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水合物蓄冷系统可替换传热盘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82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合物蓄冷领域,公开了便捷式水合物蓄冷系统可替换传热盘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换热管主体,连接部分,换热翅片;所述装置的核心设备是换热管主体,包括换热A管扇环形、换热B管扇环形两种类型的换热管结构,其中,换热B管扇环形的两个端部均布扇环形卡块;换热A管扇环形两端管内壁均布型卡槽,能够实现换热B管扇环形的扇环形卡块扇环形沿型卡槽扇环形的滑动槽进入槽体,并通过限位槽固定换热B管扇环形与换热A管扇环形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管体部分可拆卸,翅片可更换的传热盘管系统,该换热管系统在部分损坏时,不用更换整套系统,只需将损坏部分取下更换即可,节约了成本。同时系统由各组件组装而成,方便运输。输。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捷式水合物蓄冷系统可替换传热盘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合物蓄冷
,尤其涉及一套管体部分可拆卸,翅片可更换的传热盘管。

技术介绍

[0002]水合物蓄冷可克服冰蓄冷相变温度与制冷系统不匹配、水蓄冷密度小、共晶盐蓄冷可循环性差的弱点,故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蓄冷技术。但是水合物蓄冷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诱导期长,生长速率慢等问题,采用更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管可以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而现有用于蓄冷中多采用的盘管式换热器,但换热管破裂或换热翅片腐蚀损坏后只能整套盘管一起更换,无法单独更换损坏部分,这样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同蓄冷介质对于翅片材料的腐蚀程度不同,不同场所下适用的翅片结构不同,有的翅片直接固定于换热管上的设计也不利于换热管系统的重复利用。如专利CN204165440U翅片可拆卸的翅片散热管,虽采用可拆卸结构但固定方式较复杂,散热管外壁上设有凹槽,翅片组件安装于凹槽中,各翅片相对侧壁一面均设有挤压槽,挤压槽与挤压键相嵌合连接,这种设计对凹槽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挤压出来的槽表面容易产生凹槽缺陷。综上所述,目前现有技术换热管设计上存在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浪费材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部分可拆卸,翅片可更换的换热管系统,该换热管系统在部分损坏时,不用更换整套系统,只需将损坏部分取下更换即可,节约了成本。同时系统由各组件组装而成,方便运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捷式水合物蓄冷系统可替换传热盘管装置,包括换热管主体,所述换热管主体包括换热A管、换热B管两种类型的换热管结构,其中,换热B管的两个端部为凸台型结构,凸台外壁四周均布多个扇环形卡块;换热A管两端管内壁均布多个型卡槽,型卡槽与扇环形卡块的数量相匹配;型卡槽为从换热 A管边缘向内开槽而成;所述型卡槽包括滑动槽与限位槽,滑动槽与限位槽并排且连通;能够实现换热B管的扇环形卡块沿型卡槽的滑动槽进入槽体,并通过限位槽固定换热B管与换热A管的相对位置;换热A管、换热B管两种类型的换热管交替连接形成换热管主体。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翅片,换热翅片根部为螺旋类梯形卡块结构,换热A 管和换热B管的外壁均布螺旋类梯形卡槽,换热翅片通过螺旋类梯形卡块与螺旋类梯形卡槽配合,固定换热翅片。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垫圈,密封垫圈外套在换热B管两端部的凸台上,在换热B管与换热A管固定卡接后,起到密封作用。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A型转向半管、B型转向半管及弯管;所述A型转向半管的一端与换热B管的一端结构相同,与其相邻的换热A管卡接固定,所述A 型转向半管的另一端与弯
管螺纹连接;所述B型转向半管的一端与换热A管的一端结构相同,与其相邻的换热B管卡接固定,B型转向半管的另一端与弯管螺纹连接;当传热盘管需要转弯时,根据最后一根换热管的类型选择转向半管的类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弯管包括90
°
弯管、180
°
弯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接中的螺纹均为M(2R1)
×
1.5,其中2R1为公称直径, 1.5为螺距。
