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6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在对轮组进行静载试验时,底部承重梁、侧立柱、主承重立柱、横担和轮组均通过螺栓固定,通过液压千斤顶向侧立柱顶端的施力板施力,推动悬吊梁向下移动,进而使钢丝绳绷紧,对轮组施加作用力。根据拉力计中显示的张力数值,得到轮组所受到的力,进而验证轮组在设计负载下是否能够满足受力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组静载试验台中,底部承重梁和悬吊梁的长度均超过待试验轮组的长度,通过调节横担与轮组连接一端的长度、滚轮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钢丝绳的长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结构型号轮组的静载试验要求,通用性好,且各部分能够拆卸,试验完成后可拆卸存放,不占用场地,场地利用率高。场地利用率高。场地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


[0001]本技术属于架空索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通用且可拆卸的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架空索道主要由轮组、支架、运载工具、钢丝绳、驱动及迂回设备等组成。轮组上负载钢丝绳和运载工具,受力巨大,因此对轮组进行静载试验,验证轮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不同厂家的轮组不同,轮组静载试验装置也各不相同,不具有通用性,不同轮组中包含的单轮数量不同,最多为包含16个单轮的16轮组,并且不同厂家轮组的单轮直径和单轮之间的距离等各不相同。此外,同一厂家在改进轮组时,有时也需要对静载试验装置进行再次改进,费时费力。同时,传统轮组静载试验装置底部固定,不可拆卸,当试验完成后,试验装置仍占用场地空间,不能从事其它工作,场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通用且可拆卸的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以解决传统轮组静载试验装置不通用,不可拆卸,场地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该轮组静载试验台包括底部承重梁、侧立柱、悬吊梁、主承重立柱、横担、滚轮、液压千斤顶、拉力计和钢丝绳;其中,两根侧立柱分别固定在底部承重梁的两端,两根侧立柱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施力板;主承重立柱的底端与底部承重梁固定连接,主承重立柱的顶端与横担固定连接;横担的一端固定在主承重立柱上,另一端悬空,悬空部分用于固定待试验轮组,在安装待试验轮组后,能够使得待试验轮组中每个单轮中心与位于悬吊梁上的每个滚轮的中心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多个滚轮固定在悬吊梁上,滚轮的数量和位置与待试验轮组中的单轮数量、单轮直径和轮间距相匹配;悬吊梁的两端通过卡板与两根侧立柱接触。悬吊梁能够沿侧立柱进行竖直移动;钢丝绳连接在待试验轮组与滚轮之间,连接时钢丝绳在待试验轮组与滚轮之间的连接部分保持竖直;两侧的钢丝绳上分别设置有拉力计;两个液压千斤顶固定在悬吊梁的两端,液压千斤顶的活动端与位于侧立柱顶端的施力板接触,用于推动悬吊梁向下移动,为待试验轮组施加作用力。
[0007]进一步地,底部承重梁由多根钢结构通过螺栓固定组装而成。
[0008]进一步地,侧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在底部承重梁上。
[0009]进一步地,主承重立柱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底部承重梁固定连接,主承重立柱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横担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横担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承重立柱上,另一端悬空部分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待试验轮组。
[0011]进一步地,悬吊梁由多段钢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组装而成。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出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包括底部承重梁、侧立柱、悬吊梁、主承重立柱、横担、滚轮、液压千斤顶、拉力计和钢丝绳。在对轮组进行静载试验时,底部承重梁、侧立柱、主承重立柱、横担和轮组均通过螺栓固定,通过液压千斤顶向侧立柱顶端的施力板施力,推动悬吊梁向下移动,进而使钢丝绳绷紧,对轮组施加作用力。根据拉力计中显示的张力数值,得到轮组所受到的力,进而验证轮组在设计负载下是否能够满足受力要求。