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87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包括有多个管状吸附材,而该管状吸附材包含至少一孔道及至少一吸附层,且该至少一吸附层环绕该至少一孔道,其中该吸附层还包含一抑菌材料,并通过该吸附层的抑菌材料让该管状吸附材在进行吸附过程时,能同时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以达到具有较佳的抑菌效果。以达到具有较佳的抑菌效果。以达到具有较佳的抑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涉及一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适用于吸附材料或是其他应用的管状吸附材料上。

技术介绍

[0002]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大量产生,已造成大气中粒状污染物、气状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急速增加,使得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并且室内空气品质也逐渐被重视,而将室外空气过滤和室内空气进行循环清净都需要靠处理设备或是通过特别的处理方法才行,所以类似空气清净机的设施就只会越来越多。
[0003]另外,环境中微生物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小至影响着个人的体味表现,大至身体健康状态与否,举例来说,据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细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数为1,700万人,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1996年日本曾发生全球最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感染源为大肠杆菌O157:H7型(Escherichia coli O157:H7),造成17,000人感染、13人死亡,或是妇女常常反复感染白色念珠菌与现今所面临的超级细菌及空调病等问题,都和微生物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0004]另外,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有一途径是通过空气传播,即是借着空气传染的细菌病毒等。然而,该管状吸附材料,可以用来吸附水气以及吸附对人体有害的气态污染物,因此,是可用来制作空气滤清器的材料,但是,却无法用来抗菌或是抑菌,所以容易造成细菌或是有害微生物等滋长!
[0005]因此,本申请人鉴于上述缺点,希望能提出一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并且使用者可轻易操作组装,所以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性,为本申请人研发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包括有多个管状吸附材,而该管状吸附材是包含至少一孔道及至少一吸附层,且该至少一吸附层环绕该至少一孔道,其中,该吸附层还包含一抑菌材料,并通过该吸附层的抑菌材料让该管状吸附材在进行吸附过程时,同时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以达到具有较佳的抑菌效果,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主要是,该抑菌材料为银离子(Ag)或是高价银离子或是奈米银(Nano Silver),以粉体微粒状态存在,且该微粒直径尺寸为0.1奈米(nm)至50奈米(nm)之间其中任一,其中该抑菌材料除了在该管状吸附材的吸附层外,也可以涂布于该管状吸附材的孔道的表面处,使该管状吸附材的本体及该孔道的表面处都具有抑菌材料,再者,该管状吸附材料表面由于涂布高价银离子,具有抑菌或灭菌功能,并且经过实验测试将高价银溶液滴加至一管状吸附材料中,已被证实能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效,且抗菌活性值大于2,更具有抗菌效果,以达到防止病菌
或细菌增生的作用,进而增加整体之使用性。
[0008]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通过排列为矩形体、扇形体、圆柱体之其中任一,并且孔隙率为20%

80%的管状吸附材,而上述管状吸附材的吸附层的第一种使用情形乃是能吸附温室气体,其中该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气、水蒸气之的其中任一或其组合,另外,上述管状吸附材的吸附层的第二种使用情形是能吸附水、氧气、氮气的其中任一,另外,上述管状吸附材之吸附层的第三种使用情形是能吸附氮氧化合物(NO
x
)、硫氧化合物(SO
x
)、氟碳化合物(Fluorocarbon)、含碳氢的挥发性有机化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其中任一,其中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甲醛、异丙醇、甲苯、苯、油气、酯类的其中任一或其组合,而上述管状吸附材能排列于一应用物内,该应用物为吸附转轮、中空纤维管式膜模块、不锈钢金属支撑体的其中任一,以通过该管状吸附材之吸附层来提升吸附效率,进而增加整体的应用性。
[0009]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有附图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吸附层与孔道相邻且置于应用物内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单一吸附层与孔道相邻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孔道设于吸附层之间且置于应用物内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多个孔道设于吸附层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0:管状吸附材
[0016]20:孔道
[0017]21:内径
[0018]30:吸附层
[0019]40:应用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而本技术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的最佳实施方式系适用于吸附材料或是其他应用的管状吸附材料上,主要是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0022]本技术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主要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10,且该管状吸附材10包含有至少一孔道20及至少一吸附层30(如图1至图4所示),而该至少一吸附层30是环绕该至少一孔道20,其中该吸附层30是与该孔道20相邻(如图1及图2所示),也可将多个孔道20设于该吸附层30之间(如图3及图4所示),其该孔道20的数量及吸附层30的数量并不以本技术为限,且该至少一孔道20来供气体或是液体来通过,其中该至少一孔道20其内径21系为0.2公厘(mm)至0.3公厘(mm)之间其中任一,以能配合不同的应用来设计。
[0023]上述吸附层30还包含一抑菌材料,其中该抑菌材料为银离子(Ag)或是高价银离子
或是奈米银(Nano Silver),而该银离子(Ag)是一种无机的天然矿物元素,并为带正电的银,且该银离子(Ag)是金属离子中最为活泼的一种,在光和水(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份)存在的条件下,该银离子(Ag)会激活产生活性氧(OH

),而这种安全性等同于自然界离子的活性氧(OH

),拥有数倍于紫外线和臭氧的氧化分解能力,对细菌和病毒具有分解效果,使具有氧化作用及极高的抑菌能力。另外,该高价银离子是金属银或银盐的300到17000倍,且该高价银离子还原势极高,所以又称活性银离子,而采用高价银离子的抑菌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银离子(Ag)、奈米银或是次氯酸钠等,更具有抑菌速度快与不产生抗药性等优势,并可取代或扩大应用范围。
[0024]另外,将该银离子(Ag)打散成奈米等级的银微粒,称为奈米银(Nano Silver),该奈米银(Nano Silver)的银微粒非常细小且渗透力极高,且每差一个奈米单位,其表面积就会成几何级数增大,而该奈米银(Nano Silv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且该管状吸附材包含:至少一孔道;以及至少一吸附层,该至少一吸附层环绕该至少一孔道,其中该吸附层还包含一抑菌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孔道的表面系进一步涂布抑菌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孔道的内径为0.2公厘至0.3公厘之间其中任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抑菌材料以粉体微粒状态存在,且该微粒直径尺寸系为0.1奈米至50奈米之间其中任一。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抑菌材料为银离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抑菌材为高价银离子。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抑菌管状吸附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抑菌材料为奈米银。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治扶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华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