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33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包括警示板框(1)、立板架(2)、底板(3)、上掀盖板(4)、伸缩杆(5)和气囊箱(6);一对立板架上端固定在警示板框底部两侧,下端可转动式连接底板前端两侧,底板水平支设在地面上;一对立板架上端与上掀盖板顶部两侧可转动式连接,使上掀盖板可翻转式嵌装在一对立板架、警示板框和底板之间;一对伸缩杆上端可转动式连接在警示板框两侧,一对伸缩杆下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后端两侧;气囊箱装在底板上且位于上掀盖板后方,一对立板架与底板之间均设有触发组件,两组触发组件与气囊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两级防护,提高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地施工时,由于未完工的工地内环境复杂,建筑工人在工地上作业时就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为了保障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的人身安全,工地内危险区域均设置有防护装置。
[0003]中国技术专利ZL201921973295.5公开了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块、滑轨和安装架,滑轨内设有滑板,滑板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和第二支撑杆,安装架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有丝杆,丝杆外壁匹配设有丝杆螺母,第一支撑杆侧壁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支撑杆侧壁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撑杆,第二连接杆侧壁设有活动连接的第四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一端均与底板顶部,底板底部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块,顶板顶部一侧间隔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块,顶板顶部另一侧设有防护网。虽然该防护装置需要通过电机控制折叠部件打开再放下防护网,防护网受到冲撞时没有二次防护,且容易破裂损坏,安全防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两级防护,提高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性。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包括警示板框、立板架、底板、上掀盖板、伸缩杆和气囊箱;立板架为纵向设置的直杆结构,一对立板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警示板框的底部两侧,一对立板架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的前端两侧,底板水平支设在地面上;一对立板架的上端分别与上掀盖板的顶部两侧可转动式连接,使上掀盖板可翻转式嵌装在一对立板架、警示板框和底板之间;一对伸缩杆的上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警示板框的两侧,一对伸缩杆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的后端两侧;气囊箱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上掀盖板的后方,一对立板架与底板之间均设有触发组件,两组触发组件分别与气囊箱连接。
[0007]每组所述的触发组件包括后触杆、触杆槽和充气座;充气座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气囊箱的旁侧,充气座分别与气囊箱连接;触杆槽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充气座的旁侧,后触杆的一端安装在立板架的后侧,后触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式嵌装在触杆槽内,且后触杆的另一端能与充气座接触连接。
[0008]所述的触杆槽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立板架翻转时后触杆的运动轨迹一致。
[0009]所述的一对立板架的底部前端均设有上轨条,底板的底部前端两侧均设有下轨条,上轨条与下轨条之间设有间隙并在上掀盖板的底部两侧形成轨道槽;上掀盖板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凸条,凸条的两端能滑动式嵌装在轨道槽内。
[0010]所述的上轨条和下轨条均为圆弧形结构,使轨道槽为圆弧形结构且轨道槽的半径与上掀盖板的高度一致。
[0011]所述的警示板框的下部两侧和底板的后端两侧均设有总连杆,一对伸缩杆的两端均形成有套环,套环匹配套接在总连杆上,使伸缩杆能在竖直平面内通过套环绕总连杆转动,警示板框的侧端、立板架、底板的侧端和伸缩杆构成三角形结构。
[0012]所述的一对立板架的顶部设有衔接环槽,上掀盖板的顶部两侧均形成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匹配嵌装在衔接环槽内,使上掀盖板能通过第一凸柱经衔接环槽在一对立板架之间翻转。
[0013]所述的底板的底部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底座环,一对立板架的底部分别形成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匹配嵌装在底座环内,使立板架能在竖直平面内通过第二凸柱绕底座环转动。
[0014]所述的警示板框上嵌装有防护网,防护网的中部嵌装有警示标志。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由于设有警示板框,能通过防护网和警示标志提供有效的防护和警示作用,起到一级防护的作用。
