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84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第一螺钉孔在枢椎左侧椎弓根置入一枚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固定于枢椎右侧椎弓根固定点;固定板左构件的中间部位包括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呈环形设置,利用固定板左构件和固定板右构件形成连接结构,固定板左构件的一端为左螺钉固定部,固定板左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一端通过锁定螺钉连接,可实现枢椎椎弓根骨折时使骨折两个断端解剖学对位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可靠,解决了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容易松动、摆尾、退出,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神经损伤、颈椎病的问题。颈椎病的问题。颈椎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枢椎椎弓根骨折,又被称为Hangman骨折,以往多见于绞刑患者,故又称为绞刑骨折,是发生于枢椎椎弓峡部的垂直或斜行的骨折。可引起枢椎椎体和椎板分离。枢椎骨折可导致前、后软组织、韧带和颈2、3椎间盘的损伤,继发颈2、3椎体失稳。延髓为生命中枢,位于枢椎椎体后缘与枢椎后弓形成的管腔亦称椎管内,枢椎椎弓根骨折不恰当的治疗会造成延髓损伤,导致呼吸或者心脏骤停,造成严重的后果。
[0003]对于稳定型枢椎椎弓根骨折,以硬支具或Halo架外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较高骨折融合率,但存在固定时间较长、影响日常生活、牵引钉孔易感染的问题;另外,长时间固定引起颈项部疼痛、颈椎病,导致患者颈部和鹅的颈部相似,称为“鹅颈畸形”。
[0004]对于不稳定型枢椎椎弓根骨折,以往前路颈2、3椎间关节植骨加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和颈后路固定为主。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钢板不但具有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另外,还牺牲了颈2、3椎间的屈伸及旋转活动。后路有两种固定方法:一种为单纯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种为枢椎和颈3 椎体固定。目前单纯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装置存在以下缺点:传统的颈2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差,易发生螺钉松动、摆尾、脱落等问题,导致骨折固定失败;加之螺钉尾帽切迹高,术后因为尾帽对软组织的长期刺激,以及术中对颈半棘肌止点破坏导致颈部疼痛,易引起“鹅颈畸形”及颈椎病。枢椎与颈3椎体融合固定,增加了颈3椎体固定,通过对颈2、3小关节融合,虽然增加了后方融合固定的稳定性,同样会导致颈2、3椎体运动功能消失,增加颈椎退变风险,易导致颈部肌肉疼痛不适轴性症状,诱发颈椎病、鹅颈畸形的发生。而且后路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操作难度大,风险高。
[0005]为解决单纯椎弓根固定螺钉易松动、摆尾、脱出,后路颈2、3融合又会牺牲椎体间活动度,且枢椎椎弓根置钉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手术后易发生轴性疼痛、增加颈椎病发生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案件可靠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装置能够在枢椎椎弓根骨折时用于骨折两个断端解剖对位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固定。
[0007]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包括固定板左构件和固定板右构件,固定板左构件的一端为左螺钉固定部,固定板左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一端通过锁定螺钉连接,固定板左构件的左螺钉固定部上设有第一螺钉孔,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固定于枢椎左侧椎弓根固定点;固定板右构件的另一端为右螺钉固定部,右螺钉固定部上设有第二螺钉孔,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固定于枢椎右侧椎弓根
固定点;固定板左构的中间部位包括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呈环形设置,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之间形成解剖型通道。
[0008]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上位于头端固定板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供枢椎棘突螺钉通过的第三螺钉孔,通过第三螺钉孔在枢椎棘突两侧各植入一枚枢椎棘突螺钉。
[0009]进一步的,第三螺钉孔为螺纹孔,枢椎棘突螺钉与第三螺钉孔通过螺纹连接,枢椎棘突螺钉包括螺钉本体,螺钉本体一端设有前端自攻钉头,螺钉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端,螺纹连接端的直径大于螺钉本体的直径,螺钉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三螺钉孔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的连接端设有螺栓槽,锁定螺钉能够在螺栓槽内滑动,固定板右构件的一端设有螺栓孔,锁定螺钉穿设于固定板右构件的螺栓孔和固定板左构件的螺栓槽,锁定螺钉的另一端通过锁定螺母锁紧。
