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659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包括装配后座,所述装配后座前端安装有监测体,且监测体上电接有多组导线,所述装配后座与导线之间设置有整合机构;所述整合机构包括整合半箍,所述装配后座前端下方的两侧皆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内部水平开设有横形槽。该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免更换模具组件和固定机构,通过设置有整合机构,通过两侧所设置的整合半箍,完成对导线的固定以及完成对其的整合,同时在固定时,弹性防护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避免整合半箍与导线的外皮直接产生接触,而造成磨损的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多组导线在使用时,产生缠绕,影响到设备以及线路的连接效果。到设备以及线路的连接效果。到设备以及线路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监测装置领域,具体为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近带电体作业检测设备是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通过电磁场三维电荷感应空间电磁场强度,再结合毫米波雷达进行距离检测、视频流进行辅助操作,通过软件可设置安全距离和安全电压,将毫米波雷达测距数据、电磁场检测数据、实时展示在主页面上,让工作人员能更直观方便地进行监测,防撞的同时,给操作带来便利;
[0003]目前传统的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是通过将其安装至吊车或者吊臂前端的一侧进行使用,但由于所组成部分较多,以至于在使用过程中,所需求的导线条数较多,但不能对其进行整理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缠绕的状况,影响装置整体使用效果。
[0004]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传统的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是通过将其安装至吊车或者吊臂前端的一侧进行使用,但由于所组成部分较多,以至于在使用过程中,所需求的导线条数较多,但不能对其进行整理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缠绕的状况,影响装置整体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包括装配后座,所述装配后座前端安装有监测体,且监测体上电接有多组导线,所述装配后座与导线之间设置有整合机构;
[0007]所述整合机构包括整合半箍,所述装配后座前端下方的两侧皆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内部水平开设有横形槽,所述横形槽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件,且活动件底端贯穿于横板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整合半箍分别安装于相匹配的连接板内侧,且导线背离监测体的一端设置于两组整合半箍之间,所述横形槽与活动件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整合半箍内表面胶粘有弹性防护层,且弹性防护层的另一端与导线外表面处于贴合的状态,所述横板与装配后座之间设置有拆装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横形槽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水平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稳定套块,且稳定套块的另一端安装在相匹配的活动件上。
[0009]优选的,所述横形槽与横形槽之间设置有海绵角垫,所述海绵角垫的一端胶粘于横形槽内侧壁,且海绵角垫的另一端与活动件相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背离整合半箍的一端固接有拉环,且防滑层内表面胶粘有防滑层。
[0011]优选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L形卡钩,所述L形卡钩分别安装在相匹配的横板下方,且L形卡钩的另一端活动卡设在装配后座底端的拐角处,所述横板内侧固接有定位块,所述装配后座前端的两侧皆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块插设于相匹配的定位槽内部,所述定位槽内侧壁胶粘有缓冲层,所述L形卡钩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杆体,所述限位杆体的一端贯穿于装配后座插设在定位块上设置相匹配的槽内,所述L形卡钩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两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限位杆体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且限位杆体底端安装有拉把。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体顶端胶粘有定位端头,且定位端头的拐角处为弧形设计。
[0013]优选的,所述监测体上方设置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底端两侧皆胶粘有弹性侧卡件,且监测体设置于两组弹性侧卡件之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有整合机构,通过两侧所设置的整合半箍,完成对导线的固定以及完成对其的整合,同时在固定时,弹性防护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避免整合半箍与导线的外皮直接产生接触,而造成磨损的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多组导线在使用时,产生缠绕,影响到设备以及线路的连接效果;
[0016]2、通过设置有拆装机构,将拉把下拉,对定位端头挤压,使之产生形变后,随同限位杆体一同抽离出定位块槽内的锁定,接着只需向远离装配后座的一端移动横板整体,可将定位块移除至定位槽外部,完成对横板整体结构的拆装,以便于对其进行移装操作的同时,以利于提高该结构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图2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配后座;2、监测体;201、导线;3、横板;301、横形槽;302、活动件;303、定位弹簧;304、滑槽;305、滑杆;306、稳定套块;307、海绵角垫;308、连接板;309、整合半箍;310、弹性防护层;311、防滑层;312、拉环;4、防尘板;401、弹性侧卡件;5、L形卡钩;501、定位块;502、定位槽;503、缓冲层;504、限位杆体;505、拉把;506、限位弹簧;507、定位片;508、定位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
撞监测装置,包括装配后座1,为了完成对导线201的固定以及完成对其的整合,装配后座1前端安装有监测体2,且监测体2上电接有多组导线201,装配后座1与导线201之间设置有整合机构,整合机构包括整合半箍309,装配后座1前端下方的两侧皆设置有横板3,横板3内部水平开设有横形槽301,横形槽301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件302,且活动件302底端贯穿于横板3安装有连接板308,整合半箍309分别安装于相匹配的连接板308内侧,且导线201背离监测体2的一端设置于两组整合半箍309之间,横形槽301与活动件302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303,整合半箍309内表面胶粘有弹性防护层310,且弹性防护层310的另一端与导线201外表面处于贴合的状态,通过两侧所设置的整合半箍309,完成对导线201的固定以及完成对其的整合,同时在固定时,弹性防护层310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避免整合半箍309与导线201的外皮直接产生接触,而造成磨损的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多组导线201在使用时,产生缠绕,影响到设备以及线路的连接效果。
[0027]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为了提高活动件30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横形槽301上方开设有滑槽304,滑槽304内壁水平安装有滑杆305,滑杆305上滑动连接有稳定套块306,且稳定套块306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包括装配后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后座(1)前端安装有监测体(2),且监测体(2)上电接有多组导线(201),所述装配后座(1)与导线(201)之间设置有整合机构;所述整合机构包括整合半箍(309),所述装配后座(1)前端下方的两侧皆设置有横板(3),所述横板(3)内部水平开设有横形槽(301),所述横形槽(301)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件(302),且活动件(302)底端贯穿于横板(3)安装有连接板(308),所述整合半箍(309)分别安装于相匹配的连接板(308)内侧,且导线(201)背离监测体(2)的一端设置于两组整合半箍(309)之间,所述横形槽(301)与活动件(302)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303),所述整合半箍(309)内表面胶粘有弹性防护层(310),且弹性防护层(310)的另一端与导线(201)外表面处于贴合的状态,所述横板(3)与装配后座(1)之间设置有拆装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形槽(301)上方开设有滑槽(304),所述滑槽(304)内壁水平安装有滑杆(305),所述滑杆(305)上滑动连接有稳定套块(306),且稳定套块(306)的另一端安装在相匹配的活动件(30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近带电体作业防碰撞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形槽(301)与横形槽(301)之间设置有海绵角垫(307),所述海绵角垫(307)的一端胶粘于横形槽(301)内侧壁,且海绵角垫(307)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旸李灵建寿寅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图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