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74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设置了包括气囊、气泵、装有阀门的进气管与排气管、两条拉力带及其松紧调节装置;装有阀门的进气管连通在气囊和气泵之间,装有阀门的排气管上端与气囊内部相连通,两条拉力带的后端活动连接在患者背部,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位于患者腹部前面并连接在两条拉力带的前端之间,所述气囊位于伤口包扎处并被拉力带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患者翻身、患者可以自行调节拉力带的松紧程度,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对伤口包扎处施压止血,具有提高医护操作效率的特点。有提高医护操作效率的特点。有提高医护操作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尤其是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体髂骨取骨常应用于足踝外科领域,例如平足矫形,距骨软骨损伤、跖骨短小等手术,主要用于修复骨缺损,对病人的康复和术后美观至关重要。
[0003]自体髂骨取骨术后要对局部伤口进行压迫,压迫时间为24小时,以起到压迫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迫方法是使用传统自制沙袋按压,即沙袋外包裹治疗巾或一次性使用无纺布,然后用胶带粘贴后压在患者纱布包扎处。但由于髂骨部位比较特殊,位于患者腰部的左右两侧,自制沙袋是从患者身体左右两侧朝身体内部施压,其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第一,髂骨位置在身体两侧,病人术后麻醉平卧期间沙袋容易滑落,达不到压迫止血效果,极易造成伤口出血、淤青或皮下血肿;第二,全麻术后4小时大多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传统沙袋压迫限制了患者的早期活动,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十分不利;第三,病人要时刻关注沙袋有无脱落,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休息并降低了舒适度。
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8)、气泵(12)、装有阀门(10)的进气管(11)与排气管(9)、两条拉力带(2)及其松紧调节装置;装有阀门(10)的进气管(11)连通在气囊(8)和气泵(12)之间,装有阀门(10)的排气管(9)上端与气囊(8)内部相连通,两条拉力带(2)的后端活动连接在患者背部,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位于患者腹部前面并连接在两条拉力带(2)的前端之间,所述气囊(8)位于伤口包扎处并被拉力带(2)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髂骨取骨术后伤口包扎带的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节装置包括内螺纹套筒(6)和两条螺栓(5),所述内螺纹套筒(6)位于患者腹部前面,两条螺栓(5)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均设有连体的拉板(1),两条螺栓(5)通过螺纹对称连接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红张明珠王巍张琳韩遵海李香平王红春朱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