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59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光分路器的结构上设置束线编码件,通过束线编码件首先实现对多光纤线束的束线分组,然后,采用三级编码设计原理,将光分路器本体的区分标记设计为一级编码,将分组的光纤线束设计为二级编码,然后再二级编码的基础上设计与插槽一一对应的三级编码,相对于传统的标签记录方法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级编码设计原理,从光分路器、线束组再到具体线束形成三级立体定位,对光分路器及端口的定位识别不仅快速而且易识别。速而且易识别。速而且易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


[0001]本技术属于通讯设备
,具体的说,是涉及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光分路器又称分光器,是光纤链路中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机房或分纤箱内光纤跳线密集度高,光分路器和光纤布线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不同的光分路器和相应的光分路器端口。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案:其一是通过纸件标签记录管理,其主要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杂乱且易被篡改等问题;其二是通过电子标签结合识别装置读取管理,其主要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的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包括前端设置有输入插槽和若干输出插槽的光分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分路器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束线编码件;所述束线编码件包括与所述光分路器本体的前端连接的连杆,设置在所述连杆上的束线编码板,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束线编码板下端面上的束线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束线编码板上的一级编码部;所述束线件与所述束线编码板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不同颜色的涂层并构成二级编码部;在所述束线编码板上位于其后端还设置有与所述输出插槽一一对应的三级编码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束线编码板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束线件包括束线件主体,设置在所述束线件主体上且下端开口的束线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束线腔开口处的限位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编码部包括编码部主体,设置在所述编码部主体侧端中部并与其固定为一体结构的限位板,以及连接所述编码部主体上端面和所述束线编码板的罩板。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束线编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编码部主体匹配的通孔,所述编码部主体嵌在该通孔内,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束线编码板的下端,所述罩板同时粘接所述编码部主体的上端面和所述束线编码板的上端面。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光分路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孔,所述连杆一端穿过所述卡孔并在该端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挡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光分路器的结构上设置束线编码件,通过束线编码件首先实现对多光纤线束的束线分组,然后,采用三级编码设计原理,将光分路器本体的区分标记设计
为一级编码,将分组的光纤线束设计为二级编码,然后再二级编码的基础上设计与插槽一一对应的三级编码,相对于传统的标签记录方法而言,本技术采用三级编码设计原理,从光分路器、线束组再到具体线束形成三级立体定位,对光分路器及端口的定位识别不仅快速而且易识别。
[0013](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纸件标签记录管理而言,设备安装完成后,即实现了标签记录,无需人工再手动标签记录,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且取消了纸件标签,避免了杂乱;相对于电子标签而言,不需要对光分路器本体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也无需专用的读取设备,成本低。
[0014](3)本技术采用束线编码件实现对光分路器及其端口的标记识别,无需人工手动记录,不仅避免了信息错误,而且可有效防止信息被恶意篡改,提高了定位识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束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一级编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如下:1

光分路器本体,2

束线编码件、3

光纤;11

输入插槽、12

输出插槽、13

卡孔;21

连杆、22

束线编码板、23

束线件、24

一级编码部、25

二级编码部、26

三级编码部;211

挡块;231

束线件主体、232

束线腔、233

限位件;241

编码部主体、242

限位板、243

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有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知晓的,下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于解释本技术,方便理解,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不应当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其包括光分路器本体和设置在光分路器本体前端设置有束线编码件,本技术取消了传统的纸件标签记录定位的技术方案,通过束线编码件实现对光分路器本体及其端口的标识定位,进一步的,结合一级编码部、二级编码部和三级编码部实现三级立体定位,具有易识别、定位快速等优点。
[0023]本实施例中,束线编码件包括与光分路器本体的前端连接的连杆,设置在连杆上的束线编码板,若干间隔设置在束线编码板下端面上的束线件。其中,连杆优选与束线编码板呈一体结构,二者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方便对板下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光分路器本体和束线编码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其可以是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优选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二者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在光分路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孔,连杆一端穿过卡孔并在该端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挡块,挡块的长度
或宽度大于卡孔孔径,以避免连杆脱落,挡块和连杆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纹连接,在挡块上开设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连杆端部攻匹配的外螺纹,安装时,首先将左右两根连杆分别穿过两个卡孔,然后安装挡块即可,安装简单方便。
[0024]束线件沿束线编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等距)布置,其数量可以根据光分路器本体的输出端插槽数量进行匹配。本实施例中,束线件包括束线件主体,设置在束线件主体上且下端开口的束线腔,以及设置在束线腔开口处的限位件,束线件主体紧固设置在束线编码板的下端面上,分组收拢的光纤线束约束在束线腔内,一方面实现对光纤线束的分组,另一方面实现对光纤线速的约束作用,避免线束杂乱缠绕,限位件采用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塑料或橡胶制成,工人用力可促使限位件形变,方便光纤线束从束线腔脱离或装入,限位件主要用于防止在光纤线束收拢后,光纤线束从束线腔内自然脱落。
[0025]本实施例基于束线编码板设置有三级编码标识结构,其分别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包括前端设置有输入插槽(11)和若干输出插槽(12)的光分路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分路器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束线编码件(2);所述束线编码件(2)包括与所述光分路器本体(1)的前端连接的连杆(21),设置在所述连杆(21)上的束线编码板(22),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束线编码板(22)下端面上的束线件(23),以及设置在所述束线编码板(22)上的一级编码部(24);所述束线件(23)与所述束线编码板(22)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不同颜色的涂层并构成二级编码部(25);在所述束线编码板(22)上位于其后端还设置有与所述输出插槽(12)一一对应的三级编码部(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编码板(22)采用透明塑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通道的智能识别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件(23)包括束线件主体(231),设置在所述束线件主体(231)上且下端开口的束线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辉戴广翀杨天普翟睿徐素萍谢中炜王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克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