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线通讯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线通讯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线通讯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生活中离不开通讯技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有线通讯大多为二线、三线或多线制通讯方式,这种通讯方式接线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昂,驱动能力低等等问题,单线通讯越来越成为主流,可以缓解线缆紧张,灵活使用现有线缆等;现有的单线通讯电路采用单个三极管电阻上拉方式输出,具有驱动能力弱、传输距离短、波特率低且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
[0003]另外,现有的单线通讯电路在一些场合因驱动能力的问题,需要把上拉电阻阻值加的比较小,导致在通讯静默状态的时候,静态电流较大,一般可达5mA甚至50mA,无法满足低功耗模式,不仅不利于节能,同时对使用寿命也存在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以大幅降低静态电流的低功耗模式的单线通讯电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单线通讯电路,该电路包括:MCU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MCU控制单元、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信号发送单元(7)和信号接收单元(9);所述MCU控制单元具有输出端和输入端,用于与外部通讯点COMM交互电信号进行通讯,所述输出端通过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和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对外部信号输出点进行输出控制,所述输入端经由信号接收单元(9)的外部信号输入点进行外部输入信号接收,所述外部信号输出点与所述外部信号输入点设置在同一线路中;所述单线通讯电路有一低功耗模式,在所述低功耗模式下,所述MCU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停止向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和信号发送单元(7)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连接MCU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PP1;所述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连接MCU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PT1;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控制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的导通与截止,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和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共同控制所述信号发送单元(7)的导通与截止;所述信号发送单元(7)将MCU控制单元输出端输出的电信号发送给外部通讯点COMM,从外部通讯点COMM传来的电信号经过所述信号接收单元(9)发送给MCU控制单元的输入端PT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为NPN型三极管Q5,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为NPN型三极管Q6,信号发送单元(7)为NPN型三极管Q7,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为PMOS管Q8;当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导通时,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导通,当所述发送供电控制单元(5)截止时,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截止;当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导通,且所述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截止时,所述信号发送单元(7)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发送供电开关单元(8)导通,且所述信号发送控制单元(6)导通时,所述信号发送单元(7)处于截止状态;所述信号发送单元(7)交替地导通与截止会分别向外部通讯点COMM输出交替的低电平和高电平,MCU控制单元实现向外部通讯输出信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9)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35、第二分压电阻R36和一颗钳位二极管D19,所述钳位二极管D19用于对流过所述输入端PT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寿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建邦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