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35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其包括两根驱动梁和横跨于两根驱动梁之间的移动横梁,所述的驱动梁上均设有由驱动梁驱动的运动托板;所述的移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柔性连接件与两侧运动托板连接。直线驱动电机驱动出现不同步情况时,因为柔性连接件的存在,使得移动横梁的两端具备一定的旋转自由度,可以实现相对于运动拖板的微量旋转,从而释放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直线滑轨处的运动副不会增加,不会产生的侧向力,保证该运动副能够灵活、顺畅的滑动,能使两个直线电机持续地正常工作。能使两个直线电机持续地正常工作。能使两个直线电机持续地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定厚度的材料反复打印在平台上,循环往复,直到生成整个成型件。3D打印工艺工程是先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创建三维实体造型,再将设计出的实体造型通过快速成型设备的处理软件进行离散与分层,然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输入设备进行制造,最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成品。3D打印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发展重心已从3D打印原型向快速制造及金属零部件的快速直接制造方向转移。3D打印技术不仅应用于设计过程,而且也延伸到制造领域。在制造业中,限制产品推向市场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模具及模型的设计制造时间,3D打印是快速设计的辅助手段。
[0003]目前,国内现有的3D设备在打印过程中,大多采用打印梁和铺砂(粉)梁各自进行运动的导向,用直线模组的方式或直线滑轨叠加同步皮带的方式作为驱动装置,即打印梁和铺砂(粉)梁运动所需的直线滑轨是分开的、二者独立的。而少数较为先进的设计是采用共轨式驱动系统,此系统会采用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比如授权公布号为CN2161530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桌面型3D打印机的直线电机驱动结构,包括X方向驱动结构、Y方向驱动结构以及挤出机;X方向驱动结构包括X方向底座、X方向直线电机线圈、X方向直线电机磁铁、X方向导轨滑块组件和X方向编码器读头及X方向光栅尺;X方向导轨滑块组件包括X方向导轨和X方向滑块;X方向导轨包括X方向内侧导轨和X方向外侧导轨;X方向滑块包括X方向内侧滑块和X方向外侧滑块;Y方向驱动结构包括Y方向底座、Y方向直线电机线圈、Y方向直线电机磁铁、Y方向编码器读头及Y方向光栅尺组成;挤出机固定在Y方向驱动结构上。
[0004]当采用上述直线电机驱动结构时,在打印梁(或铺砂梁)两端双动力驱动的情况下,由于设备本身精度高,刚性好,导致在两端直线电机动力输出微微不同步的情况下,打印梁(铺砂梁)两端所受到的驱动力有所差异,从而使打印梁(铺砂梁)所连接的直线滑轨的运动副受到很大的侧向力,使摩擦力大大增加。因此,该运动副的工况非常恶劣,严重影响直线滑轨的使用寿命,甚至所需的驱动力将超过直线电机额定负载的数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以解决移动梁两端驱动不同步引起的驱动力差异所导致的直线滑轨受到的侧向力大,严重影响直线滑轨实用寿命,导致驱动力超过直线电机额定荷载等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其包括两根驱动梁和横跨于两根驱动梁之间的移动横梁,所述的驱动梁上均设有由驱动梁驱动的运动托
板;所述的移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柔性连接件与两侧运动托板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柔性连接件包括橡胶连接板、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嵌于橡胶连接板的底面,橡胶连接板上位于第一金属板上方的位置设有通孔,第一金属板通过从通孔穿过的螺栓与对应的运动托板连接,第二金属板嵌于橡胶连接板的顶面,移动横梁的端部通过螺栓与第二金属板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的移动横梁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底板,移动横梁的两端通过连接底板与两侧的柔性连接件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梁的顶面均设有直线滑轨和直线驱动电机;所述的运动托板与对应一侧的直线滑轨滑动连接且由对应一侧的直线驱动电机驱动。
[0011]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涉及的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通过两个通过柔性连接件将移动横梁的两端与两侧驱动梁上的运动托板连接,柔性连接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相对容易地发生变形,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度,让移动横梁和运动拖板的刚性连接变成了柔性连接,当移动横梁两端输出的驱动力存在差异时,移动横梁相对于运动拖板发生微量旋转,从而释放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直线导轨处的运动副不会增加由此产生的侧向力,保证该运动副能够灵活、顺畅的滑动,也能使两个直线电机持续地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移动横梁与驱动梁的连接节点剖视图;
[0015]图3是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的原理图。
[0016]图示说明:1

驱动梁,10

直线滑轨,11

运动托板,12

直线驱动电机,2

移动横梁,21

连接底板,3

柔性连接件,31

橡胶连接板,32

第一金属板,33

第二金属板,34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8]参照附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包括两根驱动梁1和横跨于两根驱动梁1之间的移动横梁2。
[0019]所述的驱动梁1的顶面均设有直线滑轨10和直线驱动电机12,直线滑轨10上滑动连接有运动托板11,所述的运动托板11由同侧的直线驱动电机12驱动。
[0020]所述的移动横梁2的两端分别通过柔性连接件3与两侧运动托板11连接,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的柔性连接件3包括橡胶连接板31、第一金属板32和第二金属板33,第一金属板32嵌于橡胶连接板31的底面,橡胶连接板31上位于第一金属板32上方的位置设有通孔34,第一金属板32通过从通孔34穿过的螺栓与对应的运动托板11连接,第二金属板33嵌于橡胶连接板31的顶面,移动横梁3的两端位于底面的位置连接底板21,连接底板21通过螺栓与两侧柔性连接件3上的第二金属板33连接。
[0021]上述的移动横梁2可以是打印梁,也可以是铺砂梁。
[0022]参照附图3所示,采用上述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驱动移动横梁2时,移动横梁2两端的直线驱动电机12驱动出现不同步情况时,因为柔性连接件3的存在,使得移动横梁2的两端具备一定的旋转自由度,可以实现相对于运动拖板11的微量旋转,从而释放了由此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直线滑轨10处的运动副不会增加,故不会产生的侧向力,保证该运动副能够灵活、顺畅的滑动,也能使两个直线电机持续地正常工作。
[0023]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其包括两根驱动梁和横跨于两根驱动梁之间的移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梁上均设有由驱动梁驱动的运动托板;所述的移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柔性连接件与两侧运动托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设备柔性连接移动梁双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连接件包括橡胶连接板、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嵌于橡胶连接板的底面,橡胶连接板上位于第一金属板上方的位置设有通孔,第一金属板通过从通孔穿过的螺栓与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文寿焕忠孙佳东
申请(专利权)人: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