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6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器本体,其上设有管接口、呼气组件和吸气组件;管接口的一端能够与吸气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连通输氧管和气切套管,上方能够与呼气组件连通;吸气组件内设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气切套管管口设有细菌过滤器。本申请能够直接连接患者气管切开套管,训练气切患者呼吸肌肌肉力量,有效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无法经口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呼吸肌肉力量的问题。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输氧管能够在气切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给予充足氧气支持,防止患者低氧;细菌过滤器能够有效保护呼吸道清洁;吸气阻力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吸气阻力,从而锻炼呼吸肌肌肉力量,增强肺功能,撤离呼吸机。离呼吸机。离呼吸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常用呼吸训练器,患者经口进行呼吸训练,从而达到锻炼肺功能的效果。在临床患者的救治中,为改善通气,常为其行气管切开,因疾病、制动或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废用性萎缩等因素,许多患者形成呼吸机依赖,从而无法彻底脱离呼吸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呼吸训练能改善呼吸肌耐力,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呼吸训练通常需要患者经口鼻呼吸配合,因此临床常规在人工气道拔除后才开始行呼吸训练。本实用型专利,可以在人工气道拔除前进行呼吸训练,使用本呼吸训练器可让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延长,最终达到早日彻底脱离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的目的。我们设计的这款呼吸训练器,弥补气管切开不能使用普通呼吸训练器的空缺,让气管切开患者同普通患者(没有气管切开患者)一样,可以进行呼吸肌肌肉力量及其耐力的训练,从而能尽早脱离呼吸机,减少住院花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有效帮助气切患者增强呼吸肌肌肉力量及其耐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器本体,呼吸训练器本体上设有管接口、呼气组件和吸气组件;所述管接口的一端能够与吸气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连通输氧管和气切套管,上方能够与呼气组件连通;所述吸气组件内设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所述气切套管管口设有细菌过滤器。/>[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气气腔及固定在吸气气腔底端的底板,所述吸气气腔外侧设有刻度,内部设有活塞阀,上部开设有吸气孔,吸气孔与管接口的连通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瓣膜,第一单向瓣膜与管接口的气孔相对贴合,能够在呼气时关闭,吸气时开放;所述底板上后侧开设有四个圆形镂空孔,镂空孔的直径尺寸各不相同,沿半圆均匀布置,底板下方安装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气阻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盘和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延伸至吸气气腔外侧,转动盘上设有45
°
扇形缺口。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呼吸训练器本体还包括底部平台,底部平台上前侧设有与各镂空孔对应的孔大小指示标识,底部平台位于底板外周部中部分与底板厚度一致。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呼气组件包括呼气气腔,内部设有风车,顶部设有排气孔,底部与管接口相通处设有呼气孔,呼气孔与管接口的连通通道内靠近管接口一侧设有隔板,隔板中央开设有通孔,隔板上方设有第二单向瓣膜,第二单向瓣膜与隔板的通孔相对贴合,能够在呼气时开放,吸气时关闭。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呼吸训练器本体的管接口连接螺纹软管,螺纹软管连接T管,T管分别连接输氧管和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器连接直型接头,直型接头连接气切套管。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T管呈三通结构。
[0012]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申请的呼吸训练器,能够直接连接患者气管切开套管,训练气切患者呼吸肌肌肉力量,从而达到增强肺功能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无法经口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呼吸肌肉力量的问题。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输氧管能够在气切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给予充足氧气支持,防止患者低氧;细菌过滤器能够有效保护呼吸道清洁;吸气阻力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吸气阻力,从而锻炼呼吸肌肌肉力量,增强肺功能,撤离呼吸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呼吸训练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省略吸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竖向虚线为第一单向瓣膜后侧吸气气腔与管接口的连通通道;
[0018]图4为本技术呼气气腔与管接口的连通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吸气气腔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吸气阻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呼吸训练器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器本体1,呼吸训练器本体1上设有管接口11、呼气组件和吸气组件;所述管接口11的一端能够与吸气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连通螺纹软管7、T管6、细菌过滤器4、直型接头8,上方能够与呼气组件连通;所述吸气组件内设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5;所述气切套管3直接连接直型接头8连接细菌过滤器4。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气气腔12及固定在吸气气腔12底端的底板18,吸气气腔12外侧设有刻度,内部设有活塞阀13(活塞阀13采用中国专利CN201510349181.3“呼吸训练器”说明书中公开的活塞阀),上部设有吸气孔,吸气孔与管接口11的连通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瓣膜14,第一单向瓣膜14与管接口11的气孔相对贴合,第一单向瓣膜14能够在呼气时关闭,吸气时开放;所述底板18上后侧开设有四个圆形镂空孔,镂空孔的直径尺寸各不相同(按照尺寸由小到大依次为镂空孔Ⅰ181、镂空孔Ⅱ182、镂空孔Ⅲ183、镂空孔Ⅳ184),沿半圆均匀布置,底板下方安装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5。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阻力调节装置5包括转动盘51和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手柄52,转动手柄52延伸至吸气气腔12外侧,转动盘51上设有45
°
扇形缺口53。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吸训练器本体还包括底部平台10,底部平台10上前侧设有与各镂空孔对应的孔大小指示标识,能够使操作者直观显示当前转动手柄52指向哪个孔标识,即当前选择开放的是何种尺寸的镂空孔,底部平台10中部(位于底板外周部中部分)与底板18厚度一致(如图2所示),以方便转动手柄52转动。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呼气组件包括呼气气腔15,内部设有风车16,顶部设有排气孔151,底部与管接口11相通处设有呼气孔,呼气孔与管接口11的连通通道内靠近管接口11一侧设有隔板19,隔板19中央开设有通孔,隔板19上方设有第二单向瓣膜17,第二单向瓣膜17与隔板19的通孔相对贴合,能够在呼气时开放,吸气时关闭。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呼吸训练器本体1的管接口11连接螺纹软管7,螺纹软管7连接T管6,T管6分别连接输氧管2和细菌过滤器4,细菌过滤器4连接直型接头8,直型接头8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训练器本体,呼吸训练器本体上设有管接口、呼气组件和吸气组件;所述管接口的一端能够与吸气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连通输氧管和气切套管,上方能够与呼气组件连通;所述吸气组件内设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所述气切套管管口设有细菌过滤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气气腔及固定在吸气气腔底端的底板,所述吸气气腔外侧设有刻度,内部设有活塞阀,上部开设有吸气孔,吸气孔与管接口的连通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瓣膜,第一单向瓣膜与管接口的气孔相对贴合,能够在呼气时关闭,吸气时开放;所述底板上后侧开设有四个圆形镂空孔,镂空孔的直径尺寸各不相同,沿半圆均匀布置,底板下方安装有吸气阻力调节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阻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盘和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延伸至吸气气腔外侧,转动盘上设有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水涓刘秋雯任海波吴明祥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亚心总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