[0011]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上的第一螺钉孔和右螺钉固定部上的第二螺钉孔均采用渐缩孔,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的侧壁与第一螺钉孔或第二螺钉孔固定时侧壁接触。
[0012]进一步的,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包括固定螺钉本体,固定螺钉本体的一端设有自攻钉头,固定螺钉本体位于自攻钉头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椎体部分螺纹,固定螺钉本体与自攻钉头远离的一端外侧设有与第一螺钉孔或第二螺钉孔匹配的渐变钉尾。
[0013]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上的第一螺钉孔外侧以及固定板右构件上第二螺钉孔的外侧均设有锁定弹片装置。
[0014]进一步的,锁定弹片装置采用双侧锁定弹片。
[0015]进一步的,锁定弹片装置包括自动弹片安装槽、弹簧和弹性半圆形锁定弹片,自动弹片安装槽对称开设于第一螺钉孔或第二螺钉孔两侧,弹性半圆形锁定弹片通过弹簧固定于自动弹片安装槽内,在第一螺钉孔或第二螺钉孔两侧形成对称按包装的弹性半圆形锁定弹片。
[0016]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为弓形结构,固定板左构件和固定板右构件均采用钛合金固定板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通过第一螺钉孔在枢椎左侧椎弓根置入一枚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固定于枢椎右侧椎弓根固定点;固定板左构的中间部位包括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呈环形设置,头端固定板和尾端固定板之间形成解剖型通道。利用固定板左构件和固定板右构件形成连接结构,固定板左构件的一端为左螺钉固定部,固定板左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一端通过锁定螺钉连接,可实现枢椎椎弓根骨折时使骨折两个断端解剖学对位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固定,结构简单,安装可靠,解决了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容易松动、摆尾、退出,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神经损伤、颈椎病的问题。
[0019]进一步的,通过第三螺钉孔在枢椎棘突两侧各植入一枚枢椎棘突螺钉,实现进一步的定位,使整个固定装置与骨折的椎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
[0020]进一步的,枢椎棘突螺钉的尾部与第三螺钉孔螺纹连接,以实现枢椎棘突螺钉的安装稳定性。
[0021]进一步的,用于接触定位,采用锁定螺钉锁紧,不易滑动,提高连接稳定性。
[0022]进一步的,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的侧壁与第一螺钉孔或第二螺钉孔固定时侧壁接触,在维持骨折断端稳定性的同时,渐缩孔内缘匹配结构可以分散钉尾应力,降低螺钉松动几率,同时可避免固定螺钉过深的进入骨皮质。
[0023]进一步的,固定板左构件上的第一螺钉孔外侧以及固定板右构件上第二螺钉孔的外侧均设有锁定弹片装置。
[0024]进一步的,锁定弹片装置采用双侧锁定弹片。
[0025]进一步的通过可伸缩结构连结,适用于不同尺寸枢椎,增加了钛板的可调节性以及与枢椎后方结构的适配性,解剖型锁定螺丝满足了连接处与枢椎椎板骨面的贴合,增加钛板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板装置结构主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左构件(1)和固定板右构件(2),固定板左构件(1)的一端为左螺钉固定部,固定板左构件(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2)一端通过锁定螺钉(7)连接,固定板左构件(1)的左螺钉固定部上设有第一螺钉孔(3),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15)固定于枢椎左侧椎弓根固定点;固定板右构件(2)的另一端为右螺钉固定部,右螺钉固定部(6)上设有第二螺钉孔(23),通过枢椎椎弓根固定螺钉(15)穿过第二螺钉孔(23)固定于枢椎右侧椎弓根固定点;固定板左构件(1)的中间部位包括头端固定板(9)和尾端固定板(10),头端固定板(9)和尾端固定板(10)呈环形设置,头端固定板(9)和尾端固定板(10)之间形成解剖型通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左构件(1)上位于头端固定板(9)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供枢椎棘突螺钉通过的第三螺钉孔(24),通过第三螺钉孔(24)在枢椎棘突两侧各植入一枚枢椎棘突螺钉(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螺钉孔(24)为螺纹孔,枢椎棘突螺钉(20)与第三螺钉孔(24)通过螺纹连接,枢椎棘突螺钉(20)包括螺钉本体,螺钉本体一端设有前端自攻钉头(21),螺钉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端(22),螺纹连接端(22)的直径大于螺钉本体的直径,螺钉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三螺钉孔(24)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枢椎椎弓根骨折的后路解剖固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左构件(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右构件(2)的连接端设有螺栓槽,锁定螺钉(7)能够在螺栓槽内滑动,固定板右构件(2)的一端设有螺栓孔,锁定螺钉(7)穿设于固定板右构件(2)的螺栓孔和固定板左构件(1)的螺栓槽,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园吴佳源贺宝荣黄小强郝定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