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学信息的遥感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感影像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学信息的遥感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特征点的匹配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影像处理
中,影像特征点的匹配速度、精确度和鲁棒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存在大量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稳定的特征:SIFT算法、ASIFT算法、PCA
‑
SIFT算法、ORB算法等。但受限于特征点检测的精度、光照变化等因素,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匹配点,目前对错误匹配点的消除主要采用RANSAC算法。RANSAC算法由于其具有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鲁棒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剔除错误匹配的方法,但是经典的RANSAC算法效率在数据集较大,外点比例较大的场景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基于地学信息的遥感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通过地学信息来提高匹配点选取的速率和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学信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学信息的遥感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参考影像R和待匹配影像S,并对待匹配影像S进行预处理;S2按照切分尺度H,分别对参考影像R和待匹配影像S进行切分,得到待匹配影像S的子影像集合{S
i
}和参考影像R的子影像集合{R
i
},i为子影像的个数;S3将{S
i
}和{R
i
}中的(S
i,
R
i
)作为一对子影像对,分别对S
i
,R
i
进行特征点提取,并通过双向粗匹配处理得到第一匹配点对集合,所述第一匹配点对集合由第一匹配点对组成,所述第一匹配点对表示为:( ,),其中为归属S
i
的第一匹配点,为归属R
i
的对应的第一匹配点,j为所述第一匹配点对集合的第一匹配点对数量;S4基于地学信息分别构建S
i
的地学网格W
Si
和R
i
的地学网格W
Ri
;S5基于W
Si
和W
Ri
,对所述第一匹配点对集合的第一匹配点对(,)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匹配点对集合M
i
;S6重复执行步骤S3
‑
S5,遍历{S
i
}和{R
i
}中的所有子影像对,得到第二匹配点对集合组{M
i
};S7根据{M
i
}中的匹配点对构建仿射模型,利用仿射模型对待匹配影像S进行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学信息的遥感影像特征点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S41根据地学信息对S
i
进行空间聚类,得到S
i
的第一空间聚类结果T
Si
,同时对R
i
进行空间聚类,得到R
i
的第一空间聚类结果T
Ri
;S42将第一匹配点对集合中归属S
i
的所有第一匹配点作为待匹配匹配点集{},同时将第一匹配点对集合中归属R
i
的所有第一匹配点作为参考匹配点集{};S43将S
i
的影像范围设为S
i
的初始划定空间Z
1Si
,从{}中选择包含于Z
1Si
内的第一匹配点,得到Z
1Si
的第一匹配点集{}
′
,同时将R
i
的影像范围设为R
i
初始划定空间Z
1Ri
,从{}中选择包含于Z
1Ri
内的第一匹配点,得到Z
1Ri
的第一匹配点集{}
′
;S44根据{}
′
中第一匹配点的坐标值计算每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分布方差,对比分布方差的大小,将最大的分布方差对应的坐标轴方向作为划分方向,在划分方向上将坐标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将坐标值为中位数的对应的第一匹配点作为划分点,结合划分点和划分方向得到Z
1Si
的虚拟划分线,同时根据{}
′
中第一匹配点的坐标值计算每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分布方差,对比分布方差的大小,将最大的分布方差对应的坐标轴方向作为划分方向,在划分方向上将坐标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将坐标值为中位数的对应的第一匹配点作为划分点,结合划分点和划分方向得到Z
1Ri
的虚拟划分线;S45提取围绕Z
1Si
的虚拟划分线的第一匹配点,作为Z
1Si
的边缘点,根据Z
1Si
的边缘点在S
i
的第一空间聚类结果T
Si
的分布情况对Z
1Si
的虚拟划分线进行修正,得到Z
1Si
的实际划分线,并得到S
i
的第二划定空间Z
2S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戬,高小花,段红伟,董铱斐,李洁,邹圣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数慧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