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天线及车载雷达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770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及车载雷达天线,所述雷达天线包括:层压板、间隙波导天线及连通所述层压板和所述间隙波导天线的渐变脊波导;其中,所述层压板上蚀刻有微带线;所述渐变脊波导用于将所述微带线上的能量转换至所述间隙波导天线中;所述间隙波导天线包括用于传输能量的金属脊和设置于所述金属脊两侧的金属销钉。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微带天线馈线辐射、损耗大、辐射效率低等问题,且通过引入渐变脊波导,一方面利用金属脊的渐变方式能够使阻抗平滑过渡,改善阻抗匹配,能够顺利的将能量由微带线传输到波导中,另一方面金属脊的引入降低了波导的截止频率,缩小了波导的尺寸,更有利于小间距布局,解决雷达大角度测角模糊问题。解决雷达大角度测角模糊问题。解决雷达大角度测角模糊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达天线及车载雷达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雷达天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雷达天线及车载雷达天线。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能够适应环境、道路的复杂性,车载毫米波雷达需要具有足够大的孔径及足够多的通道数来实现超高分辨率,以对行人和对周围障碍物进行精准感知。因此,毫米波雷达天线的馈线网络设计逐渐复杂化,然而复杂的馈线网络及射频芯片的辐射恶化了天线副瓣电平及幅相一致性,影响雷达系统性能。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雷达天线虽然改善了天线的副瓣电平及幅相一致性,但是终究是无法解决微带天线馈线损耗大、辐射效率低等痛点。随后,德国推出最新一代成像雷达ARS540,利用波导代替传统的微带传输线,解决了馈线辐射、损耗大、天线辐射效率低等问题,但是由于其波导内部和天线结构限制了阵列布局,天线单元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测角模糊比较严重。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及车载雷达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改变天线形式,新的天线形式与微带线的转换方式限制了阵列布局,天线单元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测角模糊比较严重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板、间隙波导天线及连通所述层压板和所述间隙波导天线的渐变脊波导;其中,所述层压板上蚀刻有微带线;所述渐变脊波导用于将所述微带线上的能量转换至所述间隙波导天线中;所述间隙波导天线包括用于传输能量的金属脊和设置于所述金属脊两侧的金属销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板包括上介质基板和下介质基板,所述上介质基板和所述下介质基板通过半固化片压合连接;所述上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和所述下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覆设有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蚀刻于所述下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且所述微带线的末端设置为探针式结构;所述微带线的两侧设置有两列金属接地孔;所述金属接地孔连接所述下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的金属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金属层与微带线的末端的相交处开设有第一矩形避让区;所述下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金属层与微带线的末端的相交处开设有第二矩形避让区;所述第一矩形避让区与所述第二矩形避让区面积相同,且两者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矩形避让区与所述第二矩形避让区的四周亦设置于所述金属接地孔;所述第一矩形避让区的内部蚀刻有辐射贴片;所述下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金属层,且与所述第二矩形避让区的内部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矩形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脊波导包括矩形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陆玉国薛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