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移转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99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移旋转门内部需要设置电机才能实现功能切换导致的内部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包括门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内设置有空腔,第一门体一侧设置有开口,第二门体可以部分容纳在空腔内并且沿导轨从所述开口处水平移动至空腔外,门框底部设置有导轨,第二门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第二门体底部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沿第二门体的高度方向作上下运动;导轨两侧设置有卡位部,卡位部用于与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门体的滑轮仅在导轨上滚动;第一门体设有开口的另一侧与门框铰接连接。纯机械结构,内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靠性高,利于推广;第二门体可以嵌入第一门体内,节省空间。节省空间。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移转开门


[0001]本技术涉及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转开的滑动门。

技术介绍

[0002]平移门就是具有导轨,可以沿导轨滑动打开或者关闭的门;转开门,就是具有门轴可以沿着门轴旋转开启的门。平移门具有不占用屋内空间,在开关门时较为安全不会伤害到站在门后的人的优点;而转开门具有出入空间大的优点。在使用时通常根据使用场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门种类。也有将两种门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既可以滑动也可以旋转的平移旋转门,但是现有的平移旋转门在平移和旋转方式切换时操作较为繁琐,有的需要用电机切换,内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0003]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旋转平移门”,包括墙体、立柱、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其特征在于,立柱与墙体固定第二门体与立柱铰接设置,第一门体第二门体滑动连接设置,第一门体下方设置有平移轮,第二门体下方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控制系统、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伺服电机A工作可驱动第一门体平移打开过道A段,打开过道A后启动伺服电机B可驱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旋转打开过道B。虽然结合了平移门和旋转门的优点,但是在切换时需要有电机配合,内部结构复杂且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移旋转门内部需要设置电机才能实现功能切换导致的内部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平移转开门,包括门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门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门体可以部分容纳在空腔内并且沿导轨从所述开口处水平移动至空腔外,所述门框底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二门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二门体底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以沿第二门体的高度方向作上下运动;所述导轨两侧设置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用于与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门体的滑轮仅在导轨上滚动;所述第一门体设有开口的另一侧与门框铰接连接。第一门体内的空腔可以容纳第二门体,在滑动模式下保持开门状态时,第二门体的大部分可以隐藏在第一门体内,此时限位部放下,限位部卡在门框底部的卡位部中,使得第二门体无法脱离门框,限制第二门体只能沿着门框底部的导轨滑动,而且由于第二门体被限制,第一门体也无法沿铰接的门轴旋转;当需要切换到旋转门模式时,只需要抬起限位部,使第二门体脱离卡位部的限制即可使第二门体与第一门体一起旋转。
[000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内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延伸出第二门体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旋钮可以带动支撑轴在限位部内转动,所述旋钮上固定连接有挂件,所述第二门体与旋钮相应的侧面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所述挂件可以与限位凸起配合从而固定限位部。切换旋转模式时,沿逆时针旋动旋钮,将挂件从固定部的限位凸起上移出来,并利用支撑轴抬起限位部,最后顺时针旋动旋钮将挂件挂在固定部的限位凸起上,即可将限位部固定在高位,第
二门体即可脱离卡位部的限制。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门体设置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长度比空腔的长度短。移动部可以在空腔内沿第一门体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0007]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部的上端设置有滑动件,所述第一门体内侧的上部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滑动件配合使第二门体在第一门体的空腔内移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在移动部的上端沿第二门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门体位于空腔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二门体进入空腔内。限制部始终位于第一门体的空腔外,限制部可以避免第二门体全部进入空腔导致不易滑出。
[0010]作为优选,所述限制部包括撞击部和包围部,所述撞击部与第一门体接触的一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防止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在靠近时产生剧烈撞击导致门体结构破坏,包围部突出第一门体的表面,可以方便开门时抓取滑动。
[0011]有益效果:1.纯机械结构,内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靠性高,利于推广;
[0012]2.第二门体可以嵌入第一门体内,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滑动模式下关门状态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沿高度方向的半剖面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沿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的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门体;2.第二门体;3.门框;4.门轴;21.限制部;22.限位部;23.固定部;24.移动部;211.包围部;212.撞击部;231.旋钮;232.挂件;233.限位凸起;31.导轨;32.卡位部;33.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一种平移转开门,包括门框3、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第一门体1内设置有空腔,第一门体1的一侧通过门轴4与门框3铰接连接在一起,第一门体1与门框铰接的另一侧设置有开口,第二门体2可以部分容纳在空腔内并且沿导轨31从开口处水平移动至空腔外,门框3的底部设置有导轨31,第二门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33,滑轮33至少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门体2底部的两端,第二门体2通过滑轮33在导轨31上的滚动从而沿着门框移动;第二门体2底部设置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可以沿第二门体2的高度方向作上下运动,即可实现旋转功能和平移功能的切换;第二门体2设置有移动部24,移动部24的长度比第一门体1内空腔的长度短,移动部24可以在空腔内沿第一门体1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移动部24的上端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在移动部24的上端沿第二门体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滑动件上设置有小轮,第一门体1内侧的上部设有滑动槽,小轮在滑动槽内滚动使第二门体2的移动更加顺畅,滑动槽与滑动件配合使第二门体2在第一门体1的空腔内移动。第二门体2位于空腔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制部21,限制部21用于限制第二门体2进入空腔内。限制部21始终位于第一门体1的空腔外,限制部21可以避免第二门体2全部进入空腔导致不易滑出。
[0019]限制部21包括撞击部212和包围部211,撞击部212与第一门体1接触的一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橡胶块、橡胶条、硅胶块等,或者柔软质地的物体如棉条,用于吸收第一门体1与第二门体2相互靠近时撞击产生的能量,弹性件可以防止第一门体1与第二门体2在靠近时产生剧烈撞击导致门体结构破坏,包围部211突出第一门体1的表面,可以方便开门时抓取滑动。
[0020]导轨31两侧设置有卡位部32,卡位部32用于与限位部22配合限制第二门体2的滑轮33仅在导轨31上滚动;第一门体1内的空腔可以容纳第二门体2;限位部22内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延伸出第二门体2的一端设置有旋钮231,旋钮231与支撑轴固定连接,旋钮231可以带动支撑轴在限位部22内转动,旋钮231上固定连接有挂件232,第二门体2与旋钮231相应的侧面上设有固定部23,固定部2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移转开门,包括门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门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门体可以部分容纳在空腔内并且沿导轨从所述开口处水平移动至空腔外,所述门框底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二门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二门体底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以沿第二门体的高度方向作上下运动;所述导轨两侧设置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用于与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门体的滑轮仅在导轨上滚动;所述第一门体设有开口的另一侧与门框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移转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内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延伸出第二门体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旋钮可以带动支撑轴在限位部内转动,所述旋钮上固定连接有挂件,所述第二门体与旋钮相应的侧面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永峰曹炎平裘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柏利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