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30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为提供施配饮品之壶具,在所设的壶嘴喉部位置,开设有一汲回槽孔,以可将施配后,沾附于下颔的饮液残滴反向汲回壶体内部之汲引结构,其在所设汲回槽孔导通壶嘴内管体一端,至少连接有一转下方向之内倾斜沟,以及一位于下颔之引流带,往上连接切唇下缘,往下连接汲回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设计增加汲引,以及施配时水流可有效从管口输出,和残留于下颔的残滴可有效被反向汲回内管体内部,为一增益性的设计。为一增益性的设计。为一增益性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提供茶汤泡制之壶具如茶壶、或花茶壶,由于使用上必要结构和造型视觉习惯所限,该壶嘴为相对壶体斜向往上伸出,茶汤施配后,常见壶嘴有攀附残滴下滴到桌面或展流到下颔延及喉部外表,使该外表沾附茶渍,经久附着视觉上感受为染垢。
[0003]有关习用茶具的施配问题,依该茶具的材料若为陶瓷者,则该切水唇口的截面弧度较小,因此越过的水液会有较大的曲向攀附面积,加上液体的内聚力和黏滞力,则部分会形成攀附残滴攀流到下颔及延伸到喉部部位表面,造成染色经久层积为垢,使视觉上形成茶垢,影响壶具整体的洁净美感,更在敬茶的姿态中,该攀附残滴掉落会沾染到茶器或贵宾席前造成尴尬及偏离沉静优雅举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为提供施配饮品之壶具,在所设的壶嘴喉部位置,开设有一汲回槽孔,以可将施配后,沾附于下颔的饮液残滴反向汲回壶体内部之汲引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包含有:一壶嘴,内部为一内管体,内管体导通一壶体内部,壶嘴所设管口下缘为一切唇,切唇往外下方向连接有一下颔,下颔下方为一喉部;一汲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与下颔表面为同体平面,具有糙面结构之引流带,沿壶嘴之中线方向上、下布设于下颔与喉部相加的高度区间;一汲回槽孔,设于喉部的位置,往内导通壶嘴之内管体,以及该汲回槽孔底边为一槽底,槽底角位至少为水平状。所述的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上连接有一外倾斜沟。
[0006]所述的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下连接有一内倾斜沟。
[0007]所述的该壶嘴为陶瓷制品,在引流带的区间,为避开上釉。
[0008]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包含有:一壶嘴,内部为一内管体,内管体导通一壶体内部,壶嘴所设管口下缘为一切唇,切唇往外下方向连接有一下颔,下颔下方为一喉部;一汲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槽状引流带,沿壶嘴之中线方向,上、下布设于下颔与喉部的高度区间;一汲回槽孔,设于喉部的位置,往内导通壶嘴之内管体,以及该汲回槽孔底边为一槽底,槽底至少为水平状,以及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下连接有一内倾斜沟。
[0009]所述的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上连接有一外倾斜沟。
[0010]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包含有:一壶嘴,内部为一内管体,内管体导通一壶体内部,壶嘴所设管口下缘为一切唇,切唇往外下方向连接有一下颔,下颔下方为一喉部;一汲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开设于喉部位置,由外往内管体方向渐缩之锥孔形汲回槽孔,底边为一槽底,外端往切唇方向偏心连接有一椭圆喇叭口状之引流带。
[0011]所述的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上连接有一外倾斜沟。
[0012]所述的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下连接有一内倾斜沟。
[0013]所述的该壶嘴为陶瓷制品,在该引流带的区间,为避开上釉。
[0014]本专利技术在所设汲回槽孔导通壶嘴内管体一端,至少连接有一转下方向之内倾斜沟,提供被吸汲在汲回槽孔包含引流带的水液,能畅快回流入壶嘴内底,以及一位于下颔之引流带,为一具有提供水滴沾附及展流之糙面结构的区块表体,该区块面积往上连接切唇下缘,往下连接到汲回槽孔。
[0015]本专利技术为该引流带与壶嘴下颔的表面为同一平面,沿中线方向布设于切唇与喉部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该引流带为一凹入开设之槽体,槽体表面具有供水滴沾附及展流功能,以及该槽体形状为直形槽,或为V形槽状。
[0017]本专利技术该汲回槽孔底部为一槽底,槽底至少为水平状,或为往壶体底部方向下倾。
[0018]本专利技术该槽底为一往壶体底部方向下倾之下倾曲线槽。
