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52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所述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包括旋转分离组件、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所述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旋转分离组件的一侧,所述漏斗设置在所述接收杯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杯的底部;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外沿滑动套设在所述接收杯外,所述环形外沿的顶部与所述漏斗的外壁固定连接;限位内沿,所述限位内沿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沿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内沿的底部与所述接收杯的顶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具有安装使用稳定性较好、能够避免漏料、且方便清理存料的优点。料的优点。料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铃薯孢囊线虫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孢囊线虫是一种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线虫病原物,目前我国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其从国外传入,早期严防死守,禁止马铃薯种薯商业输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检疫采取局部发生长期根除的策略;EPPO地区则进行官方控制的检疫策略,即强制性对土壤样品进行检测,仅允许未发现地块种植种薯,强制性轮作措施。荷兰是较早发现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国家之一,最早于1932年将其列为检疫对象。而我国最早在1966年公布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草案)》中将马铃薯金线虫列为检疫对象。
[0003]马铃薯孢囊线虫被认为是温带地区马铃薯的主要害虫。研究表明,马铃薯产量损失与单位土壤中线虫卵数密切相关,当土壤中马铃薯金线虫卵的密度为20粒/g土时,马铃薯产量平均损失为2.75t/hm2,最大损失为6.25t/hm2。但马铃薯金线虫的危害阈值会因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加以控制,马铃薯白线虫产量可减产80%,严重侵染会导致产量低于最初种植薯块的数量。在英国,马铃薯金线虫导致每年损失5000万英镑约年产量的9%;EPPO地区每年造成3亿欧元的损失。
[0004]目前,分离土壤中的孢囊要好几步,比较花费人工,具体步骤如下:1.将土壤样品过10目网筛混匀。土样可在冷库里,或在室内敞开塑料袋口慢晾至湿润;过干会导致结块。结块土样可以碾碎或敲碎。2.取200g的土样放到塑料烧杯(2L)或者塑料盆、塑料小桶中,加水至容器的一半位置,使土样彻底浸透浸泡,搅拌混均,静置约2

3分钟。大量的土壤浸泡时间可以增长,但是不能过夜。3.把20目的网筛叠在80目的网筛之上,安好;将塑料容器中3/4至4/5的上清液倒入叠在一起的筛子过滤,收集80目网筛上的物体。上述操作下层的网筛上的液体容易从两筛接合处流出污染。一次分离土样还不能达到目的,还需要3

4次的重复分离,既废水,又花时间。分离过程产生的废水,还需要高压灭菌锅灭菌,很浪费时间。
[0005]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2436987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分离马铃薯金线虫孢囊的装置,装置包括旋转分离组件、筛分组件、接收组件和加热组件;旋转分离组件输出端连通至筛分组件内,筛分组件的输出端连通至接收组件内,接收组件安装在加热组件上。虽然本方案提供的快速分离马铃薯金线虫孢囊的装置,旋转分离组件将土壤颗粒与孢囊分离,筛分组件保留孢囊在筛子上,接收组件接收分离后的土壤悬浮液并利用加热组件加热灭活,相对于传统分离孢囊需要转换多次,本技术形成一个完全可控制的分离一条线操作系统,不会因为装置转换而导致线虫及其孢囊泄露而污染环境;节水,节约人工,分离出的孢囊整齐完整;所有过滤废水,直接被接收组件收集灭活线虫,方便安全。
[0006]然而由于其中的漏斗和接收杯仅通过简单的插入放置,并未进行相应的限位,导致旋转分离瓶出料时容易引起漏斗的倾斜,同理第一筛子和第二筛子也容易发生倾斜,导致物料由缝隙中流走,影响使用,且在操作后筛子上方会存留少量物料,直接触碰清理较为
不卫生。
[000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使用稳定性较好、能够避免漏料、且方便清理存料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包括:旋转分离组件、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所述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旋转分离组件的一侧,所述漏斗设置在所述接收杯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杯的底部;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外沿滑动套设在所述接收杯外,所述环形外沿的顶部与所述漏斗的外壁固定连接;限位内沿,所述限位内沿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沿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内沿的底部与所述接收杯的顶部相接触;两个导流内沿,两个所述导流内沿均设置在所述漏斗内,两个所述导流内沿的内圈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位于所述第二筛网的上方;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上。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导流内沿的底部均开设有环槽,两个所述环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环,两个所述定位环的底部均与所述漏斗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转轴、花键、两个轴块、动力杆、键槽和多个清扫条,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筛网上,所述花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的顶端上,所述动力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筛网上,两个所述轴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上,两个所述轴块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动力杆转动连接,所述键槽开设在所述动力杆的底端上,所述键槽与所述花键相啮合,多个所述清扫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和所述动力杆上,多个所述清扫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的上方。
[0012]优选的,多个所述清扫条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清扫毛刺,所述清扫毛刺与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的顶部相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接收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轴块上均固定镶嵌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镶嵌在所述转轴和所述动力杆上。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
[0017]1、通过环形外沿和限位内沿对漏斗和安装进行纠正,从而与接收杯进行锁紧,保证了使用中漏斗的稳定性,两个导流内沿便于紧密安装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
[0018]2、通过环槽和定位环能够对导流内沿进行定位安装,从而对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进行定位安装,保证了使用中的稳定性;
[0019]3、通过清扫机构可自由啮合分离,从而可进行联动,同时对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进行清扫。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技术中漏斗和接收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旋转分离组件;2、漏斗;3、接收杯;4、加热组件;5、环形外沿;6、限位内沿;7、导流内沿;8、第一筛网;9、第二筛网;10、环槽;11、定位环;12、转轴;13、花键;14、轴块;15、动力杆;16、键槽;17、清扫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请结合参阅图1

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分离组件、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所述漏斗、接收杯和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旋转分离组件的一侧,所述漏斗设置在所述接收杯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杯的底部;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外沿滑动套设在所述接收杯外,所述环形外沿的顶部与所述漏斗的外壁固定连接;限位内沿,所述限位内沿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沿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内沿的底部与所述接收杯的顶部相接触;两个导流内沿,两个所述导流内沿均设置在所述漏斗内,两个所述导流内沿的内圈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位于所述第二筛网的上方;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流内沿的底部均开设有环槽,两个所述环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环,两个所述定位环的底部均与所述漏斗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孢囊线虫快速分离及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宝林李星月陆丽华刘露希杨益芬鲁昕宿白玉徐艳张军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