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372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勘察定位:确定深基坑围护结构产生较大侧向位移的位置;S2、反堆平衡土体:在产生较大侧向位移的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内侧反堆平衡土体;S3、排水减压:探测土层空洞位置,并根据土层空洞位置,分层、分段开挖反堆平衡土体,然后钻设排水孔,并在排水孔内安放排水管,排水减压;S4、注浆:将注浆钢管放入排水孔,通过高压注浆机对土层空洞分阶段进行注浆;S5、锚固:通过排水孔钻设锚孔,将锚杆和注浆管同时缓缓插入锚孔至孔底,然后向锚孔内注入水泥浆,当锚固体到达预设强度后张拉锚固。本申请中排水孔一孔多用,保证了原有围护结构的完整性,加固效果明显。加固效果明显。加固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工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这使得深基坑工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深基坑降水不当引起的事故却时有发生。深基坑降水使得地下水发生流动,深基坑周围土体中细小颗粒随地下水流失,土体出现通孔和空洞,导致深基坑周边地表发生沉降、坍塌。同时,深基坑围护结构中锚杆与土体的侧摩阻力减小,锚杆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被整体拔出,深基坑围护结构发生较大侧向位移。对临近建(构)筑物和管道设施而言,地下水位降低,使得土层中水势能发生变化,造成临近建筑物发生不均沉降,管道拉裂等的严重后果。目前常用治理措施有加压回灌和地层注浆,但这些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加固效果缓慢,且不能同时实现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和地表变形的双重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勘察定位:对深基坑围护结构(1)的侧向位移值、地表沉降值和临近深基坑建筑物沉降值进行勘测,并根据勘测结果确定深基坑围护结构(1)产生较大侧向位移的位置;S2、反堆平衡土体(2):在产生较大侧向位移的深基坑围护结构(1)的内侧反堆平衡土体(2);S3、排水减压:探测深基坑迎土侧的土层空洞位置,并根据土层空洞位置,对平衡土体(2)进行分层、分段,并隔段开挖反堆的平衡土体(2),每挖完一段平衡土体(2),便接着在挖出的与土层空洞对应的深基坑围护结构(1)上钻设排水孔(3),并在排水孔(3)内安放排水管,将排水管伸至土层空洞处,排水减压;S4、注浆:排水完成后,将排水管全部回收,清理排水孔(3),进行压水试验,得到地层水文地质参数,然后立即将注浆钢管放入排水孔(3)并伸入步骤S3测定的土层空洞处,根据压水试验得到的地层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高压注浆机对土层空洞进行分阶段注浆,注浆完成后取出注浆钢管;S5、锚固:待土层空洞处注入的水泥浆凝固后,通过排水孔(3)钻设锚孔,将锚杆(4)和注浆管同时缓缓插入锚孔至孔底,然后向安放锚杆(4)的锚孔内注入水泥浆,当锚固体到达预设强度后张拉锚固;然后继续隔段开挖下一段平衡土体(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平衡土体(2)采用深基坑内或其周边的闲置土体,反堆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反堆高度距离深基坑顶地面2~3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堆、减压与注浆相结合的深基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反堆平衡土体(2)后,还包括继续对深基坑围护结构(1)的侧向位移值、地表沉降值和临近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作宾杨晓玲王永胜刘建设靳高明高洋章海刚李世飞林兴敏张建荣曹凯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