本技术中,底部承重梁和悬吊梁的长度均超过待试验轮组的长度,通过调节横担与轮组连接一端的长度、滚轮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钢丝绳的长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结构型号轮组的静载试验要求,通用性好,且各部分能够拆卸,试验完成后可拆卸存放,不占用场地,场地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轮组静载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悬吊梁与滚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底部承重梁1、侧立柱2、悬吊梁3、主承重立柱4、横担5、滚轮6、液压千斤顶7、拉力计8和钢丝绳9。
[0019]底部承重梁1由多根钢结构在内部通过螺栓固定组装而成,便于组装及拆卸、运输和存放。组装后的底部承重梁1,其长度可以满足市场上最长的16轮组的试验要求。
[0020]两根侧立柱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底部承重梁1的两端,两根侧立柱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施力板。
[0021]主承重立柱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底部承重梁1固定连接,主承重立柱4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横担5固定连接。横担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承重立柱4上,另一端悬空,悬空部分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待试验轮组10。由于不同轮组10的宽度和结构不同等,横担5的悬空部分长度可以进行调整,在安装待试验轮组10后,能够使得待试验轮组中每个单轮中心与位于悬吊梁上的每个滚轮的中心在同一个垂直平面。试验台的主要支撑结构中,底部承重梁1、侧立柱2、主承重立柱4和横担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如图2所示,各部件组装方便,便于试验结束后进行拆卸与存放,场地可用于进行其它工作,场地利用率高。
[0022]如图3所示,悬吊梁3由三段钢结构在内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组装而成,便于组装及拆卸、运输和存放。多个滚轮6通过螺栓固定在悬吊梁3上,滚轮6的数量和位置与待试验轮组10中的单轮数量、单轮直径和轮间距相匹配。悬吊梁3的两端通过卡板与两根侧立柱2接触。悬吊梁3能够沿侧立柱2进行竖直移动,但不能进行水平移动。
[0023]钢丝绳9连接在待试验轮组10与滚轮6之间。钢丝绳9的长度可根据轮组10中单轮
数量适当调整。连接时,钢丝绳9在待试验轮组10与滚轮6之间的连接部分保持竖直,以确保受力均匀。左右两侧的钢丝绳9上分别设置有拉力计8。
[0024]两个液压千斤顶7固定在悬吊梁3的两端,液压千斤顶7的活动端与位于侧立柱2顶端的施力板接触,用于推动悬吊梁3向下移动,为待试验轮组10施加作用力。
[0025]在对轮组10进行静载试验时,底部承重梁1、侧立柱2、主承重立柱4、横担5和轮组10均通过螺栓固定,通过液压千斤顶7向侧立柱2顶端的施力板施力,推动悬吊梁3向下移动,进而使钢丝绳9绷紧,对轮组10施加作用力。根据拉力计8中显示的张力数值,得到轮组10所受到的力,进而验证轮组10在设计负载下是否能够满足受力要求。
[0026]本技术的轮组静载试验台,底部承重梁1和悬吊梁3的长度均超过待试验轮组10的长度,通过调节横担5与轮组10连接一端的长度、滚轮6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钢丝绳9的长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结构型号轮组的静载试验要求。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运架空索道轮组静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静载试验台包括底部承重梁、侧立柱、悬吊梁、主承重立柱、横担、滚轮、液压千斤顶、拉力计和钢丝绳;其中,两根侧立柱分别固定在底部承重梁的两端,两根侧立柱的顶端分别设置有施力板;主承重立柱的底端与底部承重梁固定连接,主承重立柱的顶端与横担固定连接;横担的一端固定在主承重立柱上,另一端悬空,悬空部分用于固定待试验轮组,在安装待试验轮组后,能够使得待试验轮组中每个单轮中心与位于悬吊梁上的每个滚轮的中心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多个滚轮固定在悬吊梁上,滚轮的数量和位置与待试验轮组中的单轮数量、单轮直径和轮间距相匹配;悬吊梁的两端通过卡板与两根侧立柱接触;悬吊梁能够沿侧立柱进行竖直移动;钢丝绳连接在待试验轮组与滚轮之间,连接时钢丝绳在待试验轮组与滚轮之间的连接部分保持竖直;两侧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龙潘金鼎邱蓓杨虎霍其行宋国浩滕竟争李丹丹褚栋兴赵宇广计秉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巴特莱索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