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外框式楼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外框式楼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中,楼梯存在于每一栋建筑中,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楼梯上下梯板间具备足够的“净空”,以及如何确保楼梯的梯板具备足够且更多的实际使用宽度;而楼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能使用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建筑设计中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房间周围的楼梯以及因建筑功能规划具有特殊层高的楼梯能利用的设计规划手段更为有限),使得很多建筑中的楼梯设计施工出来后上下梯板间净空不能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距离要求,使得人们在楼梯间中行走感觉头上梯板离自己过近,或者因为楼梯间大小受建筑规划制约影响楼梯梯板宽度,使得楼梯间过于狭窄对走过的人形成压迫感。
[0003]在框架及框剪结构设计体系中,楼梯间往往由梁柱体系构建,对比剪力墙结构中的楼梯间核心筒刚度小柔度大并且在地震水平推力作用下楼梯间更容易摆动破坏,而且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比起全部整体墙体的剪力墙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第三平台(13)、第四平台(14)、第五平台(15)和第六平台(16),所述第一平台(11)、所述第三平台(13)、所述第五平台(15)自上而下依次与一侧墙体连接;所述第二平台(12)、所述第四平台(14)、所述第六平台(16)自上而下依次与另一侧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1)与所述第四平台(14)之间设置有第一梯板(21)和第一斜梁(31);所述第二平台(12)与所述第三平台(13)之间设置有第二梯板(22)和第二斜梁(32);所述第三平台(13)与所述第六平台(16)之间设置有第三梯板(23)和第三斜梁(41);所述第四平台(14)与所述第五平台(15)之间设置有第四梯板(24)和第四斜梁(42);所述第一斜梁(31)与所述第二斜梁(32)交叉设置构成第一交叉撑(30);所述第一交叉撑(3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梯板(21)、所述第二梯板(22)连接;所述第三斜梁(41)与所述第四斜梁(42)交叉设置构成第二交叉撑(40);所述第二交叉撑(4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三梯板(23)、所述第四梯板(2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梁(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11)的梯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斜梁(42)连接;所述第一梯梁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梯板(21)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斜梁(4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平台(14)的梯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平台(15)的梯梁连接;所述第四梯梁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四梯板(24)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斜梁(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12)的梯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斜梁(41)连接;所述第二梯梁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二梯板(22)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斜梁(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平台(13)的梯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平台(16)的梯梁连接;所述第三梯梁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三梯板(23)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板(21)与所述第二梯板(22)的垂向中心面为第一垂面;所述第一交叉撑(30)的垂向中心面与所述第一垂面一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梯板(23)与所述第四梯板(24)的垂向中心面为第二垂面;所述第二交叉撑(40)的垂向中心面与所述第二垂面一致设置,且所述第二交叉撑(40)的垂向中心面与所述第一交叉撑(30)的垂向中心面一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12)与所述第一平台(11)设置于第一水平面;和/或,所述第四平台(14)与所述第三平台(13)设置于第二水平面;和/或,所述第六平台(16)与所述第五平台(15)设置于第三水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板(21)与所述第三梯板(23)处于第一竖向空间;所述第二梯板(22)与所述第四梯板(24)处于第二竖向空间;该抗震撑式剪刀楼梯还包括隔离装置(50),所述隔离装置(50)用于隔开所述第一竖向空间与所述第二竖向空间;所述隔离装置(50)分别与所述第一交叉撑(30)、所述第二交叉撑(4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
离装置(50)的厚度与所述第一交叉撑(30)的厚度一致设置;所述第二交叉撑(40)的厚度与所述第一交叉撑(30)的厚度一致设置。8.一种内含斜交梁交叉撑的抗震撑式剪刀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第三平台(13)和第四平台(14),所述第一平台(11)、所述第三平台(13)自上而下依次与一侧墙体连接;所述第二平台(12)、所述第四平台(14)自上而下依次与另一侧墙体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