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38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形成有上模槽,上模具内形成有第一冷却水道,上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上模具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一引流孔,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下模具形成有下模槽,上模槽与下模槽相对应,下模具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道,下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下模具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孔,第一容置孔与第二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第一容置孔与第一凸台相适配,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升冷却液热交换率且进水管和出水管插接方便。管和出水管插接方便。管和出水管插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鞋底模具具有上模具、下模具和设置在上模具内和下模具内的水冷通道,当哟啊使用鞋底模具时,需要盖合上模具和下模具,然后将进水管和出水管插入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十分的繁琐,且现有技术中冷却液的热交换率不足,有鉴于此,遂有了本方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它冷却液热交换率高且进水管和出水管插接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形成有上模槽,所述上模具内形成有第一冷却水道,所述上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上模具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一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所述下模具形成有下模槽,所述上模槽与下模槽相对应,所述下模具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道,所述下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第二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孔与第一凸台相适配。
[0005]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沿上模具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冷却水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道沿上模具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6]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道数量为4个。
[0007]所述下模具形成有贯穿两个侧壁且开口朝上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位于第一容置孔和下模槽之间。
[0008]所述上模具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注料孔,所述第一注料孔与上模槽相连通。
[0009]所述第一凸台为圆柱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当胚体需要冷却时,往第一进水口充入冷却液,冷却液从第一冷却水道经过然后从第一引流孔进入到第二冷却水道,最后从第一出水口流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上下模都设置各自的冷却水道进行冷却,本新型中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大大的提升。
[0012]2.设置了第一引流槽,当第一凸台和第一引流孔长时间使用配合后缝隙变大,冷却液溢出会从第一引流槽流出,不会流到上模槽和下模槽内影响胚体。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长度方向的竖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上模具;11、上模槽;12、第一冷却水道;13、第一凸台;14、第一注料孔;15、第一进水口;2、下模具;21、下模槽;22、第二冷却水道;23、第一容置孔;24、第一出水口;25、第一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7]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
[0018]上模具1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注料孔14,第一注料孔14与上模槽11相连通。上模具1形成有上模槽11,上模具1内形成有4个第一冷却水道12,4个第一冷却水道12沿上模具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提升冷却效率。上模具1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5,第一进水口15与第一冷却水道12进水端相连通,上模具1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台13,具体地,第一凸台13为圆柱体。第一凸台13形成有第一引流孔,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冷却水道12出水端相连通。
[0019]下模具2形成有下模槽21,上模槽11与下模槽21相对应,下模具2形成有4个第二冷却水道22,4个第二冷却水道22沿上模具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提升冷却效率。下模具2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出水口24,第一出水口24与第二冷却水道22出水端相连通,下模具2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孔23,具体地,第一容置孔23为圆柱孔,第一容置孔23与第二冷却水道22进水端相连通,第一容置孔23与第一凸台13相适配,下模具2形成有贯穿两个侧壁且开口朝上的第一引流槽25,第一引流槽25位于第一容置孔23和下模槽21之间,设置了第一引流槽25,当第一凸台13和第一引流孔长时间使用配合后缝隙变大,冷却液溢出会从第一引流槽25流出,不会流到上模槽11和下模槽21内影响胚体。
[0020]本技术当胚体需要冷却时,往第一进水口15充入冷却液,冷却液从第一冷却水道12经过然后从第一引流孔进入到第二冷却水道22,最后从第一出水口24流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上下模都设置各自的冷却水道进行冷却,本新型中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大大的提升。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形成有上模槽,所述上模具内形成有第一冷却水道,所述上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上模具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一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所述下模具形成有下模槽,所述上模槽与下模槽相对应,所述下模具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道,所述下模具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冷却水道出水端相连通,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第二冷却水道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孔与第一凸台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冷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通晟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