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92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插头,包括插入体和后座,所述插入体包括插头塑料外壳、上触点铜块、下触点铜块、O型圈、上导线接头、下导线接头和插头接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体式插头,通过上接触点铜块和下接触点铜块分离,可以实现采集电流和电压通过两个回路来分别采集,无需重新接插,一次接插就可完成IV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插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IV测试电子负载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插头。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组件效能分类,需要进行通电IV测试,以检测组件上电池片的电流电压功率等一系列参数。
[0003]目前在生产过程中用的通电测试的插头有如下问题:在I V测试过程中需要插入电流插头测试电流,再拔下插头,再插入测试电压的插头,接插中浪费人工时间且接插不方便,如果仅用一个插头测试完电流再测电压,会造成检测数据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插头,能够通过一次接插进行IV测试,可测试电流电压,一路电压,一路电流,通过两个回来来分别采集数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体式插头,包括插入体和后座,所述插入体包括插头塑料外壳、上触点铜块、下触点铜块、O型圈、上导线接头、下导线接头和插头接头,通过所述插头塑料外壳将后座与插头接头卡扣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对称设置在插头塑料外壳内并向前延伸至后座内,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之间还设置有中间隔片,所述O型圈套设在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的前端,所述上导线接头与上触点铜块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的外部,所述下导线接头与下触点铜块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的外部。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塑料外壳前段铸有凸翅,插入时会凸翅和后座的凹槽扣紧。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的结构相同,其下端面均采用平面,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对称贴合后组成组成环形柱状结构。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的前端均设有半圆形凹槽,后端设有接线孔,下端面的前段中间为中空结构。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均为黄铜材质,表面采用镀金工艺所制成。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片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插头,通过上接触点铜块和下接触点铜块分离,可以实现采集电流和电压通过两个回路来分别采集,无需重新接插,一次接插就可完成IV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分体式插头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0013]图2是图1中上触点铜块或下触点铜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中中间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1中插头塑料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图1去除插头塑料外壳后的组装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插入体,2、后座,101、插头塑料外壳,102、上触点铜块,103、下触点铜块,104、O型圈,105、上导线接头,106、下导线接头,107、插头接头,108、中间隔片,109、半圆形凹槽,110、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包括:
[0020]一种分体式插头,包括插入体1和后座2,所述插入体1包括插头塑料外壳101、上触点铜块102、下触点铜块103、O型圈104、上导线接头105、下导线接头106和插头接头107。
[0021]通过所述插头塑料外壳101将后座2与插头接头107卡扣连接在一起,可紧固插头接头107和后座2。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塑料外壳101前段铸有凸翅,插入时会凸翅和后座2的凹槽扣紧,需要分离时,按下后座上面的的凹槽处即可拔开。
[0022]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对称设置在插头塑料外壳101内并向前延伸至后座2内,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之间还设置有中间隔片108,所述O型圈104套设在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的前端,所述上导线接头105与上触点铜块102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107的外部,所述下导线接头105与下触点铜块103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107的外部。
[0023]其中,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的结构相同,其下端面均采用平面,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对称贴合后组成组成环形柱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均为黄铜材质,表面采用镀金工艺所制成,电阻值明显变小,测试效果更加准确;所述中间隔片108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具有绝缘的效果,同时该中间隔片108的形状与上触点铜块102或下触点铜块103下端面的形状相对应。
[0024]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的导电部分,分为上接触点和下接触点,中间有绝缘材料隔开,可以分别采集数据,减少了插头的接插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的前端均设有半圆形凹槽109,用于套装O型圈104,所述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的后端设有接线孔110,分别用于焊接上导线接头105和下导线接头106,下端面的前段中间为中空结构,以方便插入后座2中。通过前端的O型圈104,用来紧固上触点铜块102和下触点铜块103,也用来保证插头插入插座后不易脱落。
[0026]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插头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为:
[0027]1、通过分体式设计,一次接插就可完成IV测试,测试数据就无需考虑因为二次接插而造车的数据漂移,保证测试数据对比的准确性,实用性较强;
[0028]2、插头塑料外壳铸有凸翅,插入后凸翅会卡入后座的凹槽中,分离时按下后座的
凹槽处,即可快速拔开,增加了插头和后座的插入强度,提高了接插的方便性;
[0029]3、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的前段使用O型圈固定,起到了绝缘作用,也让上接触铜块和下接触铜块前段不会产生间隙,提高了插头的寿命。
[003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插头,通过上接触点铜块和下接触点铜块分离,可以实现采集电流和电压通过两个回路来分别采集,无需重新接插,一次接插就可完成IV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其还具有结构合理、接插方便、实用稳定和实用性较强等优点。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体和后座,所述插入体包括插头塑料外壳、上触点铜块、下触点铜块、O型圈、上导线接头、下导线接头和插头接头,通过所述插头塑料外壳将后座与插头接头卡扣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对称设置在插头塑料外壳内并向前延伸至后座内,所述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之间还设置有中间隔片,所述O型圈套设在上触点铜块和下触点铜块的前端,所述上导线接头与上触点铜块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的外部,所述下导线接头与下触点铜块的后端焊接连接并向后延伸至插头接头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达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商悉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