[0011]进一步地,所述换热A管、换热B管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翅片材质为铝或铜等,整体为微螺旋形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类梯形卡槽,卡槽截面是上底为半径R1的弧长为S1的圆弧,下底为半径R2的弧长为S2的圆弧的类梯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扇环形卡块长为d/4,截面为大弧半径为r1,小弧半径为r2,圆心角10
°
的扇环形;型卡槽的滑动槽长为d,限位槽长为d/4,截面为大弧半径为r1,小弧半径为r2,圆心角20
°
的扇环。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换热A管、换热B管两端的扇环形卡块和型卡槽以及连接部分,可直接拼装整套换热管系统,较传统的一体成型更为方便,同时可以在换热管系统整体成型的情况下拆卸任意一节换热管,有损坏时不必整体更换更加节约成本;将翅片通过卡块和卡槽相拼接来完成翅片的安装;当有部分翅片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拆下对应换热直管,将损坏的翅片取出,再装上新的翅片即可完成,节约了物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换热直管A、B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连接部分配件示意图。
[0018]图3为组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换热管系统拆卸示意图。
[0020]图中:1换热A管;2换热B管;3换热翅片;4扇环形卡块;型卡槽;6 螺旋类梯形卡块;7螺旋类梯形卡槽;890
°
弯管;9180
°
弯管;10A型转向半管; 11B型转向半管;12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使用方法做出详细的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3所示,在组装换热管系统时,先在换热B管2两端套上密封垫圈12 (如图3(a)),再将换热A管1的型卡槽5对齐换热B管2的一端扇环形卡块 4插入(如图3(b)),向型卡槽5凹槽处旋转换热B管2至配合充分(如图3(c)),换热B管2的另一端扇环形卡块4插入另一个换热A管1的型卡槽5,旋转至配合充分,如此组装至换热管系统需要的长度为止。
[0024]换热翅片3根部为螺旋类梯形卡块6结构,换热A管1和换热B管2的外壁均布螺旋类梯形卡槽7,换热翅片3通过螺旋类梯形卡块6与螺旋类梯形卡槽 7配合,固定换热翅片3。
[0025]当换热管系统需要转弯时,根据最后一根换热管的类型选择转向半管的类型(换热A管1选择A型转向半管10;换热B管2选择B型转向半管11),再根据转向角度选择对应弯管
(如90
°
弯管8、180
°
弯管9),按前述方法依次组装即可。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4所示,在拆卸换热管系统时,如需拆卸换热A管1,先将换热A管 1相邻的两个换热B管2之间的密封垫圈12打开(如图4(b)),再将两侧换热 B管2,向同一方向转动至退出型卡槽5凹槽处(如图4(c)),再将两侧换热B 管2分别向远离换热A管1的方向移动(如图4(d)),至两侧换热B管2的扇环形卡块4完全脱离换热A管1的型卡槽5,将换热A管1向上抬出即可完成拆卸(如图4(e))。
[0028]将换热A管1整体或换热A管1上的损坏翅片更换后,在新的换热A管1 的两侧换热B管2上加装密封垫圈12,再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安装回换热管系统中,拆卸换取完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水合物蓄冷系统可替换传热盘管装置,包括换热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主体包括换热A管(1)、换热B管(2)两种类型的换热管结构,其中,换热B管(2)的两个端部为凸台型结构,凸台外壁四周均布多个扇环形卡块(4);换热A管(1)两端管内壁均布多个

型卡槽(5),

型卡槽(5)与扇环形卡块(4)的数量相匹配;

型卡槽(5)为从换热A管(1)边缘向内开槽而成;所述

型卡槽(5)包括滑动槽与限位槽,滑动槽与限位槽并排且连通;能够实现换热B管(2)的扇环形卡块(4)沿

型卡槽(5)的滑动槽进入槽体,并通过限位槽固定换热B管(2)与换热A管(1)的相对位置;换热A管(1)、换热B管(2)两种类型的换热管交替连接形成换热管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翅片(3),换热翅片(3)根部为螺旋类梯形卡块(6)结构,换热A管(1)和换热B管(2)的外壁均布螺旋类梯形卡槽(7),换热翅片(3)通过螺旋类梯形卡块(6)与螺旋类梯形卡槽(7)配合,固定换热翅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圈(12),密封垫圈(12)外套在换热B管(2)两端部的凸台上,在换热B管(2)与换热A管(1)固定卡接后,起到密封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型转向半管(10)、B型转向半管(11)及弯管;所述A型转向半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伦祥吴晓东王凡宋永臣赵佳飞杨磊夏新然吕源李洋辉刘卫国刘瑜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