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50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5
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它涉及卸船机防风技术领域。卸船机防风装置包括:防护板、连接杆和防风机构;防风机构包括:防风机构包括:调节板、伸缩杆、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第一制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杆、两个第一固定板、L型制动板、安装板和偏转板;第二制动结构包括:第二转动杆、齿轮柱、制动框、调节通槽、制动柱、调节槽和齿板。卸船机防风系统包括:卸船机主体、行走轮、导轨和卸船机防风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双重制动功能,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卸船机防风
,具体涉及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卸船机是利用连续输送机械制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机头,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装置,将散粒物料连续不断地提出船舱,然后卸载到臂架或机架并能运至岸边主输的地方送机系统去的专用机械。使用卸船机可大大提高卸货效率,最小的粉尘污染可保持环境清洁,高效环保。
[000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专利技术显,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对散料运输工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煤矿和铁矿石等大类商品也开始大批量采用海运运输的方式,在此背景下远洋散货运输船舶也不在不断的优化和更新,随之带来的就是能够接收卸载和停靠这些船舶的超级大港的建设对散货装卸船舶设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散货船型规模和承载量的不断提升,相关人员对散货装卸船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就必须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卸船机的防风装置是一大难题。
[0004]码头卸船机原设计防风装置完全依靠电动机制动和轮边制动器,这种制动只能满足工作制动及设备静止时防风制动。如设备运行时突然起大风或设备静止不动时起非常大的台风,一旦设备移动起来,由于巨大的惯性,主动轮和被动轮即使被制动器完全抱死情况下,仍然会产生车轮与钢轨相对滑动现象,滑动速度将越滑越快,很容易产生卸船机出轨、倾倒等严重事故。
[0005]为有效消除上述码头卸船机设备运行时突然起大风或设备静止不动时起非常大的台风,很容易产生出轨、倾倒等严重事故,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具有双重制动功能,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包括:
[0008]两个防护板,前后对称设置;
[0009]连接杆,其连接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0010]以及,
[0011]防风机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0012]所述防风机构包括:
[0013]调节板,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的正面,且顶端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柱;
[0014]伸缩杆,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的正面,位于所述调节板的下侧,且其输出杆顶端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柱表面;
[0015]第一制动结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的下侧,供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转动套设;以及,
[0016]第二制动结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的右侧,供所述调节板的下端转动套设;
[0017]启动所述伸缩杆,使所述伸缩杆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所述调节板的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制动结构、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均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包括:
[0019]第一转动杆,其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前端表面;
[0020]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左侧底端,且对称设置;
[0021]L型制动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靠近的侧面转动连接,底面用于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
[0022]安装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左端与L型制动板右端侧面固定连接;以及,
[0023]偏转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下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滑动接触。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包括:
[0025]第二转动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方,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前端表面;
[0026]齿轮柱,其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表面;
[0027]制动框,其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位于所述齿轮柱右侧,前后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防护板相靠近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制动框侧面对应所述齿轮柱位置竖直贯通开设有调节通槽;
[0028]制动柱,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制动框内部,外表面与所述制动框内壁上下滑动连接,底端贯穿所述制动框底面延伸至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所述制动柱侧面竖直开设有调节槽;以及,
[0029]齿板,其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壁;
[0030]所述齿轮柱右端贯穿调节通槽延伸至所述调节槽内部并与所述齿板侧面相互啮合。
[003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
[003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板为L型防护板。
[003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卸船机防风装置还包括:连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板与卸船机主体之间,且与所述防护板和/或所述卸船机主体可拆卸式连接。
[003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35]两个连接板,左右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一起;
[0036]第二固定板,其设置在左侧所述连接板与卸船机之间,一端与卸船机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以及,
[0037]卡接板,其固定设置右侧所述连接板侧面,右端延伸至两个所述防护板顶端之间,前后端面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两个所述防护板顶端。
[0038]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船机防风系统,包括:
[0039]卸船机主体;
[0040]行走轮,其转动装配在所述卸船机主体的底端;
[0041]导轨,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卸船机主体下方;以及,
[0042]卸船机防风装置,其连接在所述卸船机主体右侧,且为上述的卸船机防风装置。
[004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制动结构的左端延伸至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导轨接触处。
[004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轨的截面位置呈T型。
[00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46]1、在本技术中,在两个防护板之间设置有防风机构,且该防风机构设置有双重制动功能,启动伸缩杆,使伸缩杆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调节板的作用,带动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均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
[0047]2、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防护板和卸船机主体之间设置连接机构,且该连接机构与防护板和/或卸船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日常对防护板和防风机构等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防护板(11),前后对称设置;连接杆(12),其连接于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以及,防风机构(13),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所述防风机构(13)包括:调节板(131),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11)的正面,且顶端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柱;伸缩杆(132),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11)的正面,位于所述调节板(131)的下侧,且其输出杆顶端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柱表面;第一制动结构(133),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132)的下侧,供所述伸缩杆(132)的下端转动套设;以及,第二制动结构(134),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132)的右侧,供所述调节板(131)的下端转动套设;启动所述伸缩杆(132),使所述伸缩杆(132)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所述调节板(131)的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制动结构(133)、所述第二制动结构(134)均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船机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结构(133)包括:第一转动杆(1331),其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11),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1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32)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1331)前端表面;两个第一固定板(1332),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11)的左侧底端,且对称设置;L型制动板(1333),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332)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332)相靠近的侧面转动连接,底面用于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安装板(1334),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左端与L型制动板(1333)右端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偏转板(1335),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下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1331)上,上端与所述安装板(1334)的底面滑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船机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结构(134)包括:第二转动杆(1341),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1331)上方,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11),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1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131)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1341)前端表面;齿轮柱(1342),其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1341)表面;制动框(1343),其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1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祈钧王东旺何宇宁孙林林李小静吕继恺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