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78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排布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体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为折弯式结构,保证端子接触时的正压力,避免接触不良隐患,减小端子导体电阻,信号端子为下料式结构,保证端子接触可靠性。触可靠性。触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插头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中设置弹片式端子结构用以传输信号以及电流,随着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发展,以及电子装置之间的辅助功能增加等,因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与电流传输的要求提高。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采用下料式端子结构或折弯式端子结构;采用下料式端子结构,存在端子正压力大或端子截面积小的问题,导致端子导体阻抗不能满足大电流传输要求,而采用折弯式端子结构易导致端子正压力不足等问题。
[0003]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改善接触可靠性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
[0005]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排布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从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入所述插接孔的接触臂及从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体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为折弯式结构,所述信号端子为下料式结构。
[000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端子为折弯式结构。
[000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三固定部、从所述第三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三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三焊接脚,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焊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臂的宽度。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一焊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宽度。
[000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中左右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固定部与同一绝缘块注塑成型。
[00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焊接脚上下对称的排列为上下两排。
[00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的连接处、所述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对夹持壁,所述夹持壁与所述焊接脚左右对齐的排列在一起。
[00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体设有向前抵靠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凸条,所述凸条位于两对所述夹持壁之间。
[001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壁设有扣持孔,所述底壁后端设有缺口,所述绝缘体设有一一扣持于对应所述扣持孔和定位于对应所述缺口的凸台。
[0014]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金属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左右水平延伸的主体梁、分别从主体梁左右端向前延伸的锁扣臂及从所述主体梁左右两端向后延伸的焊接尾部,所述主体梁透过一绝缘条固定于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绝缘体两侧设有狭槽,所述狭槽前端与所述插接孔贯通,所述锁扣臂收容于所述狭槽,所述锁扣臂前端设有位于所述插接孔的锁扣凸部。
[0015]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为折弯式结构,保证端子接触时的正压力,避免接触不良隐患,同时采用高导电率的材料,减小端子导体电阻;信号端子因受空间限制,为提高端子正压力,采用下料式结构,保证端子接触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大电流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插头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金属锁扣件30及金属外壳40。
[0023]绝缘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的左右两侧板13及位于顶板11、底板12和两侧板13之间的插接孔14。插接孔14左右及上下对称,具有正反向插接的功能。顶板11和底板12分别设有凸条111、121及位于对应凸条111、121前端的凸台112、122,各凸条111、121位于对应的顶板11、底板12的后端,并向上凸出于顶板11及向下凸出于底板12,各凸台112、122设于对应的顶板11上表面及底板12的下表面。凸台112、122具有朝向前方的斜面。各侧板13外侧面凹设有狭槽132,狭槽132的前端与插接孔14贯通,后端向后贯穿绝缘体10。
[0024]导电端子20排列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20包括两接地端子21、位于该两接地端子21之间的两电源端子22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22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23。
[0025]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为折弯式结构,接地端子21包括第一固定部211、从第一固定部211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211及从第一固定部211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脚213。电源端子22包括第二固定部221、从第二固定部221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臂221及从第二固定部221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脚223。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21、第一焊接脚213、第二焊接脚233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接触臂212、第二接触臂222的宽度,提高端子正压力。
[0026]每一排导电端子20中相邻的一接地端子21和一电源端子22固定于同一绝缘块24上,该绝缘块24注塑成型于对应的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上,形成端子模组,上下相邻的两绝缘块24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凹槽241与凸部242,将两绝缘块24固定在一起,限
制其中一绝缘块24相对另一绝缘块24左右移动。
[0027]信号端子23为下料式结构,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且其板面呈垂直设置。信号端子23包括第三固定部231、从第三固定部231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触臂232及从第三固定部231向后延伸的第三焊接脚233。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21、第三固定部231组成导电端子20的固定部,第一接触臂212、第二接触臂222、第三接触臂232组成导电端子的接触臂,第一焊接脚213、第二焊接脚223、第三焊接脚233组成导电端子的焊接脚。
[0028]导电端子20向前组装于绝缘体10上,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通过绝缘块24固定于绝缘体10上,第三固定部231固定于绝缘体10;第一接触臂211、第二接触臂221、第三接触臂231向前延伸入绝缘体10的插接孔14中,并且对称的排列为上下两排。第一焊接脚213、第二焊接脚223、第三焊接脚233向后延伸出绝缘体10,并且上下对称的排列为上下两排。
[0029]锁扣件30向前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排布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从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入所述插接孔的接触臂及从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体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体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为折弯式结构,所述信号端子为下料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为折弯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三固定部、从所述第三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触臂及从所述第三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第三焊接脚,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焊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臂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一焊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插头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庆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