[0017]2、本技术由于设有触发组件和气囊箱,能通过被撞击翻转的警示板框带动触发组件同步运动并触发气囊箱,使气囊箱内的气囊快速充气并弹出,从而通过气囊和上掀盖板为施工人员提供垫护,起到二级防护的作用,提高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
[0018]3、本技术由于通过上轨条和下轨条形成与上掀盖板翻转轨迹精准一致的轨道槽,能保证上掀盖板的翻转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上掀盖板的弹出防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的左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中警示板框和立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中底板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警示板框;101、防护网;102、总连杆;2、立板架;201、衔接环槽;202、上轨条;203、后触杆;3、底板;301、底座环;302、下轨条;303、触杆槽;304、充气座;4、上掀盖板;5、伸缩杆;6、气囊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包括警示板框1、立板架2、底板3、上掀盖板4、伸缩杆5和气囊箱6;立板架2为纵向设置的直杆结构,一对立板架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警示板框1的底部两侧,一对立板架2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3的前端两侧,底板3水平支设在地面上;一对立板架2的上端分别与上掀盖板4的顶部两侧可转动式连接,使上掀盖板4可翻转式嵌装在一对立板架2、警示板框1和底板3之间;一对伸缩杆5的上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警示板框1的两侧,一对伸缩杆5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3的后端两侧;气囊箱6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上掀盖板4的后方,一对立板架2与底板3之间
均设有触发组件,两组触发组件分别与气囊箱6连接。当施工人员不慎撞击到警示板框1时,警示板框1和一对立板架2相对底板3向后下方翻转,一对伸缩杆5通过同步转动和伸缩实现警示板框1和一对立板架2的稳定转动,通过警示板框1和一对立板架2提供一级防护。同时,触发组件向下同步运动触发并使气囊箱6内的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弹出并挤压上掀盖板4,使上掀盖板4相对一对立板架2向前上方翻转,为施工人员提供垫护,通过气囊和上掀盖板4提供二级防护。
[0026]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每组所述的触发组件包括后触杆203、触杆槽303和充气座304;充气座304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气囊箱6的旁侧,充气座304分别与气囊箱6连接;触杆槽303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充气座304的旁侧,后触杆203的一端安装在立板架2的后侧,后触杆203的另一端可滑动式嵌装在触杆槽303内,且后触杆203的另一端能与充气座304接触连接。充气座304可采用压缩空气袋,在后触杆203的挤压触发下将压缩空气充入气囊箱6内,压缩空气袋与气囊箱6内的充气开关阀连通,空气开关阀在压缩空气的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警示板框(1)、立板架(2)、底板(3)、上掀盖板(4)、伸缩杆(5)和气囊箱(6);立板架(2)为纵向设置的直杆结构,一对立板架(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警示板框(1)的底部两侧,一对立板架(2)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3)的前端两侧,底板(3)水平支设在地面上;一对立板架(2)的上端分别与上掀盖板(4)的顶部两侧可转动式连接,使上掀盖板(4)可翻转式嵌装在一对立板架(2)、警示板框(1)和底板(3)之间;一对伸缩杆(5)的上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警示板框(1)的两侧,一对伸缩杆(5)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底板(3)的后端两侧;气囊箱(6)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上掀盖板(4)的后方,一对立板架(2)与底板(3)之间均设有触发组件,两组触发组件分别与气囊箱(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组所述的触发组件包括后触杆(203)、触杆槽(303)和充气座(304);充气座(304)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气囊箱(6)的旁侧,充气座(304)分别与气囊箱(6)连接;触杆槽(303)安装在底板(3)上且位于充气座(304)的旁侧,后触杆(203)的一端安装在立板架(2)的后侧,后触杆(203)的另一端可滑动式嵌装在触杆槽(303)内,且后触杆(203)的另一端能与充气座(304)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触杆槽(303)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立板架(2)翻转时后触杆(203)的运动轨迹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安全两级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对立板架(2)的底部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克来斌黄星星戚琰瓶高乃山刘伟张师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