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02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涉及双向直流电源技术领域,包括控制按钮、显示屏、电源插接口和直流电源外壳,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中心处开设有显示屏,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右侧嵌固连接有电源插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护壳阻风布、吸附片、导向框、清理条、转动柱、连接套和连接柱之间的配合,通过吸附片和导向框之间的配合,能够便于对防护壳阻风布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方便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的连接套,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从而使连接柱和清理条能够同步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理条对直流电源防尘网进行清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双向直流电源
,具体涉及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电源有正、负两个电极,正极的电位高,负极的电位低,当两个电极与电路连通后,能够使电路两端之间维持恒定的电位差,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由正极到负极的电流。直流电源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供给电路,以维持电流的稳恒流动,近年来,双向电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蓄电池充放电、电动汽车车载电源、直流不停电电源系统、航空能源、太阳能光伏独立发电系统等领域中。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在使用双向直流电源时,由于双向直流电源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对双向直流电源进行散热时,空气中会进入大量的灰尘,从而不利于双向直流电源的使用;
[0004]2、在双向直流电源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输出调节范围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能够对进入双向直流电源的空气进行过滤,解决不便于对进入双向直流电源的空气进行过滤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双向直流电源的输出调节范围低的问题,以达到能够增大双向直流电源的输出调节范围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包括控制按钮、显示屏、电源插接口和直流电源外壳,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中心处开设有显示屏,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右侧嵌固连接有电源插接口,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本体,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嵌固连接有直流电源通风框,每个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的一端均与电源本体的外壁搭接。
[0008]所述直流电源外壳的顶部嵌固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部与电源本体的顶部搭接。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的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叶。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驱动电机和风扇叶之间的配合,能够加速直流电源外壳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内部,从而加速空气的循环。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的内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框,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的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阻风布,每个所述防护壳阻风布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片,每个所述吸附片的外壁与导向框的
内壁滑动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防护壳阻风布能够对进入到直流电源外壳的空气进行限制,通过吸附片和导向框之间的配合,对防护壳阻风布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空气流通的大小进行调整。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的内壁且远离导向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源防尘网,所述直流电源防尘网的侧面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贯穿直流电源防尘网的侧面,所述直流电源防尘网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清理条,所述清理条的外壁与直流电源防尘网的侧面相贴合,所述转动柱远离直流电源防尘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拆卸式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连接套和驱动电机输出端之间的配合,能够便于带动转动柱进行旋转,从而通过清理条对直流电源防尘网的表面进行清理,避免灰尘进入到直流电源外壳的内部。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的内壁且位于电源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顶部设置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的顶部设置有电抗器,所述电抗器的顶部与调节机构的内壁顶部相贴合。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触器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外壁与调节机构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接触器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外壁与调节机构的内壁相贴合。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1、本技术提供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通过设置的防护壳阻风布、吸附片、导向框、清理条、转动柱、连接套和连接柱之间的配合,通过吸附片和导向框之间的配合,能够便于对防护壳阻风布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方便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的连接套,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从而使连接柱和清理条能够同步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理条对直流电源防尘网进行清理,避免灰尘进入到直流电源外壳内,同时也便于空气进行流通。
[0019]2、本技术提供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通过设置的电抗器、整流器、第一电容器、接触器和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输出的电压范围宽、精度高、动态响应快,同时能够便于对输出调节范围进行控制,进而能够便于双向直流电源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直流电源外壳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直流电源通风框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调节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中:1、控制按钮;2、显示屏;3、调节机构;4、电源插接口;5、直流电源外壳;6、直流电源通风框;7、电源本体;8、导向框;9、防护壳阻风布;10、吸附片;11、驱动电机;12、风扇叶;13、清理条;14、连接柱;15、转动柱;16、连接套;17、直流电源防尘网;18、电抗器;19、整流器;20、第一电容器;21、接触器;22、第二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包括控制按钮1、显示屏2、电源插接口4和直流电源外壳5,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中心处开设有显示屏2,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1,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右侧嵌固连接有电源插接口4,直流电源外壳5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本体7,直流电源外壳5的左右两侧面均嵌固连接有直流电源通风框6,每个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一端均与电源本体7的外壁搭接,直流电源外壳5的顶部嵌固连接有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的底部与电源本体7的顶部搭接。
[0028]如图1

4所示,优选的,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内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框8,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阻风布9,每个防护壳阻风布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片10,每个吸附片10的外壁与导向框8的内壁滑动连接,防护壳阻风布能够对进入到直流电源外壳的空气进行限制,通过吸附片和导向框之间的配合,对防护壳阻风布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空气流通的大小进行调整。
[0029]如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包括控制按钮(1)、显示屏(2)、电源插接口(4)和直流电源外壳(5),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中心处开设有显示屏(2),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1),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右侧嵌固连接有电源插接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本体(7),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左右两侧面均嵌固连接有直流电源通风框(6),每个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一端均与电源本体(7)的外壁搭接;所述直流电源外壳(5)的顶部嵌固连接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的底部与电源本体(7)的顶部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叶(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内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框(8),所述直流电源通风框(6)的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阻风布(9),每个所述防护壳阻风布(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片(10),每个所述吸附片(10)的外壁与导向框(8)的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莹郑贞祥高连君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陆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