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76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外水切用于装配在车辆的侧门总成与车窗玻璃之间,外水切装配在车辆上时,其最高点低于侧门外板的上边沿;所述外水切包括主体、密闭唇和玻璃抵接唇,所述主体用于与车辆的侧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密闭唇和所述玻璃抵接唇自所述主体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和所述车窗玻璃延伸,所述密闭唇用于与所述侧门内板抵接以封闭所述侧门内板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所述玻璃抵接唇用于与车窗玻璃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水切能隐藏在侧门外板之下,以达到避免其外观对车辆美观性造成影响的目的。车辆美观性造成影响的目的。车辆美观性造成影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外水切一般安装在车门腰线处,主要用于在车窗玻璃升降的时候切去玻璃表面上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确保车辆隔音性和气密性,以及在车窗玻璃升降过程中支撑车窗玻璃。相关技术中,外水切一般具有露出于侧门外板之外的结构,这部分结构会影响到车辆的美观性,从而影响产品竞争力;同时,在某些车型中,为了确保这部分露出结构的美观性,工程师往往会在外水切的这部分结构上安装金属制饰条,这无疑将不必要地增加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水切用于装配在车辆的侧门总成与车窗玻璃之间,所述外水切装配在车辆上时,其最高点低于侧门外板的上边沿;所述外水切包括主体、密闭唇和玻璃抵接唇,所述主体用于与车辆的侧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密闭唇和所述玻璃抵接唇自所述主体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和所述车窗玻璃延伸,所述密闭唇用于与所述侧门内板抵接以封闭所述侧门内板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所述玻璃抵接唇用于与车窗玻璃抵接。
[0005]可选地,所述主体用于与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侧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密闭唇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件抵接,所述主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板件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侧门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板件靠近车外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下部相互贴合,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上端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和所述车窗玻璃所在的方向延伸。
[0007]可选地,所述密闭唇包括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所述第一密封唇自所述主体的上部朝所述侧门外板延伸,用于在低于所述侧门外板上边沿的位置与所述侧门外板相抵,所述第二密封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唇的下方,并自所述主体的朝向所述侧门外板的表面向所述第一板件倾斜延伸,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件相抵。
[0008]可选地,所述玻璃抵接唇包括第一抵接唇,所述第一抵接唇与所述第一密封唇间隔设置,并自所述主体的上部朝所述车窗玻璃延伸;所述第一抵接唇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相抵,并用于与所述主体以及所述第一密封唇协同以密封所述侧门外板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的空隙。
[0009]可选地,还包括装配唇,所述主体呈U型,所述主体用于开口朝下地卡设在所述第二板件上,所述装配唇自所述主体内部的一内侧壁向与该内侧壁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延伸,所述装配唇用于与伸入所述主体中的所述第二板件相抵。
[0010]可选地,所述主体的端部上设有端盖和延伸筋,所述端盖通过注塑与所述主体连为一体,所述延伸筋与所述端盖通过注塑连为一体,且所述延伸筋与所述主体通过注塑连为一体。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外水切,还包括侧门外板和侧门内板,所述侧门内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侧门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板件靠近车外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下端相互贴合,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上端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和所述车窗玻璃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侧门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件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所述第一板件的上端伸入位于所述侧门外板上部的卡槽中,所述卡槽由所述侧门外板的上缘向车内侧弯折形成,所述密封唇与所述卡槽相抵。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靠近二者连接部位的部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侧门外板与所述密封唇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γ,所述第一夹角α和所述第二夹角γ均为锐角。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件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朝车辆内部凸伸并用于与所述密闭唇抵接。
[0015]综上所述,通过设置一种不具有高出侧门外板部位的外水切,并使该外水切包括密闭唇和玻璃抵接唇,使玻璃抵接唇用于与车窗玻璃相接触以确保实现外水切的切水、切灰、密封和隔音功能,使密闭唇用于与侧门内板相抵以密封侧门内板与外水切之间的车辆空间,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其在日常的车辆使用过程中将隐藏在侧门外板之下,以达到避免其外观对车辆美观性造成影响的目的;进一步地,由于其并不露出于侧门外板,本专利技术中的隐藏式外水切上无需设计装饰亮条,能够降低外水切的制造和研发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更进一步地,使用该外水切的车辆具有区别于露出式外水切车辆的外观,其还能为车辆的外观造型设计提供多元化选择。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辆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第一角度);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辆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第二角度);
[0019]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辆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水切装配在车辆上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水切与B柱饰板、侧门玻璃、A柱导轨和前三角窗玻璃处于装配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水切的示意图一;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水切的示意图二;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端盖和与其相连的延伸筋的示意图一;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端盖和与其相连的延伸筋的示意图二;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端盖和与其相连的延伸筋的示意图一;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端盖和与其相连的延伸筋的示意图二。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外水切,11

骨架,12

主体,13

装配唇,14

玻璃抵接唇,141

第一抵接唇,142

第二抵接唇,15

密闭唇,151

第一密封唇,152

第二密封唇,16

第一让位区,17

第二让位区,18

第三让位区,19

端盖,191

前端盖,192

后端盖,2

侧门总成,21

侧门外板,211

卡槽,22

侧门内板,221

第一板件,2211

凸台,222

第二板件,3

车窗玻璃,31

前三角窗玻璃,32

侧门玻璃,4

A柱导轨,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外水切,用于装配在车辆的侧门总成与车窗玻璃(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1)装配在车辆上时,其最高点低于侧门外板(21)的上边沿;所述外水切(1)包括主体(12)、密闭唇(15)和玻璃抵接唇(14),所述主体(12)用于与车辆的侧门内板(22)固定连接,所述密闭唇(15)和所述玻璃抵接唇(14)自所述主体(12)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21)和所述车窗玻璃(3)延伸,所述密闭唇(15)用于与所述侧门内板(22)抵接以封闭所述侧门内板(22)与所述车窗玻璃(3)之间的间隙,所述玻璃抵接唇(14)用于与车窗玻璃(3)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外水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用于与包括第一板件(221)和第二板件(222)的侧门内板(22)固定连接,所述密闭唇(15)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件(221)抵接,所述主体(12)用于与所述第二板件(2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221)与所述侧门外板(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板件(222)靠近车外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件(221)与所述第二板件(222)的下部相互贴合,所述第一板件(221)与所述第二板件(222)的上端分别向所述侧门外板(21)和所述车窗玻璃(3)所在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外水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唇(15)包括第一密封唇(151)和第二密封唇(152),所述第一密封唇(151)自所述主体(12)的上部朝所述侧门外板(21)延伸,用于在低于所述侧门外板(21)上边沿的位置与所述侧门外板(21)相抵,所述第二密封唇(15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唇(151)的下方,并自所述主体(12)的朝向所述侧门外板(21)的表面向所述第一板件(221)倾斜延伸,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件(221)相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外水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抵接唇(14)包括第一抵接唇(141),所述第一抵接唇(141)与所述第一密封唇(151)间隔设置,并自所述主体(12)的上部朝所述车窗玻璃(3)延伸;所述第一抵接唇(14)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3)相抵,并用于与所述主体(12)以及所述第一密封唇(151)协同以密封所述侧门外板(21)与所述车窗玻璃(3)之间的空隙。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伟民林祥辉姬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