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96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4
提供一种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前、后伺服移动机构;前、后伺服移动机构分别通过各自顶端的调整轨夹紧机构前后同心夹紧固定调整轨;基准轨通过基准轨夹紧机构夹紧;基准轨夹紧机构在电气控制柜顶端设置;基准轨和调整轨对接处设有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具有前后两组共计六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前伺服移动机构、后伺服移动机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长轴向长度的胶接轨自动对正技术问题;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作业运输用于校正钢轨的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布号为CN11017287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钢轨胶接自动生产方法,以用于解决目前胶接轨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的问题。但是,其并未公开实现该方法的相关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下,公告号为CN10883902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机器人自动对准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三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测得的目标与机器人的相对距离进行对准控制,通过距离信息得到的位姿转换信息,由于传感器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长轴向长度钢轨的自动对准需求。
[0004]公开号为CN1122546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对准装置,采用上下伺服机构,旋转伺服机构,左右伺服机构,前后伺服机构实现姿态调整。由于其伺服机构众多,因此设备能耗以及成本偏高。对此,现提出如下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采用前后两组共计六个激光测距传感器,结合前后两台伺服移动机构,设计一种更加经济、实用的自动对正装置,解决长轴向长度的胶接轨自动对正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前伺服移动机构和后伺服移动机构;前伺服移动机构和后伺服移动机构分别通过各自顶端的调整轨夹紧机构前后同心夹紧固定调整轨;基准轨通过基准轨夹紧机构夹紧;基准轨夹紧机构在电气控制柜顶端设置;基准轨和调整轨对接处设有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具有前后两组共计六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前伺服移动机构、后伺服移动机构输入端。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前伺服移动机构和后伺服移动机构分别具有底座,底座安装Z向升降机构;Z向升降机构Z向升降的执行末端搭载Y向平移机构;Y向平移机构的Y向平移执行末端顶端中心通过俯仰轴铰接俯仰台架底端;俯仰轴朝向Y向设置;俯仰台架底端四角与Y向平移机构Y向平移执行末端的顶端四角之间设有维稳支撑弹簧;俯仰台架上方与其间隔平行设有摇摆底座;摇摆底座底端中心与俯仰台架顶端中心通过水平旋转轴承转动相连;摇摆底座上方设有摇摆架;摇摆架底端中心与摇摆底座顶端中心通过摇摆轴铰接相连;摇摆轴朝向X向设置;摇摆架一侧安装竖直朝下的摇摆驱动电机;摇摆驱动电机连接摇摆减速机动力输入轴,摇摆减速机动力输出轴竖直朝下同轴固连摆动滚珠丝杠的丝杠;摆动滚珠丝杠的大螺母转动连接摇摆底座和俯仰台架同侧。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Z向升降机构、Y向平移机构分别由驱动电机、减速器、
