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29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药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主要由底座、陷板主体、陷孔器、背部弹性固定网格、支架、伸缩杆、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抱板臂和陷板角度调节阀组成。所述固定装置可减少因动物的不配合造成的实验耗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实验动物的舒适度;还能减少束缚不当等造成的意外死亡等,减少电磁、麻醉药使用时对实验的影响,降低实验成本,确保实验的高效性。的高效性。的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医药及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减少因动物的不配合造成的实验耗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实验动物的舒适度;还能减少束缚不当等造成的意外死亡等,减少电磁、麻醉药使用时对实验的影响,降低实验成本,确保实验的高效性。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针灸相关基础科研逐渐增多,对针灸作用机制探索也越来越广泛,2021年10月,柳申滨等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针刺抗炎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理[非专利文献1]。与临床病人积极配合针刺治疗不同,实验动物需要先行固定并寻穴针刺。固定过程中的应激、麻醉、外伤甚至意外死亡等均影响针刺疗效评估及机制研究。现有的大、小鼠固定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多样、操作复杂、特殊部位不易取穴、调节度差、易松动、清洗困难等问题,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
[0003]目前,针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的固定已有多篇专利文献。如,有申请号为201920957720.5的技术专利“一种小鼠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方便小鼠固定并寻前肢穴针刺的动物实验装置,其装置目的在于打开上肢方便取穴,下肢被胶布固定。其装置虽然简单,但在固定小鼠时可能需戴防咬伤手套或者麻醉小鼠后才能使用;且所用的魔术贴很容易松动,不利于动物的固定;束缚过程中可能有刺激大、肢体易挣脱,取穴部位局限在上肢。
[0004]申请号为202022666920.0的技术专利“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公开了一种方便动物背(腹)部穴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但(需麻醉后将)动物清醒时要将动物四肢固定在支柱上,仍有束缚刺激量大、束缚时耗费大量时间、物不耐受实验、甚至死亡等可能性,对动物及实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0005]申请号为202020313148.1的技术专利“一种小鼠针灸实验用固定装置”,提供一种小鼠针灸实验用固定装置,其描述的自动化程度高是建立在小鼠麻醉后或者对小鼠临时束缚后人为的自动化,从某种方面上讲并不能达到真正的以节约时间、尽可能减少小鼠应激等的自动化,因此,在固定时仍有表象之后的影响因素等。
[0006]此外,申请号为201520070107.3的技术专利“一种陷足式小鼠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陷足式小鼠固定装置,其描述的小鼠肢部固定孔局限于固定的四个孔,孔内径及孔间距固定,不能满足实验动物个体差异,且操作时如果要将小鼠足部放入陷孔,难度极大。
[0007]经查阅大量专利文献后,大多的固定装置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前的影响较大,且部分装置实际操作繁琐,需多人协作,每个装置只能对一只实验动物进行操作,甚至有些用了电磁原理,自动化针刺等,这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行针刺实验,尤其是电针时影响会更大。故在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进行针刺实验时,需要用到简易且对电针影响较小的固定装置。
[0008]现有的固定方法如四肢捆绑,背腰部捆绑、套颈裹腹,圆筒固定,麻醉后针灸等固定方法还存在许多缺陷。首先,上述固定方法对实验动物刺激过大,大鼠、小鼠、豚鼠、家兔不易配合;其次,选取穴位有限,不能同时多穴位操作,再次,容易因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动物死亡及实验人员被咬伤等弊端。
[0009]为保证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准确性,急需一种既能减轻实验人员工作负担,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固定装置。
[0010]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文献有:
[0011][非专利文献1]Shenbin Liu.Nature,598(7882):641

645,2021.。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针对提供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所存在的应激严重、操作繁琐、需多人协作、实验效率低下、需自动化针刺、麻醉后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人员容易被咬伤等缺陷。
[0013]本技术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环状、方形或多边形陷阱板主体、陷孔器、四肢弹性环扣、背部弹性固定网格,可调节支架;所述陷阱板由多个环状、方形或多边形陷阱组成,其间隙有多个小孔,可固定四肢弹性环扣,所述的陷阱板设于所述可调节支架上,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通过所述固定架在动物背部。
[0014]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底座1、陷板主体2、陷孔器3、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支架11、伸缩杆12、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抱板臂14和陷板角度调节阀15组成;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架11连接固定,该支架11与所述伸缩杆12连接、其上设有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所述伸缩杆12固定连接所述抱板臂14,该抱板臂14通过所述陷板角度调节阀15与所述陷板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有陷孔器3和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
[0015]所述陷板主体2设有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滑动槽23、背部网格外端滑动槽24和陷板装载孔25;
[0016]所述陷孔器3设有助陷孔31、塑板硅胶契合孔32、硅胶爪33、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陷阱防脱带36、钢珠37;
[0017]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设有弹性环扣41;
[0018]本技术中,所述陷孔器3由多个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构成,每个陷阱可前后在所述支架滑动槽内移动;该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是由22.5
°
的同心扇形组成,方形是由各对边四等分点与顶点连线分开,多边形是各顶点与中心的连线分开,其齿叶末端均呈圆顿状,嵌有硅胶,内含有小钢珠,每个齿叶在受压力时可轻松向受力方向移动,同时有回缩力;
[0019]本技术中,所述陷孔器3中间设一小圆形缺口,可帮助实验动物肢体陷入,且可根据实验动物肢体周径选择不同规格;
[0020]本技术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左右翼分别设有与所述抱板臂相接的角度调节阀;
[0021]本技术中,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计有可移动的梁,可根据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选择适合的陷孔器后,由其直径确定梁间距;
[0022]本技术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平面及前后一侧都可设有陷孔器嵌入通道;
[0023]本技术中,所述陷板主体2由分布在各轴向的带丝的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方便在实验操作中调节陷板角度的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器3在陷板上可水平调节实验所需长度的陷孔滑动槽23;起固定保险作用的动物背部网格外端固定滑动槽24;适应于陷阱器陷板外固定及陷板上固定后陷孔器装入与卸载的陷板装载孔25组成;
[0024]本技术中,所述陷孔器3带有防陷板、可滑动,其由助陷孔31;贴合硅胶的塑板硅胶契合孔32;既能防止小鼠因过度活动损伤四肢皮肤又能加固抓握的硅胶爪33;表面轻度用力后可陷下但具有一定回缩力的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在陷孔器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底座(1)、陷板主体(2)、陷孔器(3)、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支架(11)、伸缩杆(12)、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抱板臂(14)和陷板角度调节阀(15)组成;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架(11)连接固定,该支架(11)与所述伸缩杆(12)连接、其上设有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所述伸缩杆(12)固定连接所述抱板臂(14),该抱板臂(14)通过所述陷板角度调节阀(15)与所述陷板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有陷孔器(3)和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板主体(2)设有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滑动槽(23)、背部网格外端滑动槽(24)和陷板装载孔(25)。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板主体(2)的左右翼分别设有与所述抱板臂(14)相接的所述陷板角度调节阀(15)。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板主体(2)的平面及前后一侧均设有陷孔器嵌入通道。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强汪军孙婧娴王潇王丹杰王雨萌李书乐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