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2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为U形杆状,两个第一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的一端位置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套有防滑套,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垫,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杆一端开设有插槽,且第一支撑杆两端底部均与插槽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座板、第二座板、支撑块,便于病人在独自康复练习感到不适时能及时坐下休息,避免了病人突感不适一时找不到休息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病人的安全。病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骨伤病人中,大部分都需要在床上进行长时间的修养,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从而导致腿部肌肉僵硬,因此骨伤修养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运动,而有的病人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看护人员,且长时间卧床的病人都喜欢去户外吸吸新鲜空气,但是在户外锻炼时可能会存在突发不适而找不到休息场所的状况。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为U形杆状,两个第一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的一端位置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套有防滑套,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垫,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杆一端开设有插槽,且第一支撑杆两端底部均与插槽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在同一个第一支撑杆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稳定杆,稳定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靠近稳定板一端的第二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位于靠近稳定杆一侧顶部,两个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座椅机构,座椅机构包括第一座板、连接片、第二座板,所述第二座板与两个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二座板远离安装座一端的两侧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第一座板位于两个连接片之间,且第一座板一端的两侧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片远离第二座板一端转动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的两侧之间开设有四个固定孔,且四个固定孔位于稳定板下方。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两侧之间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穿孔,且穿孔内径与固定孔内径相同。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穿孔内壁与一个固定孔内壁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安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座板远离连接片一端的板面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固定槽。
[0011]作为优选,两个远离所述稳定板一端的第二支撑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
撑块位于第二支撑杆靠近稳定杆一侧,支撑块顶部与底部之间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内壁插入有固定插销,固定插销截面呈T形。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套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防滑槽。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座板、第二座板、支撑块,当病人在户外进行康复训练感到不适需要休息时,先拔出固定插销,然后拉动第一座板将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拉至水平,并将固定槽置于支撑块上方,然后将固定插销插入固定槽和支撑块上开设的插孔中,从而将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固定,康复人员即可坐在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上进行休息,座椅的设置便于病人在独自康复练习感到不适时能及时坐下休息,避免了病人突感不适一时找不到休息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同时稳定板的设置不仅稳固了康复装置,同时也使病人休息时可以依靠,防滑套和防滑槽的设置在防滑的同时增大了病人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使病人抓握机械更加舒适。
[0016]2、该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的插槽、固定孔、固定螺栓,当康复装置在使用前,可根据康复人员的身高选择一个固定孔来固定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从而调节合适的高度,不仅安装便捷,且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图2中C处放大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稳定板;4、防滑套;5、固定螺栓;6、防磨垫;7、稳定杆;8、固定孔;9、第一座板;10、插槽;11、连接片;12、第二座板;13、固定槽;14、安装座;15、支撑块;16、固定插销;17、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如图1

图6所示,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1,第一支撑杆1为U形杆状,两个第一支撑杆1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2,两个第一支撑杆1之间的一端位置设置有稳定板3,稳定板3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1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顶部套有防滑套4,第二支撑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垫6,第二支撑杆2靠近第一支撑杆1一端开设有插槽10,且第一支撑杆1两端底部均与插槽10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在同一个第一支撑杆1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稳定杆7,稳定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2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靠近稳定板3一端的第二支撑杆2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位于靠近稳定杆7一侧顶部,两个安装座14之间设置有座椅机构,座椅机构包括第一座板9、连接片11、第二座板12,第二座板12与两个安装座14转动连接,第二座板12远离安装座14一端的两侧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连接片11,第一座板9位于两个连接片11之间,且第一座板9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为U形杆状,两个第一支撑杆(1)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2),两个第一支撑杆(1)之间的一端位置设置有稳定板(3),稳定板(3)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1)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顶部套有防滑套(4),所述第二支撑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垫(6),所述第二支撑杆(2)靠近第一支撑杆(1)一端开设有插槽(10),且第一支撑杆(1)两端底部均与插槽(10)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在同一个第一支撑杆(1)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稳定杆(7),稳定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2)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靠近稳定板(3)一端的第二支撑杆(2)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位于靠近稳定杆(7)一侧顶部,两个安装座(14)之间设置有座椅机构,座椅机构包括第一座板(9)、连接片(11)、第二座板(12),所述第二座板(12)与两个安装座(14)转动连接,第二座板(12)远离安装座(14)一端的两侧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连接片(11),所述第一座板(9)位于两个连接片(11)之间,且第一座板(9)一端的两侧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片(11)远离第二座板(12)一端转动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崧朱建
申请(专利权)人:什邡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