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73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包括主体部及从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排布在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其他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其他端子的横截面积,如此设计,降低端子接触电阻,降低温升,提高大电流连接器大电流传输能力,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提高充电速度。提高充电速度。提高充电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连接器可以同时传输信号和电源,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需要快速充电的功能,电连接器内各电源端子的体积较小,电流传输能力比较弱,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充电速度比较慢。
[0003]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电流传输能力的大电流连接器。
[0005]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包括主体部及从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排布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及形成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与两所述侧壁之间的插接孔,所述舌板位于所述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其他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其他端子的横截面积。
[000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横截面积。
[000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其他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所述焊接部的横截面积相同,呈矩形。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横截面呈L形。
[0009]进一步的改进,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排成一排。
[0010]进一步的改进,上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焊接部位于第一水平面。
[0011]进一步的改进,下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位于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面。
[0012]进一步的改进,下排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从所述固定部向上、向后弯折延伸至所述焊接部的弯折部。
[0013]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中隔片,所述中隔片外露于所述舌板外侧面,所述绝缘体包括内绝缘体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的外绝缘体,所述内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中隔片上。
[001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部设有前卡槽及后卡槽,所述前卡槽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前卡槽左右间隔的位于所述主体部顶面与前端面的连接处,另外两个所述前卡槽左
右间隔的位于所述主体部底面与前端面的连接处,所述后卡槽设置为两个,左右间隔的位于所述主体部顶面与后端面的连接处;所述顶壁与底壁上分别具有向内侧凸出的若干前卡持片,所述前卡持片一一卡持于对应的所述前卡槽中,所述顶壁后端设有向下冲压形成的两个后卡持片,所述后卡持片一一卡持于对应的所述后卡槽中。
[0015]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其他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其他端子的横截面积,如此设计,降低端子接触电阻,降低温升,提高大电流连接器大电流传输能力,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提高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端子模块与外绝缘体结合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大电流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体10、导电端子20、一对中隔片30及金属外壳40。
[0022]绝缘体10包括内绝缘体11及外绝缘体12,内绝缘体11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20和中隔片30上形成一端子模块13,外绝缘体12注塑成型于该端子模块13上。绝缘体10包括主体部13及从主体部13向前凸伸的舌板14。主体部13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卡槽131,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后卡槽132,前卡槽131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前卡槽131左右间隔的位于主体部13顶面与前端面的连接处,另外两个前卡槽131左右间隔的位于主体部底面与前端面的连接处,后卡槽132设置为两个,左右间隔的位于主体部13顶面与后端面的连接处。
[0023]导电端子20排列为上下两排,每一排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接地端子21、位于该两接地端子21内侧两侧的两电源端子22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22之间的若干其他端子23。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的横截面积大于其他端子23的横截面积。其他端子23为信号端子或侦测端子。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接触部201、固定部202及焊接部203,接触部201从固定部202先前延伸而成,焊接部203从固定部203向后延伸而成。上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排布在舌板14上表面,下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排布在舌板14下表面,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的焊接部203向后延伸出绝缘体10排成一排。
[0024]上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固定部202和焊接部203位于第一水平面,下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固定部202位于第两水平面,焊接部203位于第一水平面,第两水平面与第一水平面相互平行。上排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3和下排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3一一交错排列成一排。下排导电端子20还包括从固定部202向上、向后弯折延伸至焊接部203的弯折部204。
[0025]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的接触部201、固定部202的横截面积大于焊接部203的
横截面积,也同时大于其他端子23的接触部201、固定部202及焊接部203的横截面积。其他端子23的接触部201、固定部202及焊接部203的横截面积基本相同,分别呈矩形。
[0026]进一步地,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的接触部201的横截面呈L形,如此,增加接触部201和绝缘体10的结合强度。
[0027]一对中隔片30左右间隔设置,位于上排导电端子20和下排导电端子20之间,用于屏蔽上下排导电端子20之间的信号串扰。中隔片30外露于舌板14外侧面,用于与对接连接器锁扣在一起。中隔片30设置有通孔32,用于供绝缘体10的塑胶嵌入,增加中隔片30和绝缘体10的结合强度。
[0028]金属外壳40包括顶壁41、底壁42、两侧壁43及位于顶壁41、底壁42和两侧壁43之间的插接孔44,金属外壳40套设于绝缘体10外侧,舌板14位于插接孔44中,顶壁41与底壁42上分别具有向内侧凸出的若干前卡持片411,前卡持片411一一卡持于绝缘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包括主体部及从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排布在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及形成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与两所述侧壁之间的插接孔,所述舌板位于所述插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接地端子、位于该两接地端子内侧的两电源端子及位于该两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其他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其他端子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所述焊接部的横截面积相同,呈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或/和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横截面呈L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排成一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尧中华宋科技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