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944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的顶部安装有四组连接组件,主框体的顶面安装有六组挡门框和六组扣合件,主框体的内部放置养殖笼,利用主框体和养殖笼,可以在水深流大的海域进行刺参的高效增养殖,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可以增加海参活动和摄食的时间,主框体放入到海底时,立杆插入到海底,可以保证主框体的稳定,避免被海流冲走,养殖笼内部的通孔设为矩形孔,增加对洋流的阻扰能力,降低海参对抗海流冲击的能量消耗,解决了海参养殖装置难以增加海参活动和摄食的时间,难以减少海参被海流冲走的风险,难以降低海参对抗海流冲击的能量消耗的问题。击的能量消耗的问题。击的能量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参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参喜欢生活在海藻茂密、有机碎屑丰富、水流迟钝(海参活动能力较弱,不适宜急流环境)、通明度较大(光照充足,利于浮游微藻和底栖硅藻的生长)的礁石或泥沙底地带,海参在养殖的海域如果水深超过15m、流速超过1.5m/s,海参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将大受影响,海参养殖装置为海参提供营养适宜的环境,促进生长。
[0003]目前传统的海参养殖以浮式网箱、围堰池塘以及海洋牧场底播养殖为主,其中浮式网箱和围堰池塘养殖海参产量高,但其品质及市场价格低于底播养殖海参。但底播养殖也有其缺点,比如对海域海流、水深、水质等有一定的要求;日常养殖过程难以观察;自然条件下受饵料限制无法提高养殖密度;收获期只能依赖人工采捕,效率较低。
[0004]然而,就目前传统的海参养殖装置,利用网笼的方式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难以增加海参活动和摄食的时间,难以减少海参被海流冲走的风险,难以降低海参对抗海流冲击的能量消耗,相比于传统的网笼式养殖装置,难以定期将装置提出水面,对海参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且难以投喂藻类,增加笼中的有机碎屑,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难以在同等占地面积下提高养殖数量;依靠传统的人工捡捞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作业风险,且增加了人工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具有养殖笼,可以减少被海流冲走的风险,养殖笼的矩形孔可以减少海参对抗海流冲击的能量消耗。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具体包括主框体和浮漂板;所述主框体的顶部安装有四组连接组件,主框体的顶面安装有六组挡门框和六组扣合件,主框体的内部放置养殖笼;所述连接组件通过吊绳连接到船体的电动葫芦端;所述浮漂板漂浮于海面。
[0007]可选地,所述主框体由镀锌管焊接构成长方体的框体结构,且主框体的前、后、左、右、底面分别焊接围杆,主框体的底端四角固定焊接设置斜撑,斜撑的底面固定设置底板,底板的底面固定且垂直设立立杆,主框体与围杆构成横向七组、纵向六组的框架结构,且主框体的中间六组位置不放置养殖笼。
[0008]可选地,所述挡门框通过套环活动连接到主框体上,挡门框上设有转块和插板,转块通过轴活动连接在挡门框上,插板固定焊接在转块的外侧,且插板的内部设有插孔,插孔内部卡接扣合件。
[0009]可选地,所述扣合件包括固定板和螺纹杆,固定板固定焊接在主框体上,且固定板与插板相互垂直,固定板插接在插板的插孔内部,螺纹杆贯穿固定板,且螺纹杆的长度大于插板的插孔宽度。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板、加固杆和固定环,定位板固定连接在主框体的顶面,定位板的内部嵌入GPS定位芯片且与船体的定位系统无线连接,加固杆固定焊接在主框体的顶部、定位板的外侧,固定环固定焊接在定位板的顶面。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配重块和钩环,配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钩环,配重块呈二分之一环形结构,钩环的顶部通过吊绳连接到船上的电动葫芦。
[0012]可选的,所述养殖笼包括笼门、拉槽和固定杆,笼门的顶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养殖笼的前端面,拉槽设在笼门的前端面,固定杆贯穿笼门且连接到养殖笼上。
[0013]可选的,所述养殖笼的内部设有圆形通孔,养殖笼还包括抵板和隔板,抵板固定焊接在养殖笼的内部前侧底端,且抵板的内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部连接固定杆,隔板固定连接在养殖笼的内部,且隔板的内部设有通孔。
[0014]可选的,所述浮漂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盒和喷枪,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池安装在驱动盒内部,驱动盒的内部设有抽水泵和水质检测仪,抽水泵连接喷枪。
