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66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属于水面垃圾收集领域,它用于清理小型水域的水面垃圾。其技术方案是:由螺旋桨,浮体,支撑轴,电动推杆,支架,旋转支架,电机支座,前驱电机,旋转条,网兜,收集箱支撑杆,收集箱,圆柱销和旋转轴构成;螺旋桨位于浮体尾部,旋转支架与浮体焊接在一起,电动推杆上端与上支撑轴通过圆柱销连接,电动推杆下端与长圆柱轴通过圆柱销连接,网兜位于两浮体之间,收集箱位于网兜后方,旋转支架位于浮体前部,旋转条焊接在旋转轴圆柱面上,旋转轴位于电机支座与旋转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轻巧简单,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适用于小型水域水面垃圾清理,具有操作灵活、易于运输、噪音小、清洁环保的特点。清洁环保的特点。清洁环保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垃圾收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体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其中越来越多的水面垃圾则是污染问题的重要体现。水面垃圾不仅对水体生态造成严重威胁、破环生态景观、影响居民用水,而且往往由于其大量聚集,难以清除,有时甚至会影响河道、水坝的正常运行,给我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带来困扰。
[0003]水面垃圾清理装置的研究在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拥有多个系列且技术比较成熟。随着对环保的重视及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清洁船,清理机器人等,但系列都不够完善且收集装置较为大型;这些大型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城市景观水域、狭窄河道、养殖水域等小型水域中由于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体积大,因此在其中难以灵活工作;(2)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多使用柴油机,噪音大同时易产生空气污染,对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将造成影响;(3)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笨重不易运输,而且多是人工驾驶驶入清理水域从而清理水面垃圾,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4)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操作复杂,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之后,才能展开工作,耗时耗力。
[0004]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往往是大型水域垃圾打捞船,或水面清扫船,其结构复杂、体型庞大、成本高昂,非常不适合在小型水域中使用。基于上述一系列问题,目前校园人工湖、小区观光人工湖等小型水域水面漂浮物的清理办法主要是采用手持式网兜等传统工具进行清除,但也存在清理不干净、耗时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弊端。为了提高小型水域水面垃圾清理的效率,降低打捞者的工作强度,针对小型水域特点和现有清理装置的不足,设计一种可拆卸式、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灵活的小型水域垃圾清理装置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型水域水面垃圾清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且能灵活操作、环保清洁,特提供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是由螺旋桨,浮体,支撑轴,电动推杆,支架,旋转支架,电机支座,前驱电机,旋转条,网兜,收集箱支撑杆,收集箱,圆柱销,螺栓和旋转轴构成,其中浮体包括左浮体和右浮体,支撑轴包括上支撑轴和下支撑轴,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外部均为三角形,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部也是三角形。其特征是:两个螺旋桨分别位于左浮体和右浮体的尾部,两个螺旋桨分别通过轴与浮体内的电机相连接;左支架的底部与左浮体上表面之间焊接在一起,右支架底部与右浮体上表面之间焊接在一起,两个旋转支架分别位于左浮体和右浮体的前部,两个旋转支架分别与左浮体和右浮体之间焊接在一起;在所述
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沉头轴孔,所述上支撑轴的左端插入左支架顶部的沉头轴孔内,所述上支撑轴的右端插入右支架顶部的沉头轴孔内,所述上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电动推杆的上端分别与上支撑轴两端的吊耳通过圆柱销连接。
[0007]所述网兜位于左浮体和右浮体之间,网兜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通孔,网兜的上边缘设置有一长圆柱轴,在长圆柱轴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在长圆柱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支耳,两个电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长圆柱轴两端的支耳通过圆柱销连接,下支撑轴位于长圆柱轴的中心通孔内,下支撑轴的左端插入左支架内侧下部的轴孔内,下支撑轴的右端插入右支架内侧下部的轴孔内。
