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946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控制部、电源部和驱动部,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置控制部的第一外壳部、用于容置电源部的第二外壳部和用于容置驱动部的第三外壳部,所述电源部和驱动部均与控制部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设有减震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设置减震模块,使得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由现有的硬连接变成软连接,从而可以过滤驱动部产生的震动,减少震动的传递,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窗帘
,尤其涉及一种窗帘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居产品也越来越智能化,如传统窗帘都向智能窗帘转型,实现窗帘的智能化使用,窗帘之所以能实现智能化使用,在于其内部安装了驱动装置,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遥控等终端工具控制窗帘自动开合,一般驱动装置中都设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电动机和减速器通过螺钉与驱动装置外壳固定连接,由于电动机和减速器在运行中会产生震动,这些震动会传递至连接电动机的元件,尤其是传递至驱动装置的外壳、窗帘安装管等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如何对该震动和噪音进行过滤,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降噪减震的窗帘驱动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控制部、电源部和驱动部,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置控制部的第一外壳部、用于容置电源部的第二外壳部和用于容置驱动部的第三外壳部,所述电源部和驱动部均与控制部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设有减震模块。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可拆卸连接,且该第二外壳部、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垂直连接,该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壳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外壳部的第一连接位和用于连接第三外壳部的第二连接位。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减震套,该柔性减震套完全地或部分地包套于驱动部上,该柔性减震套的内周壁与驱动部的外周壁贴合,该柔性减震套的外周壁与第三外壳部的内周壁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减震套为两个,包括第一柔性减震套和第二柔性减震套,所述第一柔性减震套包套于驱动部的输出端远离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柔性减震套包套于驱动部上靠近第二连接位的端部,且该第二柔性减震套的端部超出驱动部的端部,该第二柔性减震套的超出部分的端面与第二连接位的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柔性减震套的端部超出驱动部的输出端的端部,该第一柔性减震套的超出部分的端面与第三外壳部的内端面相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减震套内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隔挡部用以对驱动部进行轴向限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位的外周对称设有卡槽,所述第三外壳部上设有与该卡
槽配合的卡扣。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上靠近第二连接位的端部设有信号磁铁,该信号磁铁伸入第二连接位内,所述第二连接位的内部一体成型有用于保护该信号磁铁的保护罩。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部包括上壳部和下壳部,该上壳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位通过螺钉连接,该下壳部与上壳部卡接,所述第二外壳部内设有电源部安装位和智能模块安装位,所述智能模块安装位靠近第一连接位,所述电源部安装位远离第一连接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部上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设置减震模块,使得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由现有的硬连接变成软连接,从而可以过滤驱动部产生的震动,减少震动的传递,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拆分第三外壳部的正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柔性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如图所示,1第一外壳部,1.1第一连接位,1.2第二连接位,1.3卡槽,1.4盖板,1.5保护罩,2第二外壳部,2.1上壳部,2.2下壳部,2.3电源部安装位,2.4智能模块安装位,3第三外壳部,3.1卡扣,4控制部,5电源部,6驱动部,6.1信号磁铁,7柔性减震套,7.1第一柔性减震套,7.2第二柔性减震套,7.3隔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如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部、电源部和驱动部,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置控制部的第一外壳部、用于容置电源部的第二外壳部和用于容置驱动部的第三外壳部,所述电源部和驱动部均与控制部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设有减震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可拆卸连接,且该第二外壳部、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均与第一外壳部垂直连接,该第二外壳部和第三外壳部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壳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外壳部的第一连接位和用于连接第三外壳部的第二连接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减震套,该柔性减震套完全地或部分地包套于驱动部上,该柔性减震套的内周壁与驱动部的外周壁贴合,该柔性减震套的外周壁与第三外壳部的内周壁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窗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减震套为两个,包括第一柔性减震套和第二柔性减震套,所述第一柔性减震套包套于驱动部的输出端远离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柔性减震套包套于驱动部上靠近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春魏建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森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