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军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447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包括:车体,车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车体的上方固定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打孔机构;车体底部设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设有两组,两组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每组移动装置均包括壳体、移动板和调节杆,每组移动装置中的壳体分别固定设置在通槽长度方向的两端,移动板滑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调节杆位于壳体中,调节杆的底部穿过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板并与移动板螺纹连接,调节杆的顶部穿过壳体的顶部,并与壳体的顶部轴承连接,移动板底部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车轮,调节杆带动移动板沿垂直于车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车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车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探设备
,尤指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探即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和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而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打孔装置,现有的地质勘探所用的打孔装置一般都由机架和钻头组成,其整体重量较沉,而在野外的地质勘探还需人工不断将其搬运到需要打孔的位置,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孔设备移动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所述车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车体的上方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通槽的上方,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打孔机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每组所述移动装置均包括壳体、移动板和调节杆,每组所述移动装置中的壳体分别固定设置在通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位于壳体中,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穿过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板并与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顶部穿过壳体的顶部,并与壳体的顶部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车轮,所述调节杆带动移动板沿垂直于车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
[000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打孔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两根螺纹杆,两根所述螺纹杆分别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固定架的两侧,每根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车体转动连接,其顶部穿过固定架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打孔部设于两根螺纹杆之间,所述第二调节部设于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部通过带动两根螺纹杆同步转动,来控制打孔部沿螺纹杆的轴向的上下移动。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两个第一锥齿轮和两个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两根螺纹杆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对称设置,其中每组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锥齿轮,并与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部包括调节板和钻头,所述调节板上固定设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调节板设于两根螺纹杆之间,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钻头的输入端转动设置在移动板的中部,所述钻头的输入端与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部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滑道,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对应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两侧所述滑道的底部均设有挡板。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设有调节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车体上设置移动装置,可方便推动其移动,从而省去了人工搬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打孔机构工作时,移动装置可将车轮收起,使车体接触地面,增大整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移动装置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移动装置内部细节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 1、车体;2、把手;3、固定架;4、连接杆;5、第二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7、第一步进电机;8、螺纹杆;9、调节板;10、第二步进电机;11、钻杆;12、通槽;13、车轮;14、壳体;15、调节杆;16、调节钮;17、移动板;18、滑道;19、滑块;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2,所述车体1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槽12,所述车体1的上方固定设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位于通槽12的上方,所述固定架3上设有打孔机构;所述车体1底部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车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每组所述移动装置均包括壳体14、移动板17和调节杆15,所述壳体14内部为中空机构,每组所述移动装置中的壳体14分别固定设置在通槽12长度方向的两端,即壳体14固定在通槽上,壳体14的底部与通槽12相通,形成一空间,便于后续车轮13缩进此空间内;所述移动板17滑动设置在壳体14的内部,所述调节杆15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15位于壳体14中,所述调节杆15的底部穿过位于壳体14内部的移动板17并与移动
板1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15的顶部穿过壳体14的顶部,并与壳体14的顶部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板17底部沿车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车轮13,所述调节杆15带动移动板17沿垂直于车体1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其中所述壳体14内部沿车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滑道18,所述移动板17的两端对应设有与滑道18配合的滑块19,两侧所述滑道18的底部均设有挡板20;其中调节杆15的顶部固定设有调节钮16。
[0021]本技术在具体应用时可通过将车体1推动到需要打孔的位置进行打孔,从而方便移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本技术中的移动装置可以将车轮13缩至车体1的通槽12中,如图1所示,为车轮13带动车体1移动示意图,此时车轮13位于车体1底部将车体1支撑起来,而当车体1移动到合适位置需要打孔时,可旋拧调节钮16,从而转动调节杆15,而调节杆15与壳体14轴承连接,调节杆15转动时,其保持上下不移动,仅仅转动,而调节杆15与移动板17之间螺纹连接,因此移动板17开始上移,如图4和图5所示,当移动板17上移时带动车轮13上移,从而使车轮13缩进壳体1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所述车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车体的上方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通槽的上方,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打孔机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每组所述移动装置均包括壳体、移动板和调节杆,每组所述移动装置中的壳体分别固定设置在通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位于壳体中,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穿过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板并与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顶部穿过壳体的顶部,并与壳体的顶部轴承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车轮,所述调节杆带动移动板沿垂直于车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打孔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两根螺纹杆,两根所述螺纹杆分别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固定架的两侧,每根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车体转动连接,其顶部穿过固定架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打孔部设于两根螺纹杆之间,所述第二调节部设于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部通过带动两根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伟魏鹏朱慕谦
申请(专利权)人:赵军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