[0008]所述收集箱位于左浮体和右浮体之间,同时处于网兜的后方,收集箱的左侧靠近上边缘处设置有两个L型卡槽,收集箱的右侧靠近上边缘处设置有两个L型卡槽,收集箱左侧的两个L型卡槽和收集箱右侧的两个L型卡槽位置一一对应,两个收集箱支撑杆分别卡入左侧的L型卡槽和右侧的L型卡槽内,收集箱支撑杆的左端卡入左支架下部平面的矩形槽,收集箱支撑杆的右端卡入右支架下部平面的矩形槽,收集箱与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两个收集箱支撑杆连接;所述收集箱为长方体形,收集箱底部平面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9]所述电机支座的一端与旋转支架上部平面通过两个螺栓连接,所述前驱电机放置于电机支座的上部平面,电机与电机支座之间通过四个螺栓连接,旋转轴位于电机支座与旋转支架之间,电机支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带有键槽的圆孔,旋转轴的上端面设置有带有键槽的圆孔,电机的转轴穿过电机支座的圆孔并插入旋转轴的圆孔内,旋转轴的上端面与电机支座的下部平面接触,旋转轴的下端设置有一小段阶梯轴,旋转支架下部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沉孔,旋转轴下端的阶梯轴插入旋转支架下部的沉孔内,所述旋转条焊接在旋转轴的外圆柱面上。
[0010]所述旋转轴的外圆柱面上焊接有三~五组旋转条,这三~五组旋转条沿旋转轴周向均匀分布,每一组旋转条均由多个旋转条组成,每一组的多个旋转条均沿旋转轴母线方向均匀分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轻巧简单,能适用于景观水域、狭窄河道、人工养殖水域等深度浅、面积不大的小型水域及垃圾分布不集中的水域,具有减轻劳动力、操作灵活、易于运输、噪音小等特点,克服了现有大型水面垃圾清理装置的缺点;本技术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的原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在倾倒垃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网兜的三维结构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收集箱的三维结构图。
[0016]图5是本技术旋转支架和旋转条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在旋转轴处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7是本技术电动推杆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电机支座的三维结构图。
[0020]图中:1—螺旋桨,2—左浮体,3—上支撑轴,4—电动推杆,5—左支架,6—旋转支
架,7—电机支座,8—前驱电机,9—旋转条,10—网兜,11—收集箱支撑杆,12—收集箱,13—下支撑轴,14—圆柱销,15—右浮体,16—右支架,17—螺栓,18—旋转轴,10a—长圆柱轴,10b—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是由螺旋桨1,浮体,支撑轴,电动推杆4,支架,旋转支架6,电机支座7,前驱电机8,旋转条9,网兜10,收集箱支撑杆11,收集箱12,圆柱销14,螺栓17和旋转轴18构成,其中浮体包括左浮体2和右浮体15,支撑轴包括上支撑轴3和下支撑轴13,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船,是由螺旋桨(1),浮体,支撑轴,电动推杆(4),支架,旋转支架(6),电机支座(7),前驱电机(8),旋转条(9),网兜(10),收集箱支撑杆(11),收集箱(12),圆柱销(14),螺栓(17)和旋转轴(18)构成,其中浮体包括左浮体(2)和右浮体(15),支撑轴包括上支撑轴(3)和下支撑轴(13),支架包括左支架(5)和右支架(16);其特征是:两个螺旋桨(1)分别位于左浮体(2)和右浮体(15)的尾部,两个螺旋桨(1)分别通过轴与浮体内的电机相连接;左支架(5)的底部与左浮体(2)上表面之间焊接在一起,右支架(16)底部与右浮体(15)上表面之间焊接在一起,两个旋转支架(6)分别位于左浮体(2)和右浮体(15)的前部,两个旋转支架(6)分别与左浮体(2)和右浮体(15)之间焊接在一起;在所述左支架(5)和右支架(16)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沉头轴孔,所述上支撑轴(3)的左端插入左支架(5)顶部的沉头轴孔内,所述上支撑轴(3)的右端插入右支架(16)顶部的沉头轴孔内,所述上支撑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电动推杆(4)的上端分别与上支撑轴(3)两端的吊耳通过圆柱销(14)连接;所述网兜(10)位于左浮体(2)和右浮体(15)之间,网兜(10)的上边缘设置有一长圆柱轴(10a),在长圆柱轴(10a)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在长圆柱轴(10a)的两端均设置有支耳(10b),两个电动推杆(4)的下端分别与长圆柱轴(10a)两端的支耳(10b)通过圆柱销(14)连接,下支撑轴(13)位于长圆柱轴(10a)的中心通孔内,下支撑轴(13)的左端插入左支架(5)内侧下部的轴孔内,下支撑轴(13)的右端插入右支架(16)内侧下部的轴孔内;所述收集箱(12)位于左浮体(2)和右浮体(15)之间,同时处于网兜(10)的后方,收集箱(12)的左侧靠近上边缘处设置有两个L型卡槽,收集箱(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思源赵远松马龙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