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波分解复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78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波分解复用器,由一根光子晶体主波导,多条波长下路波导以及多对光子晶体微腔构成,每对光子晶体微腔包括一个下路微腔和一个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多对光子晶体下路微腔及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分别交叉位于主波导的两侧,光子晶体下路微腔为连接主波导和下路波导的点缺陷微腔,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为一边耦合到主波导的点缺陷微腔;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波分解复用,下路微腔的Q因子比需要满足一定关系,而且每对下路微腔与其相应的波长选择性微腔沿主波导方向的距离也要满足一定的相位关系。这个波分解复用结构尺寸微小且易于集成,波分解复用效率高,串扰小,在未来的波分复用光通信系统中将有重要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波分解复用器,其特征在于由一根光子晶体主波导、N根波长下路波导、N对光子晶体微腔构成,每对光子晶体微腔包括一个下路微腔和一个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其中N为波长数;光子晶体主波导通过在平面二维光子晶体中去除一行光子晶体介质柱获得,N根波长下路波导分别位于主波导两边,每根波长下路波导通过去除一列光子晶体介质柱获得;N个光子晶体下路微腔及N个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分别交叉位于主波导的两侧,光子晶体下路微腔为连接主波导和下路波导的点缺陷微腔,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为一边耦合到主波导的点缺陷微腔;光子晶体下路微腔和对应的波长选择性反射微腔的共振频率相同,下路微腔衰减进主波导的Q因子Q↓[1]与下路微腔衰减进下路波导的Q因子Q↓[2]之比Q↓[1]/Q↓[2]等于2,且两微腔之间沿主波导方向的距离上产生的相位差2βd是π的奇数倍,其中,d是沿主波导方向两微腔之间的距离,β是共振频率时主波导模的传播常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亮姜淳胡卫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