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87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3
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扬声器模组是一种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声学模组,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完整度和美观性,目前的扬声器模组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侧部。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和扬声器壳体,扬声器将扬声器壳体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扬声器产生的声波经过前腔传输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出声孔,最终传输到电子设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
[0003]为实现小型化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内的元器件的空间布局较为紧凑,限制了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的体积,导致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内的元器件的空间布局较为紧凑,限制了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的体积,导致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
[0007]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0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所述吸振装置包括:
[0009]收容结构,具有进音口以及出音口,所述进音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形成传音通道;
[0010]开孔吸振结构,设于所述收容结构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与所述收容结构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传音通道。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吸振装置。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扬声器和吸振装置,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吸振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这样,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扬声器内部和第一腔体,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经由第一开口流通至第一腔体,从而可以提升扬声器的低频性能;进一步的,能够通过吸振装置进行吸振以降低所述壳体与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振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8]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0]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扬声器2和吸振装置3,所述扬声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扬声器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
[0021]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有第一开口211,所述吸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0022]其中,吸振装置3可以单独组装,或者可以与扬声器2的外壳21一体式成型设计。吸振装置3可以是扩张管式共振消声器,或者多孔材料消声器,等等,本实施例对吸振装置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0023]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
[0024]收容结构31,与所述扬声器2连接,所述收容结构3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的进音口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313。
[0025]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321,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321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313。
[0026]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
[0027]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2,所述连接管351与所述扩张管352连接,所述连接管351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处,所述扩张管35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002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开口211可以连通扬声器2的后腔24和第一腔体11,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能够从扬声器2的后腔24经由第一开口211流通至第一腔体11,相当于增大了扬声器2的后腔24的体积,可以提升扬声器2的低频性能。
[0029]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容结构31及开孔吸振结构32构成穿孔吸振组件,吸振装置3可
以包括多个穿孔吸振组件;和/或,吸振装置3可以包括多个扩张吸振结构35;
[0030]其中,在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串联;
[0031]在所述穿孔吸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穿孔吸振组件串联;
[0032]或者,在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穿孔吸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一个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与一个所述穿孔吸振组件串联成吸振单元,多个所述吸振单元串联成吸振装置3。
[0033]另外,以两个穿孔吸振组件串联为例,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开孔吸振结构32与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开孔吸振结构32连通,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与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收容结构31连接,第一个穿孔吸振组件的进音口311与出音口312、及第二个穿孔吸振组件的进音口311与出音口312形成传音通道,从而实现两个穿孔吸振组件的串联,多个穿孔吸振组件串联的方式类同。
[0034]另外,以两个吸振单元串联为例,第一个吸振单元的扩张吸振结构35的连接管351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二个吸振单元的扩张吸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扬声器(2)和吸振装置(3),所述扬声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扬声器(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所述扬声器(2)的外壳(21)设置有第一开口(211),所述吸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通过所述吸振装置(3)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收容结构(31),与所述扬声器(2)连接,所述收容结构(3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连通的进音口(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出音口(312),所述进音口(311)与所述出音口(312)连通形成传音通道;开孔吸振结构(32),设于所述收容结构(31)内,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与所述收容结构(3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3),所述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3)与所述传音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为管道,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音口(311)和所述出音口(312)连通,所述传音通道位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内侧,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孔;和/或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多个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所述多个开孔吸振结构(32)围合形成所述传音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33)内设置有吸音材料(3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上开设的所述多个开孔沿传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音方向由所述进音口指向所述出音口。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扬声器(2)发出的声音发生共振的共振频率;其中,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吸声频率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开孔率成正比,与所述第二腔体(33)的腔体深度成反比,且与所述开孔吸振结构(32)的侧壁厚度成反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扩张吸振结构(35),所述扩张吸振结构(35)包括连接管(351)和扩张管(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心坤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