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124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包括主架结构、泵体支架、运动结构与继电结构;所述泵体支架设置在主架结构的顶部,泵体支架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运动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底部,运动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继电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内部,继电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输液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多功能输液架。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的不同,静脉输液速度也不同。输液过快、过慢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护理安全。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普通输液器主要依靠液位差压力向受体输入液体,依靠护理人员肉眼观察、手调轮夹控制输液速度。普通输液器缺少阻塞报警、气泡报警、液体输毕报警等功能,增加了临床护理负担;而且液瓶易导入外界空气污染液体。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同时是一种智能化的输液装置,输液速度不受人体背压和操作者影响,输注准确可靠,有助于降低临床护理工作强度,提高输注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
[0003]目前所使用的输液泵支架具有以下缺点:
[0004]1、化疗等重病患者需要多个输液泵同时输液时,普通的输液架同时挂多个输液泵不稳定且不安全;
[0005]2、目前使用的输液架不具备供电能力,断电后输液泵无法继续为患者输液,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空间。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输液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输液架。
[0008]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包括主架结构、泵体支架、运动结构与继电结构;所述泵体支架设置在主架结构的顶部,泵体支架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运动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底部,运动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继电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内部,继电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主架结构包括底部支架、安装支架、输液架、电源结构与扶手;所述安装支架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安装支架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输液架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输液架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扶手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扶手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结构设置在底部支架的内部,电源结构与底部支架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与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底部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顶部分别与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以及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架远离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输液泵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架上,第二限位架进一步限制输液泵的位置;当患者需要两个以上输液泵,导致安装支架难以满足需求时,将泵体支架分别与第一限位架、第一安装架相连接,之后再将其余输
液泵安装在泵体支架上。
[0011]进一步,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收线装置、电源线与电源舱门;所述电源线与移动电源相连接;所述收线装置与底部支架相连接;所述收线装置将电源线缠绕成涡状线形态;所述电源舱门的一侧与底部支架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运动结构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回转结构与绕线结构;所述回转结构的一端与底部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绕线结构相连接;所述回转结构包括回转弹簧。
[0013]进一步,所述绕线结构上设置绕线架与回转圆盘;所述绕线结构的一端与绕线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转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回转圆盘与回转结构相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泵体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架、第三限位架、第四限位架、第二安装架、第三安装架与第四安装架;所述第二定位架的一侧分别与第三限位架、第四限位架、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另一侧分别与第三安装架以及第四安装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架与第一限位架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第四安装架与第一限位架相连接、第三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相连接,之后再将输液泵安装在第三限位架上,并应用第四限位架进一步限制输液泵的位置;当患者需要四个以上输液泵,导致安装支架加上一个泵体支架难以满足需求时,在安装支架的上方依次安装多个泵体支架,将第四安装架与第三限位架相连接、第三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相连接,多个泵体支架共同使用,满足患者需求。
[0015]进一步,所述运动结构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底部,万向轮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继电结构包括继电单元;所述继电单元将输液泵与电源结构相连接;所述继电单元可相互插接,使电源结构能够同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输液泵提供电力。
[0017]进一步,所述继电单元包括输出器、触电器、导线、继电支架与插头;所述继电支架的一端与输出器相连接,另一端与触电器相连接,侧壁通过导线与插头相连接;所述插头与输液泵相连接;所述触电器与电源结构相连接;
[0018]或者,触电器与相邻继电单元上的输出器相连接。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移动电源,使输液泵可移动,增大患者运动范围;设置运动结构,辅助患者移动整体结构,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可同时安置多个输液泵,满足重病患者需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主架结构爆炸图;
[0023]图4

A为本技术的绕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

B为本技术的绕线结构仰视图;
[0025]图4

C为本技术的绕线结构俯视图;
[0026]图5

A为本技术的泵体支架俯视图;
[0027]图5

B为本技术的泵体支架仰视图;
[0028]图5

C为本技术的泵体支架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继电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主架结构;11、底部支架;12、安装支架;121、第一定位架;122、第一限位架;123、第二限位架;124、第一安装架;13、输液架;14、电源结构;141、移动电源;142、回转结构;143、绕线结构;1431、绕线架;1432、回转圆盘;144、电源线;145、电源舱门;15、扶手;2、泵体支架;21、第二定位架;22、第三限位架;23、第四限位架;24、第二安装架;25、第三安装架;26、第四安装架;3、运动结构;4、继电结构;41、输出器;42、触电器;43、导线;44、继电支架;45、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包括主架结构、泵体支架、运动结构与继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支架设置在主架结构的顶部,泵体支架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运动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底部,运动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继电结构设置在主架结构的内部,继电结构与主架结构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结构包括底部支架、安装支架、输液架、电源结构与扶手;所述安装支架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安装支架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输液架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输液架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扶手设置在底部支架的顶部,扶手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结构设置在底部支架的内部,电源结构与底部支架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与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底部与底部支架固定连接,顶部分别与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以及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架远离第一定位架的一端与泵体支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收线装置、电源线与电源舱门;所述电源线与移动电源相连接;所述收线装置与底部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源舱门的一侧与底部支架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运动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收线装置将电源线缠绕成涡状线形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马建红吴冬霞翟巍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