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宇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723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外壳,余热回收进入管,废气排出管,进水管,排水管,热交换器,冷凝水储存腔,冷凝水排出管,热气出口和废气出口,其中:外壳上表面的两侧呈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余热回收进入管和废气排出管,且外壳表面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该外壳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储存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余热不仅能够对水管的外表面进行加热,还能对管内中间的水进行良好的热加热效果,从而使水更加均匀的加热,减少其整体的加热时间,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为余热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0003]但是现有的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依然存在着当通过余热进行热交换时,都是直接对水管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从而达到热交换的效果,却无法对管内中间的水进行良好的热加热,从而造成加热不均匀,加热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依然存在着当通过余热进行热交换时,都是直接对水管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从而达到热交换的效果,却无法对管内中间的水进行良好的热加热,从而造成加热不均匀,加热时间较长的问题。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外壳,余热回收进入管,废气排出管,进水管,排水管,热交换器,冷凝水储存腔,冷凝水排出管,热气出口和废气出口,其中:外壳上表面的两侧呈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余热回收进入管和废气排出管,且外壳表面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该外壳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储存腔;所述热交换器嵌套固定在外壳内部的中间;所述冷凝水排出管设置在外壳底面的中间,且冷凝水排出管的顶端与冷凝水储存腔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热气出口设置在余热回收进入管底端表面的一侧;所述废气出口设置在废气排出管表面的一侧,且废气出口和热气出口都在外壳的内部。
[0006]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出水桶,进水桶和连接管,且出水桶和进水桶表面的一侧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该连接管设置有多根。
[0007]所述出水桶包括桶壳,水孔,第一热气环,第二热气环和热气连接管,且水孔设置有多个,该水孔呈对称的位置设置在桶壳内部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热气环和第二热气环呈对称的位置嵌套在桶壳内部的中间,且第二热气环嵌套在第一热气环的内侧,该第一热气环和第二热气环通过热气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热气连接管的顶端与余热回收进入管的底端相密封连接。
[0008]所述连接管包括外管,内管,储水腔和热气腔,且内管嵌套在外管内部的中间,该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储水腔;所述热气腔设置在内管内部的中间。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0]1.本技术外壳的设置,有利于能够对热交换时产生的冷凝水进行集中收集,且能够对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冷凝水排出管再次的利用,从而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
[0011]2.本技术出水桶配合进水桶的设置,有利于能够使余热首先对出水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在使带有一点热量的热气对进水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充分的使用余热,使进水桶内部的水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而便于整体的加热效果。
[0012]3.本技术连接管的设置,有利于能够能够通过余热对连接管的内部加热,从而不仅可以使连接管的外表面得到加热效果,同时能够对连接管内部中间的表面进行加热,从而使连接管内部的水得到充分的均匀加热效果,进而提高其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出水桶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管和出水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外壳1,余热回收进入管2,废气排出管3,进水管4,排水管5,热交换器6,出水桶61,桶壳611,水孔612,第一热气环613,第二热气环614,热气连接管615,进水桶62,连接管63,外管631,内管632,储水腔633,热气腔634,冷凝水储存腔7,冷凝水排出管8,热气出口9,废气出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一
[0022]参照图1

4,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外壳1,余热回收进入管2,废气排出管3,进水管4,排水管5,热交换器6,冷凝水储存腔7,冷凝水排出管8,热气出口9和废气出口10,其中:外壳1上表面的两侧呈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余热回收进入管2和废气排出管3,且外壳1表面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管4和排水管5,该外壳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储存腔7;热交换器6嵌套固定在外壳1内部的中间;冷凝水排出管8设置在外壳1底面的中间,且冷凝水排出管8的顶端与冷凝水储存腔7内部的底端相连通;热气出口9设置在余热回收进入管2底端表面的一侧;废气出口10设置在废气排出管3表面的一侧,且废气出口10和热气出口9都在外壳1的内部。
[0023]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6包括出水桶61,进水桶62和连接管63,且出水桶61和进水桶62表面的一侧通过连接管63进行连接,该连接管63设置有多根;出水桶61和进水桶62组成结构相同,且出水桶61表面一侧的中间与排水管5的一端相连通,该进水桶62表面一侧
的中间与进水管4的一端相连通。
[0024]出水桶61包括桶壳611,水孔612,第一热气环613,第二热气环614和热气连接管615,且水孔612设置有多个,该水孔612呈对称的位置设置在桶壳611内部表面的一侧;第一热气环613和第二热气环614呈对称的位置嵌套在桶壳611内部的中间,且第二热气环614嵌套在第一热气环613的内侧,该第一热气环613和第二热气环614通过热气连接管615相连接;热气连接管615的顶端与余热回收进入管2的底端相密封连接;水孔612的数量和位置与连接管6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且水孔612的一端与连接管6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进水桶62表面的水孔相连接;第一热气环613和第二热气环614的位置分别与内管632的位置相对应。
[0025]连接管63包括外管631,内管632,储水腔633和热气腔634,且内管632嵌套在外管631内部的中间,该内管632和外管631之间设置有储水腔633;热气腔634设置在内管632内部的中间;内管63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热气环613和第二热气环614表面一侧的内部相连通。
[002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余热回收进入管(2),废气排出管(3),进水管(4),排水管(5),热交换器(6),冷凝水储存腔(7),冷凝水排出管(8),热气出口(9)和废气出口(10),其中:外壳(1)上表面的两侧呈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余热回收进入管(2)和废气排出管(3),且外壳(1)表面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管(4)和排水管(5),该外壳(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储存腔(7);所述热交换器(6)嵌套固定在外壳(1)内部的中间;所述冷凝水排出管(8)设置在外壳(1)底面的中间,且冷凝水排出管(8)的顶端与冷凝水储存腔(7)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热气出口(9)设置在余热回收进入管(2)底端表面的一侧;所述废气出口(10)设置在废气排出管(3)表面的一侧,且废气出口(10)和热气出口(9)都在外壳(1)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热力设备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6)包括出水桶(61),进水桶(62)和连接管(63),且出水桶(61)和进水桶(62)表面的一侧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宇
申请(专利权)人:夏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