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19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一级湿地处理池和设置于其下方的二级湿地处理池,一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物层、蚯蚓粪层、陶粒层和集水层;二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物层、鹅卵石层、陶粒层和麦饭石层。集水层的底部设有位于二级湿地处理池上方的环形水管,环形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管头,一级湿地处理池上方设有布泥管,集水层的底部通过回泥管将污泥回流至一级湿地处理池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蚯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资源化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相应的新建污水处理厂逐渐增多,剩余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副产物,其产量巨大且难以处理,截止2019年底,我国剩余污泥(含水率按80%计)年产量达3904万吨。目前,常见的剩余污泥处理主要通过浓缩、消化、脱水及干化等方法,而后经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等方式进行处置,这些方法存在投资成本高、二次污染较多以及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弊端而限制了其推广。基于碳中和背景下,如何资源化实现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蚯蚓滤池作为一种生态环保型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方法,具有运行维护简单、能耗费用低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蚯蚓滤池中,蚯蚓可通过自身的生物捕食作用以及排粪、做穴及肠道消化等生理行为,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但诸多实验发现,蚯蚓滤池对剩余污泥的截留能力偏弱,且停留时间过短致使该系统难以稳定运行。湿地植物的根际能够提升湿地对有机物的截留效果,同时植物的根际效应能够促进蚯蚓与微生物的活性,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因此,在蚯蚓滤池中充分利用湿地植物可有效解决其处理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拓宽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一级湿地处理池和二级湿地处理池,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水平截面面积大于一级湿地处理池,所述一级湿地处理池设置于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上方,一级湿地处理池上方设有布泥管,布泥管上连接有进泥管,一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级植物层、蚯蚓粪层、一级陶粒层和集水层,所述蚯蚓粪层中接种蚯蚓,所述集水层靠近底部的外周设有与集水层连通的环形水管,环形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出水管头;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二级植物层、鹅卵石层、二级陶粒层和麦饭石层,所述出水管头位于二级植物层上方,二级湿地处理池的底部侧壁设有二级出水管;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中部为中空区,中空区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泵上连接有回泥管,所述回泥管的进泥口连通于所述集水层的底部,回泥管的排泥口连接于进泥管上。
[0007]优选地,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于集水层的外围,所述出水管头位于溢流堰上方,溢流堰的四周边缘呈锯齿状。
[0008]优选地,所述集水层的侧壁设有加药盒,加药盒的出药口与集水层连通;进一步
地,加药盒中设有1%Al2(SO4)3·
18H2O溶液,对集水层中的收集的污泥废水进行絮凝,使其中的污泥快速沉淀至集水层底部。进一步地,加药盒向集水层中加药的方式可根据集水层中水位高低进行自动加药,在加药盒的出药口设置电磁阀,在集水层内设有浮球水位开关,浮球水位开关与电磁阀电连接,通过浮球水位开关控制电磁阀的启停。
[0009]优选地,所述集水层中设有搅拌器,搅拌器的启停控制端与所述浮球水位开关电连接,加药后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实现污泥的均匀沉淀。
[0010]优选地,所述集水层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斜板,所述回泥管的进泥口位于斜板的低端处。
[0011]优选地,所述蚯蚓粪层与一级陶粒层之间、一级陶粒层与集水层之间、鹅卵石层与二级陶粒层之间以及二级陶粒层与麦饭石层之间均设有间隔板,间隔板上排布有通孔。
[0012]优选地,所述蚯蚓粪层与一级陶粒层之间、鹅卵石层和二级陶粒层之间以及二级陶粒层与麦饭石层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且一级陶粒层通过支架可拆卸支撑于集水层上方。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采用两级湿地处理池进行污泥处理,一级湿地处理池主要通过基床截留、蚯蚓摄食、微生物降解转化污泥有机物,实现污泥减量化。二级垂直流湿地处理池主要包括鹅卵石层、陶粒层和麦饭石层,在鹅卵石层上部种植菖蒲。二级湿地处理池目的是脱氮除磷,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的,水中NH
4+

N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氧化为NO
x

,然后NO
x

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还原为N2。
[0015](2)利用蚯蚓

植物

微生物协同作用一体化实现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处置,无需额外脱水;采用多生物协同处理,使碳在生物体内循环,实现碳中和。处理设备可模块化组装拆卸更换,运行更稳定,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0016](3)本技术实现了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一体化以及污泥“零排放”,解决了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设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维护及管理费用较低,适用于城乡及分散式的剩余污泥处理,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主视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一级湿地处理池;2

二级湿地处理池;3

一级植物层;4

蚯蚓粪层;5

一级陶粒层;6

集水层;7

蚯蚓;8

中空区;9

二级植物层;10

鹅卵石层;11

二级陶粒层;12

麦饭石层;13

进泥管;14

布泥管;15

回泥管;16

溢流堰;17

污泥回流泵;18

加药盒;19

电磁阀;20

浮球水位开关;21

搅拌器;22

环形水管;23

出水管头;24

二级出水管;25

斜板;26

间隔板;27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

2所示,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一级湿地处理池1和二级湿地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湿地处理池和二级湿地处理池,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一级湿地处理池,所述一级湿地处理池设置于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上方,一级湿地处理池上方设有布泥管,布泥管上连接有进泥管;所述一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级植物层、蚯蚓粪层、一级陶粒层和集水层,所述蚯蚓粪层中接种蚯蚓,所述集水层靠近底部的外周设有与集水层连通的环形水管,环形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出水管头;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二级植物层、鹅卵石层、二级陶粒层和麦饭石层,所述出水管头位于二级植物层上方,二级湿地处理池的底部侧壁设有二级出水管;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中部为中空区,中空区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泵上连接有回泥管,所述回泥管的进泥口连通于所述集水层的底部,回泥管的排泥口连接于进泥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湿地处理池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于集水层的外围,所述出水管头位于溢流堰上方,溢流堰的四周边缘呈锯齿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生物协同的污泥零排放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的侧壁设有加药盒,加药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魁杨竞段自豪徐俊杰夏慧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