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63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包括:两个支撑轨道,彼此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轨道均包括多个首尾衔接设置的轨道单体,所述轨道单体与水泥基台可拆卸连接;多个行走轮组,可移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轨道;折叠雨棚,具有设于所述支撑轨道的固定端,以及设于多个所述行走轮组的移动端;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轨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端连接;以及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轨道由多个轨道单体连接形成,单个轨道单体长度短、重量轻,拆卸后方便运输。折叠雨棚折叠后体积小,转移时可整体转移,更换施工场所后展开后即可使用,无需重新组装,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站施工用防雨棚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车站施工用防雨棚。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车站施工时,开挖进度受到雨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施工周期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常在施工场地的上方搭建由钢结构支架支撑的固定式的防雨棚,但是这种防雨棚不便拆卸移动,当需要更换施工场地时,防雨棚拆卸和重新组装耗费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站施工用防雨棚,旨在解决现有的防雨棚不便拆卸移动,当需要更换施工场地时,防雨棚拆卸和重新组装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包括:两个支撑轨道,彼此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轨道均包括多个首尾衔接设置的轨道单体,所述轨道单体与水泥基台可拆卸连接;多个行走轮组,可移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轨道;折叠雨棚,具有设于所述支撑轨道的固定端,以及设于多个所述行走轮组的移动端;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轨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端连接;以及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单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凸起,另一端具有定位槽,前一个所述轨道单体的定位槽与后一个所述轨道单体的定位凸起沿所述轨道单体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单体包括:底板,用于与所述水泥基台可拆卸连接;立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以及顶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与所述立板连接。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安装架,一端与所述折叠雨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包容所述顶板和所述立板的容纳空间;顶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且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滚动配合;以及两个侧轮,分别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分别与所述立板的两侧板面滚动配合。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侧轮包括:轮架,包括与所述调节孔沿垂直于所述立板板面的方向滑动配合的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内端的安装架体;轮体,设于所述安装架体;以及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架体和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轮体紧密贴合所述立板的预紧力。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外端设有限位部,以在垂直于所述立板板面的方向上限制所述支撑杆的位移。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雨棚包括:固定桁架,与所述支撑轨道连接,形成所述固定端;多个移动桁架,沿所述支撑轨道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以形成所述移动端,
所述行走轮组设于所述移动桁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移动桁架远离所述固定桁架的一侧;多个折叠框架,设于所述固定桁架和所述移动桁架,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桁架之间;以及防雨布,覆盖设于所述固定桁架和所述移动桁架的顶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桁架包括:两个立柱,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撑轨道的上方,所述行走轮组设于对应的所述立柱;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以及两个斜梁,对应连接于所述横梁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柱之间。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轮组和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站施工用防雨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折叠雨棚的雨量传感器,所述雨量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能够在雨水天气为地铁车站施工提供遮挡,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安装时,将支撑轨道设置在施工场所的两侧,通过安装孔进行固定,然后将行走轮组、折叠雨棚、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轨道上,通过控制器和驱动组件控制折叠雨棚展开,既能起到遮雨的作用,还能够对施工场所进行扬尘管控。
[0015]本技术中支撑轨道由多个轨道单体连接形成,单个轨道单体长度短、重量轻,拆卸后方便运输。折叠雨棚折叠后体积小,转移时可整体转移,更换施工场所后展开后即可使用,无需重新组装,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车站施工用防雨棚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0018]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轨道的安装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车站施工用防雨棚
[0022]10、支撑轨道
ꢀꢀꢀꢀꢀꢀꢀꢀꢀꢀ
11、轨道单体
ꢀꢀꢀꢀꢀꢀꢀꢀꢀꢀ
111、安装孔
[0023]112、定位凸起
ꢀꢀꢀꢀꢀꢀꢀꢀꢀ
113、底板
ꢀꢀꢀꢀꢀꢀꢀꢀꢀꢀꢀꢀꢀ
114、立板
[0024]115、顶板
ꢀꢀꢀꢀꢀꢀꢀꢀꢀꢀꢀꢀꢀ
20、折叠雨棚
ꢀꢀꢀꢀꢀꢀꢀꢀꢀꢀ
21、固定桁架
[0025]22、移动桁架
ꢀꢀꢀꢀꢀꢀꢀꢀꢀꢀ
221、立柱
ꢀꢀꢀꢀꢀꢀꢀꢀꢀꢀꢀꢀꢀ
222、横梁
[0026]223、斜梁
ꢀꢀꢀꢀꢀꢀꢀꢀꢀꢀꢀꢀꢀ
23、折叠框架
ꢀꢀꢀꢀꢀꢀꢀꢀꢀꢀ
30、行走轮组
[0027]31、安装架
ꢀꢀꢀꢀꢀꢀꢀꢀꢀꢀꢀꢀ
32、顶轮
ꢀꢀꢀꢀꢀꢀꢀꢀꢀꢀꢀꢀꢀꢀ
33、侧轮
[0028]331、轮架
ꢀꢀꢀꢀꢀꢀꢀꢀꢀꢀꢀꢀꢀ
332、轮体
ꢀꢀꢀꢀꢀꢀꢀꢀꢀꢀꢀꢀꢀ
333、弹性件
[0029]334、限位部
ꢀꢀꢀꢀꢀꢀꢀꢀꢀꢀꢀ
40、驱动组件
ꢀꢀꢀꢀꢀꢀꢀꢀꢀꢀ
2、水泥基台
[0030]3、固定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固设”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
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1进行说明。
[0035]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站施工用防雨棚1,包括:两个支撑轨道10,彼此平行设置,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轨道,彼此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轨道均包括多个首尾衔接设置的轨道单体,所述轨道单体与水泥基台可拆卸连接;多个行走轮组,可移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轨道;折叠雨棚,具有设于所述支撑轨道的固定端,以及设于多个所述行走轮组的移动端;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轨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端连接;以及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单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凸起,另一端具有定位槽,前一个所述轨道单体的定位槽与后一个所述轨道单体的定位凸起沿所述轨道单体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单体包括:底板,用于与所述水泥基台可拆卸连接;立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以及顶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与所述立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安装架,一端与所述折叠雨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包容所述顶板和所述立板的容纳空间;顶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且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滚动配合;以及两个侧轮,分别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分别与所述立板的两侧板面滚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站施工用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侧轮包括:轮架,包括与所述调节孔沿垂直于所述立板板面的方向滑动配合的支撑杆,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宇田嘉英徐燕李宏斌袁传锋赵峰田嘉宝于洋王爱单张育齐蔡红彪乐志华张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