[0015]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海参养殖装置,与传统海参养殖装置相比,利用主框体和养殖笼,可以在水深流大的海域进行刺参的高效增养殖,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可以增加海参活动和摄食的时间,主框体放入到海底时,立杆插入到海底,可以保证主框体的稳定,避免被海流冲走,养殖笼内部的通孔设为矩形孔,相比于圆形孔,矩形孔增加对洋流的阻扰能力,降低海参对抗海流冲击的能量消耗。
[0016]当固定杆贯穿笼门连接到抵板内部后,笼门完成锁定,相对网笼结构,隔板的结构硬度更强,海参养殖期间不会发生相互挤压的情况,还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增加养殖面积和数量,笼门打开后,方便对海参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还可以投喂藻类,增加笼中的有机碎屑,提高海参生长速度,使得养殖笼可以同步实现便于投喂藻类、便于观察、同等占地面积增加养殖数量的功能。
[0017]以前海参收获靠人工捡捞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随着专业潜水员陆续退休,海参捕捞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当水质检测仪监测养殖海参的海域水质,发现水质不合适,或当需要投喂藻类观察海参的生长情况时,利用电动葫芦通过钩环将主框体向上提起,配重块的顶部贴合到固定环的顶部,配重块受力不均时会自动调整角度,使得主框体可以上提时保持平衡,提高海面作业的安全性,保证采捕的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浮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主框体右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挡门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养殖笼放入主框体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主框体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养殖笼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养殖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列表1、主框体;101、围杆;102、斜撑;103、底板;104、立杆;2、浮漂板;201、太阳能电池板;202、驱动盒;203、喷枪;3、挡门框;301、转块;302、插板;4、扣合件;41、固定板;42、螺纹杆;5、连接组件;51、定位板;52、加固杆;53、固定环;54、配重块;55、钩环;6、养殖笼;601、笼门;602、拉槽;603、固定杆;604、抵板;60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23]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包括主框体1和浮漂板2;主框体1的顶部安装有四组连接组件5,主框体1的顶面安装有六组挡门框3和六组扣合件4,主框体1的内部放置养殖笼6;连接组件5通过吊绳连接到船体的电动葫芦端;浮漂板2漂浮于海面。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1)和浮漂板(2);所述主框体(1)的顶部安装有四组连接组件(5),主框体(1)的顶面安装有六组挡门框(3)和六组扣合件(4),主框体(1)的内部放置养殖笼(6);所述连接组件(5)通过吊绳连接到船体的电动葫芦端;所述浮漂板(2)漂浮于海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由镀锌管焊接构成长方体的框体结构,且主框体(1)的前、后、左、右、底面分别焊接围杆(101),主框体(1)的底端四角固定焊接设置斜撑(102),斜撑(102)的底面固定设置底板(103),底板(103)的底面固定且垂直设立立杆(104),主框体(1)与围杆(101)构成横向七组、纵向六组的框架结构,且主框体(1)的中间六组位置不放置养殖笼(6)。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板(2)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01)、驱动盒(202)和喷枪(203),太阳能电池板(201)的蓄电池安装在驱动盒(202)内部,驱动盒(202)的内部设有抽水泵和水质检测仪,抽水泵连接喷枪(2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门框(3)通过套环活动连接到主框体(1)上,挡门框(3)上设有转块(301)和插板(302),转块(301)通过轴活动连接在挡门框(3)上,插板(302)固定焊接在转块(301)的外侧,且插板(302)的内部设有插孔,插孔内部卡接扣合件(4)。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海底框架式海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4)包括固定板(41)和螺纹杆(42),固定板(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黎明胡丽萍张宁周晓群赵强王田田刘燕英齐鲁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