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56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块,旋转块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贯穿固定套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撑板,撑板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筒,罩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沥水隔板,沥水隔板上分别开设安装有第一滤网和两个第二滤网,沥水隔板顶部且对应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该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沥水效果,可防止使用完毕后桌面上堆积较多茶水,避免了污染,无需再进行人工清洁,极大化的提高了实用性,可全面满足使用需求。用需求。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制品
,具体为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

技术介绍

[0002]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0003]现有技术的陶瓷茶具大多沥水效果较差,在使用完毕后往往会在桌面之上留有较多茶水,造成污染,需要人工进行清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专利文献CN201921554724.5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线充电实现自动加热的陶瓷茶具”,包括托盘本体和与托盘本体匹配的杯体,托盘本体内置有主控制器Ⅰ和送电线圈,托盘本体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送电线圈和充电接口分别与主控制器Ⅰ电性连接;杯体底部内置有主控制器Ⅱ、受电线圈和温控器,杯体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电阻丝,受电线圈和加热电阻丝分别和主控制器Ⅱ电性连接。充电接口外接电源时,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为加热电阻丝供电,通过温控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自动通断来实现杯体内茶水的保温,维持茶水最佳的口感,且托盘本体配合杯体,结构简单实用,造型多变新颖,杯体放置在托盘本体上即可通过无线充电实现加热,取放便利,市场前景好。
[0004]该专利并不能解决本申请上述提出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贯穿固定套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撑板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筒,所述罩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沥水隔板,所述沥水隔板上分别开设安装有第一滤网和两个第二滤网,所述沥水隔板顶部且对应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设有陶瓷茶壶本体,所述第二滤网的顶部设有陶瓷茶杯本体,所述沥水隔板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相互连通的通风通道,所述罩筒左侧且对应通风通道的位置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贯穿罩筒且延伸至通风通道内部,所述罩筒内壁两侧且对应沥水隔板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撑板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腔,所述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流腔相互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撑板的右侧开设有与导流腔相互连通的排液通道,所述撑板右侧且对应排液通道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液管。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具体采用橡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套顶部且对应支撑柱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固定套的
顶部对称安装有重力块。
[0009]优选的,所述撑板的底部对称安装有把手。
[0010]优选的,所述撑板顶部且对应罩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坡,所述导流坡的外侧与罩筒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沥水隔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罩筒的内壁的一侧与罩筒内壁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可在陶瓷茶壶本体和陶瓷茶杯本体使用时以及使用完毕后,分别放置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上,并将其表面粘附的茶水沥至罩筒内部,并依次经过进水口、导流腔和排液通道从排液管排出,在对风机开启后,风力可由通风通道将滤网之上的茶水进行风干,内部设置的紫外线消毒灯可进行一定杀菌消毒工作,避免细菌滋生,同时在旋转块和固定套的活动连接下,可对把手进行转动,调节排液管的位置,进而对排水的位置进行有效调节,该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沥水效果,可防止使用完毕后桌面上堆积较多茶水,避免了污染,无需再进行人工清洁,极大化的提高了实用性,可全面满足使用需求。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垫,防止底座底部与桌面直接接触,产生打滑现象,通过设置密封圈和重力块,密封圈防止外界灰尘杂物经固定套和支撑柱之间的缝隙渗入,重力块可提高底座的整体重力,进而提高稳定性,通过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将撑板进行转动,进而对排液管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导流坡,可将沥下的茶水导入至进水口处从而排出,通过设置加强筋,加固了沥水隔板与罩筒内壁之间连接的固定程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0017]图中:1底座、2固定套、3旋转块、4支撑柱、5撑板、6罩筒、7沥水隔板、8第一滤网、9第二滤网、10防护罩、11陶瓷茶壶本体、12陶瓷茶杯本体、13通风通道、14风机、15紫外线消毒灯、16导流腔、17进水口、18排液通道、19排液管、20防滑垫、21密封圈、22重力块、23把手、24导流坡、2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固定套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块3,旋转块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顶端贯穿固定套2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撑板5,撑板5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筒6,罩筒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沥水隔板7,沥水隔板7上分别开设安装有第一滤网8和两个第二滤网9,沥水隔板7顶部且对应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9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
防护罩10,第一滤网8的顶部设有陶瓷茶壶本体11,第二滤网9的顶部设有陶瓷茶杯本体12,沥水隔板7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9相互连通的通风通道13,罩筒6左侧且对应通风通道13的位置安装有风机14,风机14的出风端贯穿罩筒6且延伸至通风通道13内部,罩筒6内壁两侧且对应沥水隔板7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5,撑板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腔16,撑板5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流腔16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7,撑板5的右侧开设有与导流腔16相互连通的排液通道18,撑板5右侧且对应排液通道1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9。
[0020]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0,防滑垫20具体采用橡胶垫,通过设置防滑垫20,防止底座1底部与桌面直接接触,产生打滑现象。
[0021]具体的,固定套2顶部且对应支撑柱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固定套2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重力块22,通过设置密封圈和21重力块22,密封圈21防止外界灰尘杂物经固定套2和支撑柱4之间的缝隙渗入,重力块22可提高底座1的整体重力,进而提高稳定性。
[0022]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沥水的陶瓷茶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所述固定套(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块(3),所述旋转块(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端贯穿固定套(2)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撑板(5),所述撑板(5)顶部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罩筒(6),所述罩筒(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沥水隔板(7),所述沥水隔板(7)上分别开设安装有第一滤网(8)和两个第二滤网(9),所述沥水隔板(7)顶部且对应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9)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0),所述第一滤网(8)的顶部设有陶瓷茶壶本体(11),所述第二滤网(9)的顶部设有陶瓷茶杯本体(12),所述沥水隔板(7)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9)相互连通的通风通道(13),所述罩筒(6)左侧且对应通风通道(13)的位置安装有风机(14),所述风机(14)的出风端贯穿罩筒(6)且延伸至通风通道(13)内部,所述罩筒(6)内壁两侧且对应沥水隔板(7)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5),所述撑板(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腔(16),所述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纯郑小玲郑大捷
申请(专利权)人:德化县龙馨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