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及拼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3807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及拼装方法,属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自复位柱脚节点中,耗能元件常采用铅阻尼器或油阻尼器等套筒阻尼器,此类耗能元件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区域容易发生破坏,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受损后修复和更换困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预制混凝土柱和基础内通过设置柱端预埋钢套和基础预埋钢板,能有效防止在地震作用较大时,预制混凝土柱和基础的接触面处因相对转动可能产生的混凝土压碎剥落现象,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基础锚固螺栓和柱端锚固螺栓将对接式耗能阻尼器与预制混凝土柱及基础相连,相比于传统的套筒阻尼器,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及拼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及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传统的现浇结构主要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一旦残余变形过大,震后将很难修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预应力筋连接的自复位结构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装配式结构领域,通过预应力筋和耗能元件连接装配式构件的做法已成为自复位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
[0003]目前,有关自复位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梁柱节点,对于柱脚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现有的自复位柱脚节点中,耗能元件常采用铅阻尼器或油阻尼器等套筒阻尼器,此类耗能元件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区域容易发生破坏,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受损后修复和更换困难。因此,研究并开发出一种装配简单方便,受损后易修复或可快速更换的自复位柱脚节点,对于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及其在地震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柱端预埋钢套、基础组件、四个对接式耗能阻尼器、弧形锚固件、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锚具;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底部包有柱端预埋钢套,所述柱端预埋钢套通过两侧的两两对接的对接式耗能阻尼器与基础组件连接,两两对接的对接式耗能阻尼器通过弧形锚固件进行固定,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轴向贯穿有无粘结预应力筋,并通过预应力筋锚具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端预埋钢套包括槽型钢板(1)、预应力筋孔Ⅰ(2)和若干螺栓孔Ⅰ(3),所述槽型钢板(1)的底板上设置有预应力筋孔Ⅰ(2),两侧设置有若干螺栓孔Ⅰ(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孔Ⅰ(2)的位置、个数和尺寸由穿过孔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23)的位置、根数和尺寸确定,螺栓孔Ⅰ(3)的位置、个数和尺寸由穿过孔内的柱端锚固螺栓(17)的位置、根数和尺寸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基础本体和基础预埋钢板,所述基础本体上安装有基础预埋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预埋钢板包括矩形钢板(6)、预应力筋孔Ⅱ(7)和螺栓孔Ⅱ(8),所述矩形钢板(6)的板壁上下两侧通过双面贯通钻孔的方式分别设置预应力筋孔Ⅱ(7)和螺栓孔Ⅱ(8),预应力筋孔Ⅱ(7)的位置、个数和尺寸由穿过孔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23)的位置、根数和尺寸确定,螺栓孔Ⅱ(8)的位置、个数和尺寸由穿过孔内的基础锚固螺栓(9)的位置、根数和尺寸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本体内贯穿有基础锚固螺栓(9),所述基础本体上设置有预应力筋孔道Ⅲ11,预应力筋孔Ⅱ(7)与预应力筋孔道Ⅱ(11)对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本体下方设置槽口(12),槽口(12)的高度不小于预应力筋锚具(24)的长度与锚具外预留无粘结预应力筋(23)的长度之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式耗能阻尼器包括锚固钢板(13)、对接钢板(14)、螺栓转动槽(15)和螺栓孔Ⅲ(16),所述锚固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王浩然李易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