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429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8
本申请基槽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包括第一支护杆、连接组件以及支护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护杆上,所述连接组件与基槽侧壁固定,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支护杆之间。本申请具有能够减少支护结构产生的建筑垃圾、利于环保的效果。利于环保的效果。利于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槽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槽是指槽底宽度在3米以内,槽长大于3倍槽底宽度的长条形土坑。基槽是建筑基础施工常见的项目之一,为了保证基槽内施工作业面的质量,通常需要对基槽的侧壁进行支护,以防止基槽侧壁的土体坍塌。
[0003]相关技术中,对于基槽支护的方法主要是在基槽的侧壁铺设一层钢筋网,然后再在钢筋网上喷射一层砼面层,待砼面层冷却后,以对基槽的侧壁进行支护。
[000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基坑支护后续需要进行拆除,需要对砼面层进行敲砸,产生较多破碎的钢筋与砼块,形成了较多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支护结构能够循环利用,有利于环保,本申请提供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槽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槽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杆、连接组件以及支护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护杆上,所述连接组件与基槽侧壁固定,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支护杆之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支护杆与基槽侧壁固定,再将连接组件连接第一支护杆与支护组件,且支护板可拆卸的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支护杆之间,使用支护板在基槽侧壁形成连续的阻挡结构,以对基槽侧壁的土体进行阻挡和支撑,再支护完成,需要对支护结构件拆卸时,将支护板拆下,拆下的支护板能够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保。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连接件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件的固定件,所述基槽侧壁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在基槽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连接杆固定在第二混凝土层内。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使连接杆与第一支护杆之间的角度能够进行调节,以适应倾斜的基槽侧壁,通过固定孔以及第二混凝土层将连接杆固定在基槽侧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靠近开口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孔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靠近开口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减少出现连接杆脱出固定孔的情况,加强了第一支护杆与基槽侧壁的连接强度。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焊接,所述固定杆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呈锐角设置,所述固定杆沿靠近连接杆的一端朝向开口处延
伸,所述固定杆嵌设在第二混凝土层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的设置,减少出现连接杆脱出固定孔的情况,加强了连接杆与第二混凝土层连接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基槽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支护杆插在第一混凝土层内进行固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支护杆的底端能够与基槽的底部进行固定,加强了第一支护杆与基槽连接的强度。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护杆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支护板上固定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插槽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柱与插槽插接,以达到使支护板与第一支护杆可拆卸连接的目的。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横向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长度等于第二连接柱与支护板连接边长的长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每个第一支护杆两侧连接的两个支护板能够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插槽内,能够增强第一支护杆的结构强度,减少第一支护杆出现受力变形的情况。
[0020]优选的,所述支护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护杆,所述第二支护杆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护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护杆与第一支护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护板安装在第二支护杆或第一支护杆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护杆的设置,使第二支护板与第一支护杆在基槽侧壁上形成网格状结构,加强了支护结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0022]优选的,所述支护板的横截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支护板与基槽的侧壁完全贴合。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支护板与基槽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支护板的支护效果。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基槽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设置上述基槽支护结构,包括在基槽底部固定第一支护杆;安装第二支护杆以及支护板,将第二支护杆以及支护板固定在第一支护杆上;在基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杆;安装连接件以及固定件,使连接杆与第一支护杆固定。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护杆与基槽底部进行固定,在第一支护杆上安装支护板以形成连续的支护结构,使用连接杆与第一支杆进行固定,使连接杆与基槽侧壁进行固定,以达到在基槽侧壁形成支护结构的目的。进行拆卸时,将连接件以及固定件卸下后,将第二支护杆以及支护板自第一支护杆卸下,能够使第二支护杆以及支护板再进行循环使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1的示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1中支护板与支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2中支护板与支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3中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申请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4中支护板与第二支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连接组件;10、连接杆;100、安装槽;101、固定杆;11、连接件;110、连接部;111、固定板;112、活动板;113、紧固件;114、第一耳板;115、第二耳板;12、固定件;2、第一支护杆;20、插槽;21、正向开口;22、侧向开口;3、支护组件;30、第二支护杆;300、插杆;301、插块;31、支护板;310、第一连接柱;311、第二连接柱;312、安装孔;33、套筒;34、第一内杆;35、第二内杆;36、第一板体;37、第二板体;38、第三板体;39、滑槽;4、基槽;40、固定孔;400、第二混凝土层;41、固定槽;410、第一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实施例1:参照图1,基槽4支护结构包括连接组件1、第一支护杆2以及支护组件3,第一支护杆2竖直设置,连接组件1安装在第一支护杆2上,连接组件1与基槽4侧壁连接,支护组件3安装在第一支护杆2上,第一支护杆2以及连接组件1用于将支护组件3固定在基槽4内,支护组件3用于减少基槽4侧壁土体出现坍塌的现象。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第一支护杆(2)以及支护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1)安装在第一支护杆(2)上,所述连接组件(1)与基槽(4)侧壁固定,所述支护组件(3)包括支护板(31),所述支护板(31)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支护杆(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杆(10)、与连接杆(10)转动连接的连接件(11)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件(11)的固定件(12),所述基槽(4)侧壁开设有多个固定孔(40),所述固定孔(40)在基槽(4)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固定孔(40)内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400),所述连接杆(10)固定在第二混凝土层(4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0)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40)靠近开口的一端高于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101),所述固定杆(101)的一端与连接杆(10)焊接,所述固定杆(101)的轴线与连接杆(10)的轴线呈锐角设置,所述固定杆(101)沿靠近连接杆(10)的一端朝向开口处延伸,所述固定杆嵌设在第二混凝土层(400)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槽(4)底部开设有固定槽(41),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立威贾剑飞钱新颖冯雅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鑫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