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39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包括井室,所述井室被其内的中隔墙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湿室和干室,所述湿室顶部的进水口同进水管连接,所述干室底部的出水口同出水管连接,所述湿室内壁沿其高度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折板,各所述折板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湿室内壁与所述折板间形成导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与国标图集的跌水井相比,具有干室和湿室两个不同功能区域,湿室设置有折板与消能池,能够解决短距离、大高差的效能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的
,尤其是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

技术介绍

[0002]山地城市的地形复杂,落差大,导致排水管道上、下游高差大,流速快。为了避免管道长期受到水力冲刷而损坏,需要控制排水流速金属管不大于10m/s,非金属管不大于5m/s。因此排水管道的消能措施十分重要。按照国家规范,跌水水头大于2.0m时需要设置消能井。根据国家标准图集,跌水井有三种形式:竖管式、竖槽式和阶梯式。竖管式跌水井适用于跌落管径小等于200mm,跌差为1

6m的污水管;竖槽式跌水井适用于跌落管径200

400mm,跌差为1

4m的雨污水管;阶梯式跌水井适用于跌落管径700

1650mm,跌差为1

2m的雨污水管。这三种跌水井的使用范围有限,特别是在短距离内解决大高差跌水的情况下都无法满足要求。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跌水竖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将井室分成干室和湿室两个区域,并在湿室内设置折板与消能池,实现了对大高差跌水的消能。
[0005]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6]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所述井室被其内的中隔墙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湿室和干室,所述湿室顶部的进水口同进水管连接,所述干室底部的出水口同出水管连接,所述湿室内壁沿其高度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折板,各所述折板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湿室内壁与所述折板间形成导水通道。
[0007]所述折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中隔墙的长度方向相同。
[0008]所述中隔墙沿其高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中隔墙的宽度方向相同。
[0009]除设于所述湿室进水口处的所述折板外,其余所述折板在其靠近所述湿室内壁处的顶部均分别设有整流板。
[0010]所述湿室底部设有消能池,所述消能池底部铺设有卵石层。
[0011]所述井室底部铺设有混凝土垫层。
[0012]所述干室底部设有沉泥槽。
[0013]所述干室顶部安装有同其连通的井筒,所述井筒顶部设有井盖,所述井筒连同其下部所述干室的内壁上均设有带护笼的爬梯。
[0014]所述中隔墙底部设置检修人孔。
[0015]本技术的优点是:与国标图集的跌水井相比,具有干室和湿室两个不同功能区域,湿室设置有折板与消能池,能够解决短距离、大高差的效能需求;折板中间正下方设
置有通气孔,可以用于通气,有利于排水流畅,且正下方的位置可以避免污水通过通气孔从湿室进入干室;干室内设置有带护笼的爬梯,可以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干室底部设置有沉泥槽,可以在周边地块尚未开发,污水量较少时避免淤积下游管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的平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的横向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0]如图1

3所示,图中标记1

16分别表示为: 井室1、湿室2、干室3、中隔墙4、进水管5、出水管6、井筒7、通气孔8、整流板9、折板10、消能池11、沉泥槽12、爬梯13、井盖14、卵石层15、混凝土垫层16。
[0021]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其主要包括井室1、进水管5以及出水管6,井室1被其内的中隔墙4等分分隔成湿室2和干室3,即两室的长宽高相等,湿室2顶部的进水口同进水管5连接,干室3底部的出水口同出水管6连接,并且湿室2和干室3底部相连通。湿室2内壁沿其高度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折板10,相邻两折板10间的垂直间距为0.8

1.5m,最顶部的折板10设于湿室2的进水口处,各折板10之间相互错位设置,并且折板10的设置方向与中隔墙4的长度方向相同,折板10的长度为湿室2长度的1/2,湿室2内壁与折板10间形成导水通道,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折板10间的垂直间距为1000mm。湿室2底部设有消能池11,可以对水流起到消能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消能池11底部铺设有800mm厚的卵石层15。干室3底部设有沉泥槽12,管道沿线地块未完全开发前,水流过小,导致水流中夹带的泥沙容易沉积,而沉泥槽12的设置,可以方便清掏,用于收集水流中的污泥,防止污泥堵塞下游管道,本实施例中,沉泥槽12的深度为500mm。
[0022]本实施例中,水流由进水管5进入湿室2,沿折板10从上到下,左右交错跌水至消能池11,在进行消能后进入干室3底部的沉泥槽12,最后从出水管6将水排出。
[0023]如图1

3所示,中隔墙4沿其高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8,并且通气孔8的设置方向与中隔墙4的宽度方向相同,通气孔8位于折板10正中间下方且紧贴于折板10,通气孔8可以提供空气对流通道,更有利于排水,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水通过通气孔8从湿室2进入干室3,本实施例中,通气孔8的直径为300mm。
[0024]如图1

3所示,除最顶部的折板10(设于湿室2进水口处的折板10)外,其余折板10在其靠近湿室2内壁处的顶部均分别设有整流板9,整流板9可以避免摆动水流使得壅水区内的水体左右顶冲,顶冲水体溅起的水花能够溅到正上方折板底面,使得部分水体从通气孔8进入干室3,本实施例中,整流板9为等腰直角三角体,其腰长为250mm,整流板9同折板10顶部和湿室2内壁连接。
[0025]如图1

3所示,干室3顶部安装有一竖向设置的井筒7,井筒7同干室3内部连通,井
筒7的顶面与地面相平,井筒7顶部设有井盖14,井筒7连同其下部干室3的内壁上均设有带护笼的爬梯13,可供检修人员进行通行与养护,本实施例中,采用φ700mm的井筒7。另外,中隔墙4底部设置检修人孔,检修人孔采用3000*1500mm的预留孔,可用于检修人员从干室进入湿室进行检修与维护。
[0026]如图2

3所示,井室1底部铺设有混凝土垫层16,用于支撑井室1,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16为C15混凝土垫层。
[002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结构安全;与国标图集的跌水井相比,具有干室和湿室两个不同功能区域,湿室设置有折板与消能池,能够解决短距离、大高差的效能需求;折板中间正下方设置有通气孔,可以用于通气,有利于排水流畅,且正下方的位置可以避免污水通过通气孔从湿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所述井室被其内的中隔墙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湿室和干室,所述湿室顶部的进水口同进水管连接,所述干室底部的出水口同出水管连接,所述湿室内壁沿其高度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折板,各所述折板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湿室内壁与所述折板间形成导水通道;除设于所述湿室进水口处的所述折板外,其余所述折板在其靠近所述湿室内壁处的顶部均分别设有整流板;所述湿室底部设有消能池,所述消能池底部铺设有卵石层;所述干室底部设有沉泥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折板式消能跌水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靖航彭广勇卢峰熊亮亮周乃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