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96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5
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感光装置、切换装置和端子线,所述感光装置与切换装置垂直安装,所述感光装置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设在其中部的透光孔,设在与透光孔的径向方向相垂直的切换孔,设在透光孔底部的输光孔,贴装在输光孔上的防尘片,安装在切换孔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顶部的复位调整部,所述复位调整部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内的PCB板和霍尔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防尘滤光片切换器受到碰撞后发生误切换的问题,方便了摄像操作,提高了摄像效果。提高了摄像效果。提高了摄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机
,特别指的是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摄像设备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克服环境光线对摄像效果的影响,人们研发出了双滤光片切换器,白天摄像时切换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夜间摄像时切换成全透光谱滤光片,这种双滤光片切换器虽然解决了环境光线对摄像的影响,然而,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应用又带来了以下技术问题:一是因各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大量的微小尘粒,这些微小尘粒虽然肉眼不容易看到,但是会直接落入主板,附着在感光芯片表面,对摄像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光线的影响;二是双滤光片切换器都安装有励磁线圈的驱动结构,这种驱动结构的静态保持力小,因此抗震效果差,相机与人体的碰撞或者不小心跌落在桌面上,双滤光片切换器就会发生误切换,造成摄像效果不佳的现象,要想调整回正确的双滤光片切换状态,就必须多次偿试操作反复拍照对比,给摄像者带来较大的麻烦。专利2021230202031虽然解决了双滤光片切换器防法的问题,但是未能解决双滤光片切换器误切换的技术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防尘,又能解决双滤光片误切换问题的双滤光片切换器,会使摄像的艺术效果更完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在误切换后,能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0004]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感光装置、切换装置和端子线,所述感光装置与切换装置垂直安装。
[0005]所述感光装置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设在其中部的透光孔,设在与透光孔的径向方向相垂直的切换孔,设在透光孔底部的输光孔,贴装在输光孔上的防尘片,安装在切换孔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
[0006]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顶部的复位调整部,所述复位调整部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内的控制模块和霍尔传感器。
[0007]所述霍尔传感器采集动力部周围磁场的变化信号,与相机的主控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相机的主控模块与通过PCB板与动力部连接,控制着动力部的切换工作。
[0008]所述防尘片为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透明遮挡片,其密封贴装在感光孔底部的输光孔内,阻挡着因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来回切换所产生的微小尘粒进入光感芯片。
[0009]所述切换部包括设在其内部的切换槽,可滑动地安装在切换槽上的切换架,设在切换槽中部的切换口,设在切换架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透光谱滤光片,以及设在切换架右端的牵拉口,所述切换架沿着切换槽在切换口上来回滑动。
[0010]所述动力部包括动力部安装座,设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磁块转轴,安装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绕线架,安装在所述绕线架上的线圈,安装在绕线架中心的U型铁,安装在U型铁前端弧形口内的磁块,以及安装在绕线架后端的PIN针,所述线圈的抽头与PIN针连接,所述PIN针与端子线连接,所述磁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
[0011]所述切换槽、动力部安装座和复位调整部安装座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0012]所述透光孔、切换孔、输光孔和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0013]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的侧边设有端子线连接口,所述端子线从端子线连接口进入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内,与PCB板相连接,所述端子线与相机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给线圈供电以及与霍尔传感器传输信号。
[0014]所述磁块可旋转地安装在磁块转轴上,所述磁块的顶部固定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前端设有摆钩,所述摆钩与牵拉口相挂合,所述磁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切换支架在切换口上来回切换。
[0015]所述端子线连接于滤光片切换器和相机主控模块之间,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传输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防尘滤光片切换器受到碰撞后发生误切换的问题,方便了摄像操作,提高了摄像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正面效果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整体背面效果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感光装置和滤光片切换装置安装结构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切换部和动力总结构装配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动力部和复位调整部23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0023]如图1和3所示,本技术包括感光装置1,设在与所述感光装置1配合安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2,所述感光装置1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设在其中部设有感光孔13,设在与所述透光孔13的径向方向垂直设有切换孔12,设在透光孔13底部的输光孔14,贴装在输光孔14底部的防尘片15,所述切换孔12内安装有滤光片切换装置2。
[0024]如图3和4所示,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2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21,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22,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22顶部的复位调整部23,所述切换部21用于区别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将双滤光片切换到对应的位置,所述动力部22用于为切换部21提供切换的动力,所述复位调整部23用于控制和反馈动力部22的工作。
[0025]如图3和4所示,所述切换部21包括设在其内部的切换槽211,可滑动地安装在切换槽211上的切换架212,设在切换槽211中部的切换口216,设在切换架212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213和全透光谱滤光片214,以及设在切换架212右端的牵拉口217;所述动力部22包括动力部安装座215,设在动力部安装座215内的磁块转轴218,安装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绕线架
226,安装在所述绕线架226上的线圈223,安装在绕线架226中心的U型铁221,安装在U型铁221前端弧形口内的磁块225,以及安装在绕线架226后端的PIN针224,所述线圈223的抽头与PIN针224连接,所述PIN针224与端子线3连接,所述端子线3通电后,线圈223产生磁场,在电磁感应下,U型铁221右端的弧形口与磁块225作用,使磁块225转动,改变线圈223内的电流方向后,磁块225也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复位调整部23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内的PCB板231和霍尔传感器232,所述霍尔传感器232安装在PCB板231上,感应着动力部22周围磁场的变化信息。
[0026]如图4所示,所述切换槽211、动力部安装座215和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0027]如图3所示,所述爱光孔13、切换孔12、输光孔14和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0028]如图5所示,所述防尘片15为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透明遮挡片,其密封贴装在感光孔底部的输光孔14内,阻挡因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来回切换所产生的微小尘粒进入光感芯片,从而影响摄像效果。
[0029]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感光装置(1)、切换装置(2)和端子线(3),所述感光装置(1)与切换装置(2)垂直安装,所述感光装置(1)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设在其中部的透光孔(13),设在与透光孔(13)的径向方向相垂直的切换孔(12),设在透光孔(13)底部的输光孔(14),贴装在输光孔(14)上的防尘片(15),安装在切换孔(12)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2)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21),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22),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22)顶部的复位调整部(23),所述复位调整部(23)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内的PCB板(231)和霍尔传感器(232),所述霍尔传感器(232)安装在PCB板(231)上,感应着动力部(22)周围磁场的变化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是,所述霍尔传感器(232)采集动力部周围磁场的变化信号,与相机的主控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相机的主控模块与通过PCB板(231)与动力部(22)连接,控制着动力部(22)的切换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是,所述防尘片(15)为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透明遮挡片,其密封贴装在感光孔底部的输光孔(14)内,阻挡着因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来回切换所产生的微小尘粒进入光感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切换部(21)包括设在其内部的切换槽(211),可滑动地安装在切换槽(211)上的切换架(212),设在切换槽(211)中部的切换口(216),设在切换架(212)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213)和全透光谱滤光片(214),以及设在切换架(212)右端的牵拉口(217),所述切换架(212)沿着切换槽(211)在切换口(216)上来回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涛李育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