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22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锤钻(1)在壳体(2)内具有电机、工具保持架(23)、驱动机构(30)、第1中间轴(80)和驱动机构收容区域(T),其中,所述工具保持架呈筒状且其顶端可安装工具头;所述驱动机构能对工具头进行冲击;所述第1中间轴被设置于驱动机构,且其通过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来进行旋转;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在壳体内以密封状态收容驱动机构。并且,在第1中间轴的内部形成空气释放路径(77),该空气释放路径用于将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空气向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的外部释放,并且成为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的通孔(80a)形成在第1中间轴的外周面上。据此,能够有效地释放由于驱动机构发热而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上升的压力。构发热而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上升的压力。构发热而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上升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锤钻(hammer drill)等冲击工具(hammering tool)。

技术介绍

[0002]锤钻等冲击工具在壳体内保持能够在顶端安装工具头(tool bit)的工具保持架。在壳体内设置有支承工具保持架和电机的输出轴的内壳体,以密封状态收容对工具头进行冲击(锤击)的驱动机构。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活塞(还包括活塞缸),其前后往复运动;撞锤,其通过空气腔与活塞的往复运动联动;和动力转换机构,其将输出轴的旋转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在这种冲击工具中,当由于冲击动作使驱动机构发热时,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压力上升。因此,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与空气腔内的压力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引起撞锤不正常地进行直线动作的冲击不良。为了抑制发生这种冲击不良,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压力调整通道。通过在设置于旋转轴的后端的有底孔中插入筒状部件来形成该压力调整通道。压力调整通道的入口在内壳体的内部形成在旋转轴的后端与筒状部件之间。压力调整通道的出口形成在筒状部件的顶端且突出到内壳体的外部。因此,当内壳体内的空气膨胀而使内部压力上升时,内壳体内的空气被经由压力调整通道向内壳体的外部排出,由此释放压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46106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在专利文献1的冲击工具中,压力调整通道的入口形成在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及止动环与内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狭窄空间内。因此,当润滑油进入该空间时,可能会堵塞压力调整通道而无法再向外部释放空气。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释放由于驱动机构发热而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上升的压力的冲击工具。[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具有电机、工具保持架、驱动机构、旋转轴和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其中,所述工具保持架呈筒状,其顶端可安装工具头;所述驱动机构能对所述工具头进行冲击;所述旋转轴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来进行旋转;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在所述壳体内以密封状态来收容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空气释放路径,该空气释放路径用于将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空气向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的外部释放,并且所述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形
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上。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因此,通过离心力,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润滑油不易进入空气释放路径。因此,能够有效地释放由于驱动机构的发热而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上升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锤钻的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驱动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A

A剖视图。图5是外壳体、电机壳体和内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内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3的B

B剖视图。图8是省略了外壳体的内壳体和电机壳体的放大主视图。图9是外壳体的放大后视图。图10是图8的F

F剖视图(带有外壳体)。图11是图3的C

C剖视图。图12是图7的D

D剖视图。图13是图7的E

E剖视图。图14是第1中间轴部分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图11的G

G剖视图。图16是外壳体的局部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锤钻;2:壳体;3:外壳体;4:电机壳体;5:手柄壳体;6:连接部;7:电机收容部;8:螺钉;9:电机;10:输出轴;21:前筒部;22:后筒部;23:工具保持架;30:驱动机构;31:旋转/冲击动作部;32:旋转/冲击切换部;33:活塞缸;34:撞锤;40:内壳体;41:前壳体;42:后壳体;42a:保持凹部;42b:周壁部;43:轴承保持部;44:主体部;45:上通孔;46:滑动轴承;47:下通孔;47a:槽;47b:内周面;49:O形环;50:内侧肋;52:外侧肋;54:分隔壁;55:前侧润滑油腔;56:后侧润滑油腔;58:前排气口;59:前凸缘;60、69:缺口;68:后凸缘;70:螺纹紧固部;71:螺纹凸台;72:内螺纹部;73:圆形凹部;76:释放孔;77:空气释放路径;80:第1中间轴;80a:通孔;80b:轴心孔;81:第2中间轴;84:第1齿轮;86:第2齿轮;88:第1离合器;90:前卡合部;90a:爪;91:锁定环;92:防旋转片;92a:爪;97:第3齿轮;98:凸台套筒;104:第2离合器;109:模式切换机构;116:切换旋钮;T:驱动机构收容区域;B:工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呈正交状贯穿旋转轴的通孔形成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根据该结构,空气能够从通孔的两端进入,即使一端被润滑油堵塞,也能够确保空气从另一端进入。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设置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空气释放路径的出口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隔着轴承形成在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的相反侧。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较短的距离形成空气释放路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轴承也可以是带密封件的轴承。根据该结构,降低润滑油从轴承流入空气释放路径的可能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也可以配置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部位。根据该结构,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润滑油更不易从入口进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旋转轴上形成有花键部,用于切换工作模式的离合器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花键部相结合,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被配置在花键部。根据该结构,通过旋转的花键齿搅起润滑油,适宜地防止润滑油进入入口。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由内壳体形成,该内壳体被设置在壳体内,具有保持轴承的保持凹部,在保持凹部的周围,形成向驱动机构收容区域侧突出的环状的周壁部。根据该结构,润滑油不易在内壳体的内表面流动而进入保持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旋转轴上,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与周壁部相邻的齿轮。根据该结构,通过旋转的齿轮搅起润滑油,也能够适宜地防止润滑油进入齿轮与周壁部之间的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驱动机构具有用于使工具保持架旋转的旋转动作部,并且具有用于向工具保持架传递旋转的旋转轴和用于对工具头进行冲击的旋转轴,形成有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的旋转轴为用于传递旋转的旋转轴。根据该结构,能够易于形成空气释放路径。[实施例][0011]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锤钻的概略的说明)图1是表示锤钻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驱动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A

A剖视图。锤钻1具有形成外部轮廓的壳体2。壳体2具有前侧的外壳体3、外壳体3后方的电机壳体4和电机壳体4后方的手柄壳体5。电机壳体4在前侧具有主视观察呈四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具有电机、工具保持架、驱动机构、旋转轴和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其中,所述工具保持架呈筒状,且其顶端可安装工具头;所述驱动机构能对所述工具头进行冲击;所述旋转轴被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且其通过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来进行旋转;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在所述壳体内以密封状态收容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空气释放路径,该空气释放路径用于将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的空气向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的外部释放,并且所述空气释放路径的入口被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由呈正交状贯穿所述旋转轴的通孔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内设置有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轴承,所述空气释放路径的出口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隔着所述轴承而形成在所述驱动机构收容区域的相反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被具有透气性的润滑油吸收件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是带密封件的轴承。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部位。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町田吉隆吉兼圣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