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9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包括苗床主体,所述苗床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苗床主体前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的外侧靠近固定架的一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通过启动电机使得转动轴带动控制架旋转的同时调节杆带动移动架沿着限制杆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杆带动加热器呈扇形移动达到便于加热器对苗床主体的局部进行保温补温的目的,从而便于苗床主体进行不同种类育苗工作。苗工作。苗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育苗
,特别涉及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蔬菜随时随地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温室大棚的快速发展。而与温室大棚相适应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苗床实现了育苗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0003]专利号为:CN215935717U的实用公开了一种苗床,涉及农用栽培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苗床使用效果不理想想的技术问题。该苗床包括苗床架和苗床体,苗床架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着苗床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数量相同,第一横梁的上方设有固定块,第二横梁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轮,转动杆在靠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活动连接有齿轮,转动杆的上方通过齿轮活动连接有苗床体,苗床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结构,第二横梁上背离第一横梁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移动手柄。
[0004]但是该实用仍有不足之处,在使用时,由于苗床是集中放在温室大棚内,从而使得苗床的温度受到集中控制,且苗床育有不同种类的幼苗,并且不同种类的幼苗需要的温度不同,故而使得部分苗床不能进行单独保温补温工作,从而不便于苗床进行不同种类育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包括苗床主体,所述苗床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苗床主体前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的外侧靠近固定架的一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活动设置有控制架。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架的一端开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架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内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控制块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数量有两组,所述连接轴延伸至调节杆的内部,所述连接轴与调节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安装在电机的上端处。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控制架的内部,所述转动轴与控制架之间固定连接,所
述控制孔与控制块之间相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侧靠近控制块的一侧与控制孔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孔的数量有三组。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有四组,四组所述调节机构均分布在苗床主体的前后两端处。
[0013]优选的,所述苗床主体的内侧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苗床主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苗床架,所述苗床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腿。
[0014]优选的,所述漏水孔的数量有四组,四组所述漏水孔均开设在苗床主体的内侧底部四个拐角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腿均分布在苗床架的下端四个拐角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启动电机使得转动轴带动控制架旋转同时连接轴推动调节杆移动并且使得调节杆带动移动架沿着限制杆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杆带动加热器呈扇形移动,可以达到便于加热器对苗床主体的局部进行保温补温的目的,从而便于苗床主体进行不同种类育苗工作。
[0017]2、通过四组漏水孔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苗床主体排水的目的,其次通过四组支撑腿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支撑苗床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的调节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的调节机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苗床主体;2、漏水孔;3、苗床架;4、支撑腿;5、调节机构;51、固定板;52、固定架;53、限制杆;54、移动架;55、调节杆;56、加热器;57、支撑架;58、连接架;59、电机;510、转动轴;511、控制架;512、控制孔;513、滑动块;514、控制块;515、限位杆;516、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

5所示,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包括苗床主体1,苗床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在苗床主体1前端的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架52,固定架5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限制杆53,限制杆53的外侧靠近固定架52的一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架54,移动架5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55,调节杆55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加热器56,固定板5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57,支撑架5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58,连接架58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电机59,支撑架57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转动轴510,支撑架57的上端活动设置有控制架511。
[0026]本实施例中,控制架511的一端开设有控制孔512,控制架511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
动块513,滑动块51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块514,控制块514的内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杆515,控制块5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516,固定架52的数量有两组,连接轴516延伸至调节杆55的内部,连接轴516与调节杆55之间活动连接,转动轴510的下端安装在电机59的上端处,转动轴510延伸至控制架511的内部,转动轴510与控制架511之间固定连接,控制孔512与控制块514之间相对应,限位杆515的外侧靠近控制块514的一侧与控制孔512的内侧活动连接,控制孔512的数量有三组,调节机构5的数量有四组,四组调节机构5均分布在苗床主体1的前后两端处。
[0027]具体的,首先打开加热器56,然后再启动电机59,从而使得电机59带动转动轴510在支撑架57的内侧中旋转,同时转动轴510带动控制架511旋转,并且使得控制架511通过滑动块513带动控制块514旋转,从而使得控制块514通过连接轴516推动调节杆55移动,同时调节杆55带动移动架54沿着限制杆53移动,这时使得调节杆55带动加热器56呈扇形移动,从而使得连接轴516对苗床主体1进行表面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连接轴516进行保温补温工作,当需要调整保温补温的范围时,首先拔出限位杆515,然后再推动控制块514,从而使得滑动块513在控制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包括苗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在苗床主体(1)前端的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限制杆(53),所述限制杆(53)的外侧靠近固定架(52)的一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架(54),所述移动架(5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55),所述调节杆(55)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加热器(56),所述固定板(5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57),所述支撑架(5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58),所述连接架(58)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电机(59),所述支撑架(57)的内侧活动设置有转动轴(510),所述支撑架(57)的上端活动设置有控制架(5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架(511)的一端开设有控制孔(512),所述控制架(511)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动块(513),所述滑动块(51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块(514),所述控制块(514)的内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杆(515),所述控制块(5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5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温型保温补温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2)的数量有两组,所述连接轴(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国张瑶李建设高艳明马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