滚珠丝杠实现位置移动;Z向升降机构、Y向平移机构的位置移动分别配备直线导向机构;直线导向机构为间隔平行的双直线导轨和双直线滑块。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调整轨夹紧机构具有轨底支撑滚轮Ⅰ,轨底支撑滚轮Ⅰ一侧设有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Ⅰ,轨底支撑滚轮Ⅰ另一侧设有侧主动夹紧滚轮Ⅰ;侧主动夹紧滚轮Ⅰ与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Ⅰ之间正上方设有上主动压紧滚轮Ⅰ;侧主动夹紧滚轮Ⅰ和上主动压紧滚轮Ⅰ通过气缸或油缸或顶丝执行夹紧动作;上主动压紧滚轮Ⅰ具有水平压臂Ⅰ;水平压臂Ⅰ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装卸调整轨。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准轨夹紧机构具有轨底支撑滚轮Ⅱ;轨底支撑滚轮Ⅱ一侧设有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Ⅱ,轨底支撑滚轮Ⅱ另一侧设有侧主动夹紧滚轮Ⅱ;侧主动夹紧滚轮Ⅱ与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Ⅱ之间正上方设有上主动压紧滚轮Ⅱ;侧主动夹紧滚轮Ⅱ和上主动压紧滚轮Ⅱ均通过气缸或油缸或顶丝执行主动夹紧动作;上主动压紧滚轮Ⅱ在水平压臂Ⅱ的下压紧端面转动安装;且水平压臂Ⅱ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装卸基准轨。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测量机构具有测量机构安装座;测量机构安装座夹紧固定在基准轨轨道顶部并靠近调整轨设置;测量机构安装座前端安装激光头前进驱动气缸;激光头前进驱动气缸沿X向执行伸缩动作;激光头前进驱动气缸执行末端固连激光测距器安装基座,以推送激光测距器安装基座沿基准轨和调整轨X向直线位移;激光测距器安装基座内侧相对钢轨上方、左侧、右侧分别安装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三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共有两组,两组激光测距传感器沿钢轨X向前后间隔平行设置,激光测距器安装基座内共设有六个前述激光测距传感器。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测量机构安装座外侧设有手柄。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测量机构安装座设有钢轨夹紧机构;钢轨夹紧机构包括钢轨轨头夹紧气缸以及钢轨腹板夹紧气缸;钢轨轨头夹紧气缸执行末端设有钢轨轨头夹紧块;钢轨腹板夹紧气缸执行末端设有钢轨腹板夹紧块;钢轨轨头夹紧块以及钢轨腹板夹紧块的对侧分别设有基准定位块;基准定位块与钢轨轨头夹紧块对称夹紧钢轨头部;基准定位块与钢轨腹板夹紧块对合夹紧钢轨腹部。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调整轨和基准轨对接缝隙的下方设有自动升降开闭加热炉;自动升降开闭加热炉具有底架;底架安装剪切式液压升降平台;剪切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平台顶端安装在水平面内变换动作的加热炉箱自动开闭机构;加热炉箱自动开闭机构执行末端带动对称的炉体箱盖开合;加热炉箱自动开闭机构具有炉箱开闭驱动油缸;炉箱开闭驱动油缸在剪切式液压升降平台平台顶端沿X方向水平架高支撑安装;炉箱开闭驱动油缸执行末端连接拐臂推拉板;拐臂推拉板与炉箱开闭驱动油缸间隔平行设置;且拐臂推拉板由炉箱开闭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带动沿X向直线位移;拐臂推拉板直线位移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前后对称的T形结构;T形结构分别铰接对称的一对炉体开闭拐臂一端;对称的一对炉体开闭拐臂另一端分别固连炉体箱盖底部以带动炉体箱盖执行开合动作。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炉体开闭拐臂的拐臂摆动自由端垂直固连炉体开闭拨杆;炉体开闭拨杆与弧形滑道滑动适配,炉体开闭拨杆沿弧形滑道滑动位移,以为炉体开闭拨杆的滑动位移提供稳定导向;炉体开闭拨杆轴端面固连连炉体箱盖底部以带动炉体箱盖执行开合动作;拐臂推拉板制有推拉板条形槽;推拉板条形槽沿X向直线延伸并与炉箱开
闭驱动油缸轴向间隔平行;剪切式液压升降平台顶端设有竖直的导向杆;导向杆适配纳入推拉板条形槽以为拐臂推拉板的直线位移提供直线导向;推拉板条形槽左右两端分别为拐臂推拉板的直线位移提供极限限位;拐臂推拉板直线限位的两个极限限位端点同时对应炉体开闭拨杆在弧形滑道内滑动位移的两个极限限位端点;且炉体开闭拨杆在弧形滑道内滑动位移的两个极限限位端点分别对应炉体箱盖极限打开位置和炉体箱盖极限关闭位置。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17]1、本技术采用前、后伺服移动机构,前后支撑且前后对位调节调整轨与基准轨的对位精度;采用前、后两组,共计六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检测检测;前、后伺服移动机构的移动量在前、后两组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检测差值基础上等比例放大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的前伺服移动机构(1

