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41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载火箭领域,尤其是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针对现有的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着陆结构在多次使用后零件容易损坏且结构相对复杂,回收后的维护成本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火箭主体,火箭主体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机构,三个第一缓冲机构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腿,三个第二支腿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缓冲机构,每个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支腿的相靠近端均设置有弹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个弹性机构和三个第二缓冲机构的简单缓冲效果可实现多次重复使用,各零件结构简单且容易更换,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载火箭
,尤其涉及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各国都争相研究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作为首家实现轨道级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常态化的企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单次复用发射价格已经降低约20%。垂直回收已经成为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重要途径。
[0003]运载火箭着陆腿是火箭垂直回收的关键使能技术,着陆缓冲器的吸能形式和缓冲性能直接关系火箭着陆冲击对箭体的影响。目前,关于垂直回收运载火箭着陆腿缓冲器的研究较少,参考国内外的运载器缓冲器、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列车缓冲器、汽车悬架缓冲器等,主要包括“铝蜂窝”、液压和液气等缓冲形式。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蓝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运载火箭都采用的“铝蜂窝”压溃吸能的缓冲方式,虽然比较可靠,但是其主要结构在多次使用后零件容易损坏且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回收后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为此提出结构简单且容易更换零部件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着陆结构在主要结构在多次使用后零件容易损坏且结构相对复杂,回收后的维护成本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包括火箭主体,所述火箭主体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机构,三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腿,三个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缓冲机构,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支腿的相靠近端均设置有弹性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均包括第一支腿、第一空槽、支撑架和第三空槽,所述第一支腿固定连接于火箭主体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空槽开凿于第一支腿的下端,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于第一空槽的内壁,所述第三空槽开凿于第二支腿的侧端。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均包括底板、第二空槽、滑块、第三弹簧、固定杆和固定块,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于第二支腿的下端,所述第二空槽开凿于底板的上端,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空槽的内壁,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的侧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空槽的内壁,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支腿的侧端,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于滑块的上端且转动连接于固定块的侧端。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弹性机构均包括缓冲液压杆、第一弹
簧,第二弹簧、固定板和顶板,所述缓冲液压杆转动连接于的内壁,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缓冲液压杆输出轴的上端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下端,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缓冲液压杆的圆周表面下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顶板的下端且与缓冲液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顶板的下端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三个所述底板的下端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下部宽度均大于第一空槽的宽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中设置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受到滑块的挤压后收缩,根据自身的弹性伸张作用力来将火箭主体的压力进行缓冲,不影响火箭主体的整体布局,缓冲过程平稳,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无损着陆。
[0014]2.通过弹性机构中设置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将缓冲液压杆的输出轴太接受下压力时尽量减少下落行程,防止缓冲液压杆输出轴短时间下落过多距离导致缓冲液压杆的损坏。
[0015]3.通过设置的支撑架,可防止第二支腿与第一支腿的角度不会发生过渡偏差,从而导致火箭的起降角度发生偏差。
[0016]本技术中,通过三个弹性机构和三个第二缓冲机构的简单缓冲效果可实现多次重复使用,各零件结构简单且容易更换,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的第二缓冲机构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的第一缓冲机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的弹性机构爆炸图。
[0021]图中:1、火箭主体;2、第一缓冲机构;201、第一支腿;202、第一空槽;203、支撑架;204、第二支腿;205、第三空槽;3、弹性机构;301、缓冲液压杆;302、第一弹簧;303、第二弹簧;304、固定板;305、顶板;4、第二缓冲机构;401、底板;402、第二空槽;403、滑块;404、第三弹簧;405、固定杆;40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照图1

图4,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包括火箭主体1,火箭主体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的相远离端均转动
连接有第二支腿204,三个第二支腿20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缓冲机构4,每个第一缓冲机构2与第二支腿204的相靠近端均设置有弹性机构3,火箭主体1的表面设置的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可保障火箭主体1在起降的过程中受力均匀,防止火箭主体1角度的倾斜,火箭主体1的震动和下压力通过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传递到三个弹性机构3,三个弹性机构3将压力继续向下传递到三个第二缓冲机构4中,从而将震动进行多次削弱将震动的影响削弱到最低,进而保障了火箭主体1的稳定性。
[0025]实施例二
[0026]参照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包括火箭主体1,火箭主体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腿204,三个第二支腿20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缓冲机构4,每个第一缓冲机构2与第二支腿204的相靠近端均设置有弹性机构3,火箭主体1的表面设置的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可保障火箭主体1在起降的过程中受力均匀,防止火箭主体1角度的倾斜,火箭主体1的震动和下压力通过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传递到三个弹性机构3,三个弹性机构3将压力继续向下传递到三个第二缓冲机构4中,从而将震动进行多次削弱将震动的影响削弱,进而保障了火箭主体1的稳定性,每个第一缓冲机构2均包括第一支腿201、第一空槽202、支撑架203和第三空槽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包括火箭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箭主体(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机构(2),三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2)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腿(204),三个所述第二支腿(20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缓冲机构(4),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2)与第二支腿(204)的相靠近端均设置有弹性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缓冲机构(2)均包括第一支腿(201)、第一空槽(202)、支撑架(203)和第三空槽(205),所述第一支腿(201)固定连接于火箭主体(1)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空槽(202)开凿于第一支腿(201)的下端,所述支撑架(203)转动连接于第一空槽(202)的内壁,所述第三空槽(205)开凿于第二支腿(204)的侧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火箭垂直起降着陆腿液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机构(4)均包括底板(401)、第二空槽(402)、滑块(403)、第三弹簧(404)、固定杆(405)和固定块(406),所述底板(401)转动连接于第二支腿(204)的下端,所述第二空槽(402)开凿于底板(401)的上端,所述滑块(403)滑动连接于第二空槽(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龙飞胡振宇吴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