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壳体、开关组件以及电缆组件;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将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第二腔室用于安装开关组件,且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气体;第三腔室用于泄压与安装电缆组件;开关组件通过出线套管与电缆组件连接;通过在第二腔室内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潜能值降为六氟化硫的3%以下,提高了开关装置的环保效益。提高了开关装置的环保效益。提高了开关装置的环保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封闭开关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六氟化硫(SF6)气体作为优良的绝缘和灭弧介质在电气装置中广泛应用,但六氟化硫(SF6)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CO2)的23500 倍,在大气中存续的寿命高达3200年,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内外研究表明,全氟异丁腈(C4F7N)与CO2构成的混合气体绝缘强度高,温室效应低,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六氟化硫(SF6)替代气体。
[0003]六氟化硫(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在电网中广泛应用,研发采用C4F7N/CO2混合气体绝缘的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具有较高的工程和环保价值。
[0004]然而,额定电压为12kV~40.5kV的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内充装C4F7N /CO2混合气体后,将对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的绝缘结构与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内的三工位开关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的三工位开关的关合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满足C4F7N/CO2混合气体的接地关合的运行要求,提高三工位开关的关合能力;同时,提高了环保效益。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壳体、开关组件以及电缆组件;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安装仪表;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所述开关组件,且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气体;所述第三腔室用于泄压与安装所述电缆组件;所述开关组件通过出线套管与所述电缆组件连接。
[0007]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控制机构以及开关单元,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开关单元可传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开关单元控制,以使所述开关单元处于连通、隔离以及接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
[0008]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保护单元、开关元件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转动单元与断路器,所述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转动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转动单元转动,以使所述断路器实现合闸或分闸状态;所述断路器的底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断路器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单元连接。
[0009]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关操作机构以及断路器操作机构,所述开关操作机构与所述开关元件的转轴连接,所述开关操作机构通过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开关元件处于连通、隔离以及接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断
路器操作机构与所述转动单元连接,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通过驱动所述转动单元转动,以使所述断路器实现合闸或分闸。
[0010]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容气室与操作室,所述容气室内充装所述混合气体,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容气室内;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室内,所述控制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竖直隔板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
[0011]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分支母线,所述分支母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分支母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线套管与所述电缆组件。
[0012]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三腔室分隔成泄压室与电缆室,所述电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电缆室内。
[0013]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第一交流互感器、电缆单元以及第二交流互感器,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缆单元的顶端连接,所述电缆单元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交流互感器连接。
[0014]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电缆单元包括插拔件以及出线电缆,所述插拔件的一端与所述出线电缆连接,所述插拔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出线电缆背离所述插拔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交流互感器连接。
[0015]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避雷器与所述插拔件间隔预设距离。
[0016]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开关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母线套管,所述母线套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所述母线套管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外部;所述母线套管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壳体、开关组件以及电缆组件;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沿着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将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仪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开关组件,且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气体;第三腔室用于泄压与安装电缆组件;开关组件通过出线套管与电缆组件连接;通过在第二腔室内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潜能值降为六氟化硫的3%以下,提高了开关装置的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一。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中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中开关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中开关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一。
[0025]图8是本技术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二。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设计过程中的行程曲线图(体积占比k为10%)。
[00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设计过程中的试验电压、试验电流和行程曲线图。
[0028]图中,1、开关装置;10、壳体;11、容置空腔;111、第一腔室; 112、第二腔室;1121、竖直隔板;1122、容气室;1123、操作室;113、第三腔室;1131、挡板;1132、泄压室;1133、电缆室;20、开关组件; 21、控制机构;211、开关操作机构;2111、开关操作单元;2112、开关密封单元;212、断路器操作机构;2121、断路器操作单元;2122、断路器密封单元;22、开关单元;221、保护单元;2211、主轴;2212、断路器;2213、A相;2214、B相;2215、C相;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开关组件以及电缆组件;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安装仪表;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所述开关组件,且充装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气体;所述第三腔室用于泄压与安装所述电缆组件;所述开关组件通过出线套管与所述电缆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控制机构以及开关单元,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开关单元可传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开关单元控制,以使所述开关单元处于连通、隔离以及接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保护单元、开关元件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转动单元与断路器,所述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转动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转动单元转动,以使所述断路器实现合闸或分闸状态;所述断路器的底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断路器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关操作机构以及断路器操作机构,所述开关操作机构与所述开关元件的转轴连接,所述开关操作机构通过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开关元件处于连通、隔离以及接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与所述转动单元连接,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通过驱动所述转动单元转动,以使所述断路器实现合闸或分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湘莲,高克利,罗满勤,李志兵,黄印,罗健,王浩,王雯,何洁,曹德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