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90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工装,属于汽车喷涂工装技术领域。铰链工装用于连接车身和车门,车身具有设于车身侧面的第一安装面,车门具有设于车门侧面的第二安装面,且当车门与车身连接时,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相向设置,铰链工装包括支撑件和与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的组装件,支撑件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相连的轴套,固定部与第一安装面连接,组装件包括安装部和与安装部相连的插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面连接,插销与轴套相配合,以实现车门与车身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铰链工装安装在B柱的侧面,以避免铰链工装破坏B柱的漆膜,减少了返工工时;通过组装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实现车门与车身连接并使得车门能够相对于车身转动。门与车身连接并使得车门能够相对于车身转动。门与车身连接并使得车门能够相对于车身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工装,属于汽车喷涂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滑移门是MPV、宽体轻客车型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涂装工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车涂装的效果,影响整车的质量交付。为了确保滑移门与车身涂装工艺的一致性,需要通过铰链工装将滑移门固定在车身上,保证滑移门随整车顺利通过涂装工艺流程。
[0003]现有的铰链工装通常是一端固定在滑移门的内侧面,另一端固定在B柱的内侧面,通过铰链工装的转轴实现滑移门的开合。但是,现有的铰链工装的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在安装、拆卸以及流转中有诸多不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导致滑移门倾斜甚至与车身碰撞;同时,现有的铰链工装与B柱的外露面连接,容易导致B柱的漆膜破损,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涂装质量。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铰链工装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工装,以解决现有铰链工装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易变形以及容易破坏B柱的漆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工装,用于连接车身和车门,所述车身具有设于车身侧面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车门具有设于车门侧面的第二安装面,且当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连接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向设置,所述铰链工装包括支撑件和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的组装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轴套,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组装件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插销,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插销与所述轴套相配合,以实现车门与车身的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内设置有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并能够在所述插孔内转动,所述轴套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插销在插入所述插孔时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实现所述插销与所述轴套的定位。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为半圆环状,且所述限位部沿轴套周向延伸的尺寸小于等于轴套的外圆周尺寸的一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轴套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组装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插销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插销的顶端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自所述固定部朝向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自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车身方向延伸。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上设有止位部,且所述止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同侧设置,当所述插销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所述止位
部抵接,以限制所述组装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旋转角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工装还包括锁紧件,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穿孔,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穿孔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两端。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组装件包括上组装件和下组装件,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上组装件活动连接,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下组装件活动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组装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支撑件转动,所述下组装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支撑件转动,所述上组装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下组装件的转动轴线平行。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铰链工装包括可拆卸的支撑件和组装件,具有结构精简、稳定、制作成本低且不易变形的优点;通过将铰链工装的一端安装在B柱的侧面,以避免铰链工装破坏B柱的漆膜,减少了返工工时;通过组装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实现车门与车身连接并能够相对于车身转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铰链工装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铰链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上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中下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所示下支撑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是图2中组装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是图7所示的组装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铰链工装100,该铰链工装100的一端与车身3连接,另一端与车门4连接,以将车门4有效的固定在车身3上,实现车门4与车身3一起进行整车的涂装工艺。车身3具有设于车身侧面的第一安装面31,车门4具有设于车门侧面的第二安装面41,且当车门4与车身3组装连接时,第一安装面31与第二安装面41相向设置。具体的,第一安装面31为B柱的侧面,第二安装面41为车门4上与B柱连接的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31也可以为A柱的侧面,还可以为C柱的侧面。
[0027]请参阅图2所示,铰链工装100包括支撑件1、与支撑件1活动连接的组装件2和锁紧件(未图示),具体的,组装件2的一端与支撑件1的一端相配合,使得组装件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转动。组装件2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面41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支撑件1的另一端与第
一安装面31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以实现车门4与车身3连接且能够相对于车身3转动。优选的,锁紧件为螺钉,螺钉穿过支撑件1并与B柱上的螺孔连接,螺钉穿过组装件2并与车门4上的螺孔连接。
[0028]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支撑件1包括上支撑件11和下支撑件12,具体的,上支撑件11固定于第一安装面31的上半部分,下支撑件12固定于第一安装面31的下半部分。组装件2包括上组装件21和下组装件22,具体的,上组装件21固定于第二安装面41的上半部分且与上支撑件11转动连接,下组装件22固定于第二安装面41的下半部分且与下支撑件12转动连接。上组装件21的转动轴线与下组装件22的转动轴线均在竖直方向上且相互平行设置,以实现车门4能够相对于车身3转动且在转动后不会出现自动回门现象。
[0029]本实施例中,铰链工装100通过设置两个支撑件1(即上支撑件11和下支撑件12)和两个组装件2(即上组装件21和下组装件22),可以提高车门4与车身3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工装10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支撑件1和一个组装件2,或者三个支撑件1和三个组装件2。
[0030]上支撑件11包括固定部13、第一连接件14和轴套15,其中,固定部13呈条形板状结构设置,且两端均开设有固定孔131,从而可使用锁紧件穿过固定孔131与第一安装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工装,用于连接车身和车门,所述车身具有设于车身侧面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车门具有设于车门侧面的第二安装面,且当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连接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工装包括支撑件和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的组装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轴套,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组装件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插销,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插销与所述轴套相配合,以实现车门与车身的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内设置有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并能够在所述插孔内转动,所述轴套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插销在插入所述插孔时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实现所述插销与所述轴套的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半圆环状,且所述限位部沿轴套周向延伸的尺寸小于等于轴套的外圆周尺寸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轴套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组装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插销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插销的顶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