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6340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解决了现有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作业效率低下、成型截面精准度较差的问题。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左侧模板与前侧模板之间、前侧模板与右侧模板之间、右侧模板与后侧模板之间均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左侧模板与前侧模板之间、前侧模板与右侧模板之间、右侧模板与后侧模板之间、后侧模板与左侧模板之间均设置有斜撑机构;左侧模板的外表面、前侧模板的外表面、右侧模板的外表面、后侧模板的外表面均安装有插销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杜绝了传统工艺出现缺棱掉角二次修补的现象,有效提高了二次灌浆作业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可适用于钢结构柱脚的二次灌浆作业。浆作业。浆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工程用模具装置,具体是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钢结构工程在基础建设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钢结构工程中涉及预埋螺栓与灯杆、管道支架等立柱连接问题越发被重视,人们对建筑质量、外观、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构工程中钢柱或钢支架安装完毕后往往会存在二次灌浆工序。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二次灌浆操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效率低下;二是灌浆后成型截面的精准度较差,影响构件的成型精准度及外观质量。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构件成型精准度及外观质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作业效率低下、成型截面精准度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包括围合成矩形框状且竖向放置的左侧模板、前侧模板、右侧模板、后侧模板,且左侧模板与前侧模板之间、前侧模板与右侧模板之间、右侧模板与后侧模板之间均通过竖向放置的合页转动连接;左侧模板与前侧模板之间、前侧模板与右侧模板之间、右侧模板与后侧模板之间、后侧模板与左侧模板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上侧的斜撑机构;左侧模板的外表面、前侧模板的外表面、右侧模板的外表面、后侧模板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竖向布置的插销锁,插销锁的滑动插销插接于地面。
[0007]进一步地,左侧模板、右侧模板均为前端、后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前侧模板、后侧模板均为左端、右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机构包括斜向布置的水平钢板、两个定位孔和穿于水平钢板两端的两个竖向楔子,且两个竖向楔子的下部分别嵌于两个定位孔;四个斜撑机构的八个定位孔分别开设于左侧模板的顶壁两端、前侧模板的顶壁两端、右侧模板的顶壁两端、后侧模板的顶壁两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机构为开口朝下且由铁丝制成的U形卡子,所述U形卡子的竖直段对应穿于左侧模板的顶部、前侧模板的顶部、右侧模板的顶部或后侧模板的顶部;所述U形卡子的水平段中部一体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手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合页的合页板对应固定连接于左侧模板的内表面、前侧模板的内表面、右侧模板的内表面或后侧模板的内表面;且左侧模板的内表面两端、前侧模板的内表面两端、右侧模板的内表面两端、后侧模板的内表面两端均开设有与合页的合页板形状匹
配的安装凹槽。
[0011]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有效提高了钢结构柱脚成型截面的精准度,杜绝了传统工艺出现缺棱掉角二次修补的现象,有效提高了一次验收合格率,而且定位准确,安拆操作便捷,有效提高了二次灌浆作业效率,缩短了工期,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安装后可保持方正,支撑稳定,进而提高了浇筑质量,进一步的,加工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可周转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方便携带、实用性强的优点,可适用于钢结构柱脚的二次灌浆作业。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左侧模板与前侧模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左侧模板,2

前侧模板,3

右侧模板,4

后侧模板,5

合页,6

插销锁,7

水平钢板,8

竖向楔子,9

安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如附图1、附图2所示,包括围合成矩形框状且竖向放置的左侧模板1、前侧模板2、右侧模板3、后侧模板4,且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均通过竖向放置的合页5转动连接;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后侧模板4与左侧模板1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上侧的斜撑机构;左侧模板1的外表面、前侧模板2的外表面、右侧模板3的外表面、后侧模板4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竖向布置的插销锁6,插销锁6的滑动插销插接于地面。
[0016]本技术通过将左侧模板1、前侧模板2、右侧模板3、后侧模板4围合成矩形框状,形成了二次灌浆用的矩形模具。同时将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均通过合页5转动连接,使得模具装置在不使用时呈链板状,方便本模具装置的安装、携带,进而提高了二次灌浆作业效率。斜撑机构的结构设计利用三角形稳定的原理确保本模具装置的方正,有效提高了本模具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防止发生移动而影响二次灌浆的成型质量。插销锁6的结构设计,使得左侧模板1、前侧模板2、右侧模板3、后侧模板4与地面固定连接,方便本模具装置安装时的定位,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本模具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
[0017]安装时,首先根据钢结构的安装位置及钢结构柱脚的设计尺寸,利用电钻在地面开设四个定位孔I,接着分别在左侧模板1的内表面、前侧模板2的内表面、右侧模板3的内表面、后侧模板4的内表面涂覆脱模剂,而后将本模具装置围合成矩形放置于钢结构的底部,并将四个插销锁6的滑动插销的底部分别嵌入四个定位孔I,由此完成本模具装置的定位;然后分别在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后侧模板4与左侧模板1之间安装斜撑机构,以固定本模具装置的位置与形状,由此完成本模具装置的安装。
[0018]安装后向本模具装置中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自动成型形成矩形柱脚,直至水泥砂浆的高度达到设计标高,由此完成钢结构柱脚的二次灌浆。待水泥砂浆适当凝固后,拆
除斜撑机构,解除插销锁6的滑动插销与地面的连接,移去本模具装置,由此完成本模具装置的拆除。本技术克服了现有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作业效率低下、成型截面精准度较差的问题。
[0019]左侧模板1、右侧模板3均为前端、后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前侧模板2、后侧模板4均为左端、右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
[0020]该结构设计有效减轻了本模具装置的自重,进一步提升了便携性能。
[0021]如附图1所示,所述斜撑机构包括斜向布置的水平钢板7、两个定位孔和穿于水平钢板7两端的两个竖向楔子8,且两个竖向楔子8的下部分别嵌于两个定位孔;四个斜撑机构的八个定位孔分别开设于左侧模板1的顶壁两端、前侧模板2的顶壁两端、右侧模板3的顶壁两端、后侧模板4的顶壁两端。
[0022]安装时,首先将水平钢板7放置于安装位置,而后将各个竖向楔子8对应插接于各个定位孔,即可完成斜撑装置的安装。该结构设计实现了斜撑机构的便捷安装,进一步提高了本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合成矩形框状且竖向放置的左侧模板(1)、前侧模板(2)、右侧模板(3)、后侧模板(4),且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均通过竖向放置的合页(5)转动连接;左侧模板(1)与前侧模板(2)之间、前侧模板(2)与右侧模板(3)之间、右侧模板(3)与后侧模板(4)之间、后侧模板(4)与左侧模板(1)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上侧的斜撑机构;左侧模板(1)的外表面、前侧模板(2)的外表面、右侧模板(3)的外表面、后侧模板(4)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竖向布置的插销锁(6),插销锁(6)的滑动插销插接于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模板(1)、右侧模板(3)均为前端、后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前侧模板(2)、后侧模板(4)均为左端、右端均开口的中空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便捷的钢结构柱脚二次灌浆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机构包括斜向布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亮李东驰王更闯段东慧张经凯张国华马德聪范欣李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