[0019]本专利技术该汲引结构导通内管体一端,往上复连接有一外倾斜沟。
[0020]本专利技术该汲回槽孔的截面形状,可为狭槽状或孔状。
[0021]本专利技术该壶嘴为陶瓷制品,在引流带的区间,避开上釉以增加毛细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设置立体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工作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设置正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侧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汲回槽孔内端连结内倾斜沟、外倾斜沟侧剖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外倾斜沟工作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另一实施正视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汲引结构侧剖视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8结构之截面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汲引结构再一实施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之汲引结构侧视图。
[003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图11之侧视图之一。
[0035]符号说明:
[0036]壶体10
ꢀꢀꢀꢀꢀꢀꢀꢀ
壶具100
ꢀꢀꢀꢀꢀꢀꢀꢀ
壶嘴20
[0037]管口21
ꢀꢀꢀꢀꢀꢀꢀꢀ
切唇22
ꢀꢀꢀꢀꢀꢀꢀꢀꢀ
喉部23
[0038]肚腹24
ꢀꢀꢀꢀꢀꢀꢀꢀ
坐底25
ꢀꢀꢀꢀꢀꢀꢀꢀꢀ
内管体26
[0039]茶杯200
ꢀꢀꢀꢀꢀꢀꢀ
下颔230
ꢀꢀꢀꢀꢀꢀꢀꢀ
壶盖30
[0040]台面300
ꢀꢀꢀꢀꢀꢀꢀ
提把40
ꢀꢀꢀꢀꢀꢀꢀꢀꢀ
残滴50
[0041]汲引结构60
ꢀꢀꢀꢀ
引流带61
ꢀꢀꢀꢀꢀꢀꢀ
汲回槽孔62
[0042]内倾斜沟63
ꢀꢀꢀꢀ
外倾斜沟64
ꢀꢀꢀꢀꢀ
槽底600
[0043]底缘610
ꢀꢀꢀꢀꢀꢀꢀ
底边620
ꢀꢀꢀꢀꢀꢀꢀꢀ
中线S
[0044]水平线L
ꢀꢀꢀꢀꢀꢀꢀ
流力F
ꢀꢀꢀꢀꢀꢀꢀꢀꢀꢀ
厚度T
[0045]分力F1
ꢀꢀꢀꢀꢀꢀꢀꢀ
下倾曲线槽W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为提供施配饮品可优雅敬事操作之壶具,在所设的壶嘴喉部位置,开设有一汲回槽孔,以可将施配后,沾附于下颔的饮液残滴反向汲回壶体内部之汲引结构,避免昔用残滴会滴落敬茶桌面之尴尬,在所设汲回槽孔导通壶嘴内管体一端,至少连接有一转下方向之内倾斜沟,提供被吸汲在汲回槽孔包含引流带的水液,能畅快回流入壶嘴内底,以及一位于下颔之引流带,为一具有提供水滴沾附及展流之糙面结构的区块表体,该区块面积为倒三角形,底边往上连接切唇下缘,顶角往下连接到汲回槽孔,使达完整汲引动作,另该引流带与下颔的表面为同体,沿中线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壶嘴,内部为一内管体,内管体导通一壶体内部,壶嘴所设管口下缘为一切唇,切唇往外下方向连接有一下颔,下颔下方为一喉部;一汲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与下颔表面为同体平面,具有糙面结构之引流带,沿壶嘴之中线方向上、下布设于下颔与喉部相加的高度区间;一汲回槽孔,设于喉部的位置,往内导通壶嘴之内管体,以及该汲回槽孔底边为一槽底,槽底角位至少为水平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特征为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上连接有一外倾斜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特征为该汲回槽孔导通内管体的内端,转下连接有一内倾斜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特征为该壶嘴为陶瓷制品,在引流带的区间,为避开上釉。5.一种壶嘴滴流水滴汲引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壶嘴,内部为一内管体,内管体导通一壶体内部,壶嘴所设管口下缘为一切唇,切唇往外下方向连接有一下颔,下颔下方为一喉部;一汲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槽状引流带,沿壶嘴之中线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明黄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钛河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