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复合坯技术

技术编号:347245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复合坯,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产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原料混合粉、铜粉内外布置后,经内氧化还原、粉末烧结,形成内芯为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表层为铜的复合坯;所述内芯为圆柱形,所述表层为筒形,内芯、表层烧结为一体结构;(2)将复合坯锻造成型,再除去表层,得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设计了一种内芯为弥散铜烧结坯、表层为铜坯料的双层结构的复合坯,在锻造过程中,易开裂的区域由塑性差的弥散铜变为塑性较好的铜表层,避免了弥散铜的开裂。避免了弥散铜的开裂。避免了弥散铜的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复合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粉末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复合坯。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相对于熔炼铸造制件,由于粉末冶金烧结体通过固态颗粒烧结形成,属于固态成形过程,粉末与粉末之间的孔隙无法完全消除,因此粉末冶金烧结体的致密度无法像铸件一样接近100%。然而,对于粉末冶金制件,其致密度又是影响制件最终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粉末冶金领域的部分制件在加工时需要对烧结坯进行变形加工,通过塑性变形的方式,将内部孔隙压合或排出,提高坯料致密度。致密度与塑性变形的变形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变形量越大,致密度越高。塑性变形能力差的烧结坯,容易在有限的变形量下发生开裂,其致密度和性能的提高将大大受限。因此,坯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是影响粉末冶金制件最终致密度和性能的关键。
[0003]目前,对于塑性变形能力差的烧结坯,通常采用热挤压的方式提高致密度,原因是在热挤压过程中,烧结坯内部各出均受到压应力,而开裂通常发生在材料产生拉应力的部位,热挤压工艺避免了拉应力的产生,因此不易开裂。然而,热挤压法存在两个问题:(1)受限于设备的成形能力:大型难变形材料的变形力一旦超过设备最大挤压力,将无法采用挤压成形的方式进行加工;(2)受限于挤压模具制造的成本:大型挤压模具制造成本极高,且模具尺寸形状等于成形件的尺寸形状,成形制件的尺寸形状灵活性差,更加工了成本负担。
[0004]相对于挤压成型,锻造成形的设备和模具成本不受上述因素限制。如果能用锻造成形工艺代替挤压成形,将大大突破粉末冶金制件的形状尺寸范围。然而,受到烧结坯塑性变形能力和锻造成形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相对于挤压成型,锻造过程中存在拉应力)的限制,制件在锻造过程中易产生开裂。
[0005]因此,通过改善烧结坯的塑性变形能力,抑制锻造过程中的开裂现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以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为例,弥散铜依靠复合强化手段在铜基体中原位自生纳米尺度的氧化铝强化相,在保持优异传导性能的同时,实现高温性能的突破,是目前高温力学性能最好的铜基材料。为保证氧化铝强化相的生成,弥散铜的制备工艺通常采用粉末冶金法,以铜铝合金粉为原始粉末,引入氧源,利用内氧化原理,在铜基体内部生成氧化铝。弥散铜烧结坯通常采用热挤压的方式进行致密化。研究表明,若改用锻造成形工艺,由于弥散铜烧结坯塑性变形能力差,易在已变形与未变形交界的区域产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在锻造成型过程中,弥散铜烧结坯的塑性变形能力好,在已变形与未变形交界的区域不会产生开裂。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坯。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将生产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原料混合粉、铜粉内外布置、压制后,经内氧化还原、粉末烧结,形成内芯为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表层为铜的复合坯;所述内芯为圆柱形,所述表层为筒形,内芯、表层烧结为一体结构;
[0011](2)将复合坯在900~950℃锻造成型,再除去表层,得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0012]本专利技术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在铜铝合金粉的表层,设置一层铜粉,内氧化还原烧结完成后,形成内芯为弥散铜烧结坯、表层为铜坯料的双层结构的复合坯,在锻造过程中,变形量较大的区域,在已变形与未变形交界区域处易产生开裂缺陷,铜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弥散铜更为优异,而且铜包覆在弥散铜的表层,使易开裂的区域由塑性差的弥散铜变为塑性较好的铜表层,避免了弥散铜烧结坯的开裂。
[0013]除去表层的铜层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金属机加工的方法,如车削、铣削、线切割。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芯的直径和表层的厚度比为(1~10):1。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包括铜基体和分散在铜基体中的氧化铝,所述氧化铝的含量为0.2~1.5wt%。一般而言,原料混合粉由Cu

Al合金粉和Cu2O粉组成。Cu2O粉在原料混合粉中的含量可控制为0.1~5%。例如可以为3~4%。
[0016]进一步地,所述Cu

Al合金粉的粒径为45~100μm。所述Cu2O粉的粒径为1~10μm。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混合粉采用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Cu

Al合金粉和Cu2O粉末在V型混粉机内混合3小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内外布置采用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在橡胶套内同心放置金属管,将所述原料混合粉置于金属管内,将铜粉置于金属管和橡胶套中间,装好后,将金属管抽出,完成原料混合粉、铜粉的外内布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压制为冷等静压。
[0020]进一步地,所述内氧化的温度为850~950℃。内氧化的时间为2~6h。所述内氧化的气氛为氮气和/或氩气。内氧化的气氛的压力为3atm。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还原的温度为850~980℃。还原的时间为2~6h。所述还原的气氛为氢气。氢气的压力为3atm。
[0022]进一步地,所述粉末烧结的温度为850~980℃。粉末烧结的时间为2~6h。
[0023]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包括铜基体和分散在铜基体中的氧化铝,所述氧化铝的含量为0.2~1.5wt%。
[0024]锻造时经多道次锻造至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9%以上,控制每道次锻造的压下量为3~5mm。
[0025]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26]一种复合坯,所述复合坯包括圆柱形内芯和复合在圆柱形内芯外周面上的筒形表层;所述内芯为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内芯,所述表层为铜表层,内芯、表层烧结为一体结构。
[0027]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坯,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内芯的外部设计了一层塑性较好的铜层,避免复合坯在锻造过程中已变形与未变形交界区域出现开裂缺陷。
[0028]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和表层的厚度比为(1~10):1。
[0029]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包括铜基体和分散在铜基体中的氧化铝,所述氧化铝的含量为0.2~1.5wt%。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烧结坯在锻造过程的模拟图;
[0032]图3为对比例2中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烧结坯在锻造过程的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4]一、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复合坯的实施例
[0035]实施例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产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原料混合粉、铜粉内外布置后,经内氧化还原、粉末烧结,形成内芯为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表层为铜的复合坯;所述内芯为圆柱形,所述表层为筒形,内芯、表层烧结为一体结构;(2)将复合坯在900~950℃锻造成型,再除去表层,得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直径和表层的厚度比为(1~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包括铜基体和分散在铜基体中的氧化铝,所述氧化铝的含量为0.2~1.5wt%。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克兴李韶林国秀花王旭皇涛周延军刘海涛程楚张朝民彭晓文张彦敏张学宾刘嵩肖振朋徐国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