1)和后伺服移动机构(1

2);所述前伺服移动机构(1

1)和后伺服移动机构(1

2)分别通过各自顶端的调整轨夹紧机构(2)前后同心夹紧固定调整轨(3);基准轨(4)通过基准轨夹紧机构(5)夹紧;基准轨夹紧机构(5)在电气控制柜(8)顶端设置;所述基准轨(4)和调整轨(3)对接处设有测量机构(6);所述测量机构(6)具有前后两组共计六个激光测距传感器(64);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64)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所述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前伺服移动机构(1

1)、后伺服移动机构(1

2)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伺服移动机构(1

1)和后伺服移动机构(1

2)分别具有底座(101),所述底座(101)安装Z向升降机构(102);所述Z向升降机构(102)Z向升降的执行末端搭载Y向平移机构(103);所述Y向平移机构(103)的Y向平移执行末端顶端中心通过俯仰轴(104)铰接俯仰台架(105)底端;所述俯仰轴(104)朝向Y向设置;所述俯仰台架(105)底端四角与Y向平移机构(103)Y向平移执行末端的顶端四角之间设有维稳支撑弹簧(106);所述俯仰台架(105)上方与其间隔平行设有摇摆底座(107);所述摇摆底座(107)底端中心与俯仰台架(105)顶端中心通过水平旋转轴承(108)转动相连;所述摇摆底座(107)上方设有摇摆架(109);所述摇摆架(109)底端中心与摇摆底座(107)顶端中心通过摇摆轴(110)铰接相连;所述摇摆轴(110)朝向X向设置;所述摇摆架(109)一侧安装竖直朝下的摇摆驱动电机(111);所述摇摆驱动电机(111)连接摇摆减速机(112)动力输入轴,摇摆减速机(112)动力输出轴竖直朝下同轴固连摆动滚珠丝杠(113)的丝杠;所述摆动滚珠丝杠(113)的大螺母转动连接摇摆底座(107)和俯仰台架(105)同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升降机构(102)、Y向平移机构(103)分别由驱动电机、减速器(1001)、滚珠丝杠(1002)实现位置移动;所述Z向升降机构(102)、Y向平移机构(103)的位置移动分别配备直线导向机构(1003);所述直线导向机构(1003)为间隔平行的双直线导轨和双直线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轨夹紧机构(2)具有轨底支撑滚轮Ⅰ(21),所述轨底支撑滚轮Ⅰ(21)一侧设有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Ⅰ(22),所述轨底支撑滚轮Ⅰ(21)另一侧设有侧主动夹紧滚轮Ⅰ(23);所述侧主动夹紧滚轮Ⅰ(23)与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Ⅰ(22)之间正上方设有上主动压紧滚轮Ⅰ(24);所述侧主动夹紧滚轮Ⅰ(23)和上主动压紧滚轮Ⅰ(24)通过气缸或油缸或顶丝执行夹紧动作;所述上主动压紧滚轮Ⅰ(24)具有水平压臂Ⅰ(241);所述水平压臂Ⅰ(241)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装卸调整轨(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轨夹紧机构(5)具有轨底支撑滚轮Ⅱ(51);所述轨底支撑滚轮Ⅱ(51)一侧设有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Ⅱ,所述轨底支撑滚轮Ⅱ(51)另一侧设有侧主动夹紧滚轮Ⅱ;所述侧主动夹紧滚轮Ⅱ与侧无动力定位支撑滚轮Ⅱ之间正上方设有上主动压紧滚轮Ⅱ;所述侧主动夹紧滚轮Ⅱ和上主动压紧滚轮Ⅱ均通过气缸或油缸或顶丝执行主动夹紧动作;所述上主动压紧滚轮Ⅱ在水平压臂Ⅱ(511)的下压紧端面转动安装;且所述水平压臂Ⅱ(511)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装卸基准轨(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接轨自动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6)具有测量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珩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博通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